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河州专题专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动态

做好“四个一” !红河建水绘出乡村好风景

文章来源:红河州乡村振兴局

发布日期:2023/04/23 17:21

浏览次数:

  红河州建水县西庄镇鹧鸪村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抓手,立足区位资源、深入挖掘潜能、厚植发展后劲,按照“产业振兴拉长板、环境整治补短板、先锋模范提品质”的思路,坚持做好“四个一”,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城乡联动、村富民强、生态和谐的发展道路,着力将鹧鸪村打造成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2022年,鹧鸪村被评为红河州绿美村庄。 

做好一个规划 

  作为“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省级试点重点规划自然村之一,鹧鸪村按照“保护传统风貌、保护自然风光、留住乡愁、留住记忆”的思路,完成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并结合人居环境整治项目,采取“破旧”与“建新”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村庄提升改造。 

  在“破旧”方面,鹧鸪村以环境整治为重点,拆违拆临5750平方米,涉及农户40户。对村内私搭乱建的厕所、猪圈、功能房等进行拆除。对严重影响风貌的彩钢瓦、石棉瓦、树脂瓦屋顶进行拆除和替换。通过拆除不协调建筑,扩宽村庄道路,进一步提升乡村颜值,让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在“建新”方面,开展“四化”工程,实施了村内道路硬化、绿化树种植、街道空间美化、路灯安装等项目。开展“三水”共治,实施给水、雨水、污水工程,逐步提升供水管网布局和饮水安全,完善排污管网,提高污水治理、雨季防汛能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新建停车场、小花园、小广场、公厕,安装路灯等,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让村庄变美,村民受惠。 

开好一场会议 

  鹧鸪村以“政策在组落实、发展在组谋划、民意在组收集、问题在组解决”为目标,将群众会议作为突破口,撬动乡村发展。利用傍晚农闲时间,先后组织村组干部在村委会、村民家门口召开群众“板凳会”5场次,通过与村民拉家常的方式把政策讲深讲透,让群众积极参与、主动配合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卫生难维持的问题。 

  采取问卷调查、座谈、实地走访等方式,掌握群众新建房、环境提升、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意愿。通过村民代表会、村小组会、树下会等把群众聚起来,征集村庄规划建议意见21条,动员村民积极参与到村庄规划编制全过程,实现了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召开村民决议会,对规划成果进行审议表决,让群众成为村庄规划的参与者、受益者、最终评判者,美丽乡村的建设者。 

用好一支队伍 

  按照“支部主导、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党员、村组干部们始终坚持“三个做在前”。群众工作做在前,即通过实地入户沟通协商,将拆违拆临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内容、措施向村民说清楚、讲明白,引导广大群众对拆违拆临工作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导向。落实工作做在前,即党员、村干部在拆违拆临、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做到以身作则,带头拆、带头干,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实现拆除重点、带动一片,赢得村民们的支持配合。发展建设做在前,即村干部牵头引进建水县瑞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山林、农田150余亩,带动就业50余人,村民每月工资性收入20余万元。 

抓好一门产业 

  鹧鸪村以打造“一流产业基地+乡村旅游+美丽乡村”综合体为目标,加快推进农旅融合发展。鹧鸪村是“一湖两城”“滇南最美乡愁之旅”的重要节点,紧邻国道323线、双龙桥景区和建水古城,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依托建水县瑞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鹧鸪村种植蓝莓、沃柑、石榴等水果近300亩,尤加利200余亩,养殖淡水鱼200余亩,创建示范基地——省级建水黄褐鸭保种场,现养鸭存栏1.6万余只。同时,开发休闲农业、水果采摘、农耕研学等乡村旅游项目,形成“以农带旅、以旅促农、农旅融合”的发展路径,进一步推动双龙桥景区业态补充,让村民吃上“旅游饭”,实现企业增效、村民增收。 

  
 

阅读下一篇

红河弥勒:探索发展“庭院+”模式助农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