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红河州公安局分别挂钩屏边县白云乡太平、里古白和白河镇坡头3个村民委员会23个村,贫困户共有661户2593人。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5年来,红河州公安局精心谋划、精准帮扶、精准施策,在脱贫攻坚战中冲向前、作表率,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贡献了公安力量。
不畏事艰勇作为 做好群众贴心人
红河州公安局挂联的3个村委会,均属典型的贫困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产业单一、贫困面广,扶贫工作任务重、责任大。5年来,州公安局党委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扶贫工作,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因情施策,通过支持发展产业种植、推荐就业岗位、安排公益性岗位、享受低保等措施,让贫困户收入有保障,为精准扶贫奠定基础。全体挂联民警分批次深入走访挂联户,进村入户,与结对帮扶对象亲切交谈,制作填写《红河州公安局走访调查表》,每家每户基本情况了然于胸。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帮助挂包户清理环境卫生,与挂包户同吃同劳动,推动帮扶项目落地,实现了“一户一册一计划”的规范档案管理。
2020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在村委会干部和驻村干部的积极配合下,州公安局把疫情防控工作与人居环境工作结合起来,在积极开展防疫工作的基础上,对村子街面、公厕、畜禽场所等开展“大清扫、大消毒”爱国卫生运动,协同推进村容村貌提升,协助贫困户打扫家庭卫生。针对少数贫困村人居环境差的问题,与乡镇政府、村委会干部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投入54.85万元提升人居环境,全面解决“三黑”问题,人居环境改造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疫情期间,为打通扶贫村农产品销售渠道,州公安局向社会推荐屏边猕猴桃、土鸡、荔枝等产品,帮助农民增收脱贫。5年来,州公安局帮扶民警累计为挂钩贫困户解决困难690余次,自费捐助帮扶投入资金70余万元,为解决村委会办公设施投入40万元。仅为挂钩帮扶户联系外出务工、解决子女毕业就业、资助学费、赠送学习用品、联系就医等自行捐助帮扶的事例就有50多例,在细小帮扶中展现了红河公安民警爱民为民的情怀。
勇担重任真帮扶 精培产业劲头足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广大民警辅警砥砺初心,始终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加强与扶贫工作任务相适应的扶贫队伍和机构建设,成立了挂包帮办公室,抽调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建立了扶贫队员工作联系群,对派驻队员工作、思想等情况及时联系掌握。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先后选派驻村工作队员158人次,目前有50名扶贫队员分驻在屏边、元阳、金平3个县13个乡镇32个村委会。州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政委刘伟及其妻子刘青下派到屏边县白河镇,共同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夫妻扶贫工作队”。
州公安局党委充分听取贫困户意愿,把准脉搏,找准“贫根”,先后筹集资金280余万元,扶持村民种植红心猕猴桃、砂仁,支持公益事业建设,实现产业脱贫。从2016年到2020年,持续向太平村贫困户免费提供猕猴桃优质苗木、水泥桩和技术支持服务,精心指导村民科学种植。帮扶坡头村委会贫困户每亩补助砂仁种苗费750元,补助试种500亩,并集中创建栽种示范区,充分带动贫困群众的种植积极性。目前,3个挂包村实现砂仁种植3万余亩、猕猴桃200余亩、生姜3000余亩。同时,为白云乡里古白村委会的4个村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对11个村8000米饮水管道进行更新改造,谱写了一曲脱贫攻坚协作曲。
社会管理精准细 防范风险有良策
州公安局全面加强边境地区外籍人员服务管理水平,规范边境地区外籍人员居住务工行为;全面加强边境地区治安乱点整治,净化边境地区社会治安环境。为做好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治安防控工作,州公安局组织各县市公安局对全州7个200户800人以上的扶贫搬迁安置点进行梳理排查,将安置点户数、人数情况、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黄赌毒、盗抢、电信诈骗等风险点逐一排查,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切实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层治理,实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目标。
“爱民帮扶暖民心、警民携手建小康”,州公安局用心用情、深入细致的帮扶,使挂联村的主干道全部完成硬化,办公场所、卫生室、路灯等基础设施全都焕然一新。同时,扶持村民种植红心猕猴桃、砂仁等,帮助村民实现产业脱贫。如今,村子变美了,村民变富了,村民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