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红河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委、州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牢固树立抓脱贫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扶贫开发主旋律,坚持目标导向、政策导向和问题导向,以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勇气和魄力,拿出“钉钉子”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天天抓实,月月抓紧,撸起袖子加油干,扎实推进全州脱贫攻坚工作。2012年以来,红河州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8.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7.90%下降到17.58%,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扎实基础。
一、全面准确把握和实践“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
精准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精髓。红河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基本目标,坚持“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精准施策上出实招、精准推进上见实效。
一是把精准识别作为成败之举。红河州各级党委、政府把精准识别作为成败之举来抓,注意“讲究科学、讲究方法、讲究效率”,扣好精准脱贫的第一粒“钮扣”,真正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搞清楚。蒙自市芷村镇探索的入户看电器、揭锅看荤素、里外看房屋、抬头看气色、面对看穿着、圈舍看猪牛、出门问邻舍“六看一问”的方法和经验,在全省贫困对象动态管理调度会上作了推广。从贫困规模看,2017年开展了新一轮大规模动态管理,全州新纳入贫困人口60333人,净增贫困人口86266人,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规模从2016年底的471304人增加到557570人。精准识别的扎实开展,为精准帮扶打下了基础。
二是把精准帮扶作为根本之策。红河州委、州政府引导各级干部防范和克服形式主义、急躁情绪、浮躁作风,下足“绣花”功夫,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确保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一项以上的政策扶持。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关键举措和根本之策来抓,为稳定脱贫致富注入持久动力,逐步形成龙头带动、金融撬动、菜单互动、科技推动、党建驱动的“五动”产业发展模式,立足当地资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推进“菜单式”产业扶贫,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做大扶贫小额贷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全州参与扶贫的龙头企业200多家,带动4.2万贫困户增收。采取“政府+公司+农民工”的方式,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行动、技能扶贫专项行动、社会保障扶贫行动“三项行动”为抓手,推动全州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73万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4.05万人次。泸西县引进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闯市场、增收益的做法在全省产业扶贫工作会议上交流推广。哈尼梯田核心区推行稻鱼鸭水稻综合种养模式,得到农业部肯定和支持。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作为综合性工程来抓,完成73252人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聚焦“四类重点对象”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C、D危房64164户。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的根本所在。在全省率先建立贫困户子女教育信息数据库,全面启动义务教育阶段辍学“清零行动”,累计劝返复学建档立卡贫困户辍学适龄人口1017人。实现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对所有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全覆盖,南部6县农村学生及全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现高中学业免费教育。坚持把健康扶贫作为实现医疗有保障的主要举措,抓实大病集中救治、家庭医生签约和重病兜底保障“三个一批”行动,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两提高、一降低、一取消”政策,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坚持把生态补偿扶贫作为重要手段,公益林补偿、新增退耕还林任务向贫困县倾斜,累计选聘生态护林员3011名。坚持社会保障兜底与扶贫开发标准“两线合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享受低保政策141233人,全州低保人口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合率36%。
三是把精准退出作为底线任务。红河州委、州政府科学编制《红河州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年)》和贫困退出年度滚动计划,设定时间表、留出缓冲期,围绕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乡镇、贫困县“6965”考核退出指标,把功夫下在平时。制定和印发《精准帮扶明白卡》,帮助贫困群众记好“日常帐”、 算好“收入帐”、 重视“帮扶帐”,确保精准脱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对脱贫出列的贫困人口,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围绕贫困发生率、错退率、漏评率、群众认可度“三率一度”,高度重视第三方评估和考核。2015年全州脱贫12.68万人;2016年,全州实现8个贫困乡镇、129个贫困村出列,完成净脱贫人口12万人;2017年,计划退出贫困人口13.15万人,石屏、泸西2个贫困县、131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将降至13.06%。
二、全面准确把握和实践“统揽全局”的战略思想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任务、突出短板和底线目标,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红河州委、州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统揽全局”的战略思想,强化全局观念和“一盘棋”思想,着眼全局,统筹兼顾,扎实推进“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促攻坚”的工作格局,注重政策的协调性和工作的持续性,切实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红河州委、州政府在州内确立了“州级统筹、县市主体、乡镇包干、合力攻坚”的工作机制,及时建立并落实了州级领导挂钩县市责任清单、县市党政主要领导责任清单、乡镇包干责任清单、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责任清单、州级行业主管部门责任清单“五个责任清单”,积极探索包建档立卡识别精准无误、包贫困退出真实可靠、包产业到户精准施策、包资金使用安全有效、包项目实施善始善终、包革除陋习具体实在、包工作队员考勤管理的“乡镇7包干”具体要求,成为全州脱贫攻坚的重要制度设计,形成党委、政府、市场、社会、群众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进一步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发挥金融资金的引导和协同作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逐年递增。2015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0.59亿元,其中州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62亿元;2016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11.48亿元,其中州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5亿元;2017年,全州整合投入扶贫资金136.74亿元,其中州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12亿元。
