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地区交通综合整治 蒙自公安有妙招

文章来源:红河州公安局    发布日期:2024-03-25    浏览次数:

  守护安全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蒙自公安从更新理念明确“防什么”、下沉力量延伸“谁来防”、压实责任推动“如何防”,增强“整体防”的合力,健全“常态防”的机制,提升“主动防”的成效,释放活力动能,取得了良好治理成效。

  绷紧“责任弦” 纵深开展不停歇

  汇聚共治合力。市交安委多次组织召开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影响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形势的突出风险隐患,找准病因、精准施策,并构建“党政统筹、公安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治理格局,完善“主体在市、管理在乡、延伸到村”的管理体制,持续排风险、除隐患、降事故、保安全,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向事前预防深度转型。做强组织效能。实施“交所合一”警务改革,将警力向基层和路网干线支线下沉、向农村地区延伸。选派交通业务骨干,对11个乡镇派出所开展送教上门、以老带新练兵活动,有效提升了基层所队交通执法管理能力水平。同时,机关部门对口支援派出所,进行“同责共考”,实现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由交警单一管理向多警多元治理转变。严格督导问效。局领导班子成员分赴分管乡镇派出所,每月3次以上在路面一线参战督导,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督察大队常态化对各个点位到岗情况、执勤质量进行全程监督,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通报,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绷紧“隐患弦”  强化排查不间断

  以村为单位,重点排查农村地区“人、车、路、企”等基础信息,建立农村地区交通安全管理“一张图”。开展重点驾驶人排查。按照“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要求,对辖区村委会全面走访,紧盯“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违法超员、违法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多发,“一早一晚”出行频繁、摩托车驾驶人等高风险驾驶人,开展一对一摸排、面对面教育,累计督促签订《道路交通安全责任承诺书》4万余份。开展重点车辆治理。组建“逾期未检验、逾期未报废”车辆清理专班,分组包片,通过电话联系、进村入户、上门“面对面”等方式进行告知;全面起底二轮摩托车1万余辆、三轮摩托车2万余辆,对其中无牌无证但符合登记条件的157辆纳入管理;走访跟踪摸排农村面包车和轻型货车3000余辆,并掌握运输规律,建立“一车一档”,分别喷涂“严禁超员”“严禁载人”字样。开展道路安全隐患整治。坚持集中排查、平时排查和事故倒查相结合,加大对急弯陡坡、临崖临水等隐患路段的排查频次,对排查发现的隐患进行闭环治理,累计整治安全隐患300余处,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得到及时有效治理。

  绷紧“管控弦”  严管严防不松懈

  整合内部资源,联合执法。突出国省道路“防超速、防超载”、农村道路“查无证、禁载人”、城市道路“查违法、疏拥堵”,在主要路口路段,人员密集复杂路段,分别设点查缉、巡逻执勤。联动外部单位,综合执法。结合辖区实际,联合交通运输等部门,在货运装载源头周边道路、城市周边道路、高速公路、国省道设卡,加大对轻型自卸货车、轻型仓栅式货车和重型自卸货车等车辆的整治力度,对违法驾驶员和违法集中的运输企业采取下发整改通知书等措施,督促整改。激活“两站两员”力量,参与违法劝导。启用“两站两员”、驻村队员、村干部等交通安全宣传员1341人次,将农村地区易肇事肇祸突出问题纳入村规民约,凡召开村民大会做到“逢会必讲”交通安全,逢民俗活动、婚丧嫁娶、“杀猪饭”宴请均上门“打招呼”,与主要人员签订责任书,事前主动劝导酒后驾车、违规载人、不戴头盔等农村地区易发交通违法行为,累计劝导纠违3万余起。

  绷紧“宣教弦”  警示劝导不减弱

  突出宣传重点。利用赶集天、民俗节日等时机,开展严禁货车、三轮车违法载人,严禁酒驾醉驾、无证驾驶、超员超载以及报废车、拼装车上路行驶等突出违法行为精准宣传警示。累计开办交通安全知识讲座36场,街面劝导教育3600人次,发放宣传品和各种宣传资料4万余份。拓展宣传阵地。利用手机短信、“蒙自交警”公众号、交管12123、短视频等媒介,开展点对点推送安全提示和避险知识,累计发送信息12万余条。充分农村“大喇叭”,每个乡镇每周至少3次组织播放交通安全宣传信息,每个行政村每周至少1次利用村组微信群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提示,并在村委会、村庄出入口、学校等关键点位设置固定宣传教育栏。提升宣传效果。利用“美丽乡村行”巡回宣传40余场、电影下乡播放交通安全宣教片58次、文化“三下乡”宣传8次,每次活动都采取案例剖析、法律宣讲、现身说法等“接地气”、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宣传穿透力,使“文明交通、安全出行”理念得到广泛普及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