首页>红河州专题专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动态

红河开远:创新“12345”工作思路促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红河州乡村振兴局

发布日期:2023/07/13 11:14

浏览次数:

  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创新“12345”工作思路,以更加扎实的工作确保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以更加积极的作为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坚守“一条底线”,织密防止返贫“防护网”

  开远市依托乡村振兴大数据不断完善“政府找”和“找政府”双向协同机制,对易致贫返贫人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纳入、及时帮扶、及时回访。

  2023年以来共新识别监测对象4户16人,稳定消除风险20户74人,召开动态监测联席会4次并及时启用动态监测资金11万元帮扶7户26人。大力推广运用“政府救助平台”,强化救助平台申办事项监测,确保各项政策真正惠及申请群众,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制定“两套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书”

  开远市坚持目标导向,制定并印发《开远市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开远市2023年脱贫人口“3稳6强”促增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职责任务,细化工作举措,确保2023年全市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达17%以上。

  抓实“三项管理”,筑牢资金安全“防护网”

  开远市强化资金使用管理,各级财政衔接资金到位7142.5万元。截至6月21日,资金支出率为52.99%。强化项目建设管理,2023年全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入库58个,投入各类资金9178.71万元,实施项目58个。强化扶贫资产管理,全市共完成扶贫项目资产登记1263个,形成资产规模298172.46万元。

  突出“四项举措”,绘出促农增收“作战图”

  立机制。开远市持续深化“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全市参与“双绑”联结的龙头企业19户、绑定农民专业合作社26户,实现对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脱贫户4647户19986人及监测对象244户1021人产业帮扶全覆盖。

  重保障。全年投入4998万元安排产业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28个,其中,中央资金投入产业的占比为77.04%,省级资金投入产业的占比为87.7%。

  兴产业。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脱贫人口产业发展促增收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产业帮扶“6个一批”。

  活金融。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宣传,做精做细小额信贷创增收。截至6月15日,发放小额信贷221户973.49万元。

  聚焦“五个振兴”,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以产业振兴为本。开远市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做好“土特产”文章。围绕重点产业布局,接续投入财政衔接资金500万元接续实施“千塘万窖”三年行动计划。利用优势乡土资源,因地制宜重点培育花卉、优质稻、藠头、蜜桃、烤烟、水果等6个万亩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为推动乡村全产业链升级,投入财政衔接资金380万元接续实施碑格“珍珠玉”藠头精深加工及冷链物流中心项目,丰富葫芦梨精深加工产品类型,做优农特产品精深加工。

  以人才振兴为要。用好驻村干部队伍,强化对新轮换驻村第一书记、驻村队员的培训管理,打造乡村振兴“主力军”。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投入财政衔接资金275万元实施人才培训项目5个,大力推行“互联网+技能培训”和脱贫人口“人人持证技能致富”培训,培训脱贫劳动力2500余人次。

  以文化振兴为魂。深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坚持城乡同创共建,移风易俗引领乡村新风。推动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投入财政衔接资金508万元实施西山梨花风车、东山风车樱花谷、大庄龙溪稻田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目前项目在稳步推进中。

  以生态振兴为底。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林产业发展道路,投入财政衔接资金1000万元接续实施林果上山上坡项目,新植经济林和生态林2万亩。

  以组织振兴为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着力强化党建引领、组织推动,通过明确发展任务、创新发展路径,有效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红色引擎”,为乡村振兴“赋能添翼”。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水平。投入财政衔接资金500万元实施2023年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确保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实现10万元以上。

阅读下一篇

土里淘金!红河泸西“土特产”成为乡村振兴“金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