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县东林社区“245工作机制”助推社区精准治理

文章来源:红河州民政局    发布日期:2023-10-08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建水县临安镇东林社区聚焦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试点主题,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工为支撑、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为抓手,创新提出“245”工作机制(2支队伍、4个邻里议家、5个微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组建2支“爱心服务”队伍,夯实治理保障。一支队伍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各基层组织具体负责,积极推进设岗定责,完善“社区党总支—街道党支部—片区党小组”三级基层党组织网络,使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到面,为居民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另一支队伍开展法律宣传进社区、家风家教进社区、民主法治进社区、巾帼建功进社区、尊老敬老进社区、文明新风进社区、旅游服务进社区等公益活动,让居民群众懂政策、守规矩、树新风、讲文明。

  开展4个“邻里议家”,畅通治理通道。邻里亦家,让管理不再困难。联动县级挂联单位党组织,成立社区大党委,结合“四双”工作,按照“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实现联动、联助、联建、联评,有效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邻里议家,让事务不再耽搁。推行居民议事,提升居民对社区工作的热情,坚持便民服务,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不定期的召开议事会,真正做到大小事务,人人知、家家评、区域议。邻里宜家,让邻里不再陌生。搭建沟通交流平台,针对特殊人群推行阳光服务联系卡,设立联络员,及时解决需求。利用互联网微信群搭建居民沟通交流平台。实时组织各类活动,让社区有爱又有趣。邻里一家,让服务不再盲动。整合社区各类资源,以“精准把脉群众需求,主动推送公共服务”为突破口,让社区需求与志愿服务双向融合,供给模式从粗放到精准转变,切切实实解决好群众的困难。

  完善“微”治理元素,推动治理成效。“微”治理更精准。针对辖区范围内的重点人、重点事开展一对一治理,由社区民警牵头、社区治保调解委员会成员、社工共同参与,实行一对一包保责任,开展生活需求帮扶、心理疏导等,实现精准治理。“微”服务更温馨。针对辖区范围内的弱势群体,社区建立了“阳光爱心超市”,弱势群体购买基本生活物资享受成本价,超市每年的销售额在10万元左右,每年能为弱势群体节约生活开支1万余元,年老体弱的高龄老人和残疾人,社区采取免费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制作发放“阳光效能服务卡”,24小时提供“阳光服务热线”。“微”管理更人性化。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社区工作的标准,最大限度的让社区居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增强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微”志愿更暖心。建立“心愿树”,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微”志愿服务,开展交通文明劝导、环境卫生治理、消防安全管理、飞线充电治理、上门电器维修、上门送医送药、家政服务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让“微”志愿更暖心。“微”网格更贴心。社区建立了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5个、三级网格18个、四级网格123个,实时掌握小网格单元人口变动、家庭需求、矛盾纠纷等情况,第一时间更新人口变动信息、解决家庭需求、调处矛盾纠纷,实现矛盾纠纷在一线调处,需求在一线解决,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微”网格更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