二是注重整体谋划。红河州委、州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进程来谋划,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一跨越三定位五着力”新要求,落实省委书记陈豪对红河州提出的“四个更大贡献”新要求,贯彻“13611”的总体工作思路特别是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的“三大战略”,坚持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双轮驱动”,形成了“重大项目带动、特色产业富民、长短结合、龙头带动、务实脱贫、全面小康”的脱贫攻坚思路,强重点,补短板,突弱项,用脱贫攻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各级各部门聚焦贫困区域和51195名“直过民族”贫困人口,紧紧围绕贫困群众的减贫,扎实推进了红河县垤玛三村两乡、绿春县黄连山地区、金平县者米拉祜族乡片区、河口县瑶山乡、中越边境地区等综合扶贫开发,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
三是强化改革支撑。红河州委、州政府把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农村改革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扎实推进以“三权分置”为核心的土地确权登记和规模流转经营,让贫困群众拥有更多的务工收入和财产收入。到2017年8月,全州完成耕地确权面积215.7万亩,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81.2万亩。大力探索股份合作的方式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稳定、持续的增收能力。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和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林权、宅基地和房屋使用权等抵(质)押贷款,建立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开远市成立市场化运作的全省首家县级产权交易中心——“开远城乡产权交易服务中心”。
三、全面准确把握和实践“从严从实”的战略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防止形式主义,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开展督查巡查,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要严肃问责。要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对挪用乃至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必须坚决纠正、严肃处理。”这是脱贫攻坚领域的“三严三实”要求。红河州委、州政府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把从严从实要求贯穿到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一是从严从实脱贫攻坚的监督检查和执纪问责。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示范带头,引领各级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直奔基层、直到现场的方式,下沉到基层一线掌握实情、开展督查、指导整改。加大扶贫问题线索移交和查处力度,重点查处贯彻各级脱贫工作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的行为,既纠治乱作为,也严惩不作为、慢作为、虚作为。严格考核评估结果的运用,坚持周通报、月约谈、年考核,督促各级干部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把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
二是从严从实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各级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建立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利用官方网站开通“扶贫领域问题投诉专区”,确保扶贫资金充分惠及扶贫对象。严格落实《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采取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全面落实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制度。加大扶贫领域审计监督力度,严肃查处虚报冒领、贪污挪用、雁过拔毛、强占掠夺、优亲厚友、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问题,以严实硬的纪律作风保障扶贫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
三是从严从实纠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红河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纠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严防表格扶贫、数字脱贫、被脱贫。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能到现场的不到会场,能到实地的不听汇报,坚决减少表报数量、减少检查考评、减少会议活动、减少发文数量、规范调查研究、严格监督问责。逐级清理扶贫报表,除完成省级以上规定的表格外,严禁擅自增加一份表格,把基层干部从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用于一线的脱贫攻坚,坚决克服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待扶贫工作、做表面文章的问题,确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四、全面准确把握和实践“人民主体”的战略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红河州委、州政府不断强化群众观念,注重政府主体责任与群众主体作用的“两个统一”,实现外部帮扶和内生动力的“双轮驱动”,发动和组织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
一是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红河州委、州政府深入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统筹使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定点扶贫、企业帮扶等资源,激发和动员社会力量深度参与脱贫攻坚战。各级定点挂联单位和51897名挂包干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军队和武警部队定点“挂包帮”工作,扎实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发挥527支驻村扶贫工作队、3485多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骨干带头作用,组织小分队,形成战斗队,引导工作队员加强调研协调、注重引导帮助、落实扶贫措施、建强基层组织,提高帮扶工作质量和群众认可度。
二是强化以人民为主体的思想。红河州委、州政府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激发内生动力。绿春县组建以乡镇为主体的集教育培训、示范引领、能人创业为一体的“乡村干部教育实践基地”,实现带活组织、带强队伍、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省委书记陈豪同志到该县大兴镇调研时,对此给予高度肯定,并要求在全省大力推广这种党建扶贫“双推进”模式。目前,全州高度重视农村基层一线党组织建设,实施“基层党建提升年”活动,推广绿春县干部教育实践基地经验模式,建设教育培训基地132个,培养“明白人、带头人”7775名,带动5.28万户群众增收致富。
三是强化以人民为动力的思想。为克服和纠正少部分贫困群众 “比穷不比富、争当贫困户”的问题,消除“等靠要”思想,各级在帮扶工作上改进方式方法,逐步推广参与式扶贫,转变直接给钱给物或无条件送股分红的帮扶方式,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建立“以奖代补”正向激励机制,把帮扶资金转化为产业投入、劳动报酬、公益性岗位补贴,引入先干先得、早干早得、干了再得的激励机制。组织开展革除陋习促脱贫工作,全面推广石屏县经验,大力开展“七提倡、七反对”,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新风正气。在贫困群众中开展好“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按月召开村民代表会、贫困群众见面会,引导贫困群众自主脱贫。注重典型经验模式的打造和总结,大力宣扬扶贫好村干部刘富珠、许海清和社会扶贫模范丁莲、赵菲等先进典型的事迹,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