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红河州审计局派出审计组,对屏边县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现场审计。审计紧紧围绕脱贫群众稳定增收主线,紧扣专项资金管理、衔接资金提质增效目标,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落细落小,高效推动审计工作走深走实。
以服务大局为根本点,提高政治站位科学谋划。审计组立足宏观视野,以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及落实效果为目标,全面梳理近3年来全县整合财政衔接资金的投向投量,统计基础设施投入、产业项目投入及其经营性项目投资占比,分析衔接资金投入对乡村振兴带来的深刻影响。比对三年来农业产出和农民增收等重大指标的增长变化情况,科学评价乡村振兴取得的新成效。力求在查找问题、揭示问题的同时,就精准执行帮扶政策保兜底、拓宽就业帮扶渠道稳增收、壮大集体经济规模创收益、优化投向投量强后劲等提出审计意见建议,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服务乡村振兴大局。
以政策执行为关键点,落细落小夯实保障基础。关注特殊人群、重点人群的兜底保障和脱贫增收工作,在落细落小上下功夫见成效,切实解决群众愁盼,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面对多渠道、多部门采集的海量数据和指标,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立足准确全面,精心编写脚本,通过对采集数据清理、转换、分析,最终形成疑点数据,交由行业主管部纵向到底层层核实。同时,审计组走村入户,进行实地抽查,反复与各行业部门衔接认定,进行系统研究,找准存在问题根源,努力做到一项不偏离、一个不错漏,以务实之举赋能乡村振兴,确保政策执行见行见效不走样。
以帮扶成效为落脚点,突出重点提升审计质效。本次审计对象包含20多个单位部门和所有乡镇及其村委会,审计内容达70余项,涉及千家万户。针对繁重琐碎的工作任务,审计组牢牢把握帮扶成效这一主线,全面关注防止返贫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就业帮扶、产业帮扶、农业经营、保障农民财产权益等与脱贫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稳定增收紧密相关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立足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目标要求,重点关注生产经营性项目投入对乡村产业培育、产业链优化提升、涉农龙头企业辐射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等成效发挥情况的审计,找准短板,协力解决瓶颈障碍,进一步带动脱贫人口就业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可持续健康发展。
以规范审批为出发点,促进整合资金质效提升。通过揭示整合资金衔接审批不到位,带来的建设程序不合规、合同难执行、核算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从健全机制着手,促进源头管控,堵塞建管漏洞。通过揭示产业项目投资“基础设施化”带来经营性产业投入不足、经营性资产散而小、经济效益和财政增收不明显等问题,督促科学做好产业规划及项目库论证,优化整合资金投向投量,做大做强乡镇、片区特色产业,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
以严实的作风为立足点,树好审计队伍形象。以“质效+”为引领,牢固树立严实的工作作风,强化组织管理,认真做好工作谋划和统筹协调,努力做到不添乱、不添堵,杜绝颐指气使、随心所欲现象,避免出现反复提供、多头提供内业资料等情况。严实精细,合力苦干,把控收关质效,协调审理把关,做到审计出点后的第一天就流转完成审计征求意见,体现了协同高效的优良作风。积极践行新时代廉洁文化“强基行动”,严格遵守“四严禁”“八不准”工作纪律,严守保密工作和群众纪律,切实做到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