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红河州人民政府公报>2022年>第十期>州政府文件

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红河州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来源:红炣州政府办

发布日期:2022/10/27

浏览次数: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各委、办、局:

  《红河州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实施方案》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9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红河州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22〕39号),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全面提升计量创新能力、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促进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结合红河州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把计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实施质量强州战略,坚持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方向,全面提升计量创新能力、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完善量传溯源体系,强化基础建设、法制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计量工作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高产品质量、推进节能减排、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保障作用,为服务红河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计量技术支撑。

  到2025年,全州计量工作跻身全省先进水平。计量在服务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赶超发展、保障高品质生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全州计量基础研究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快,计量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计量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能源计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到2035年,全州计量科技创新水平与计量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保持全省一流水平。计量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形成计量社会共治格局,全面满足红河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需要。 

专栏1 红河州计量发展主要目标

序号

指标名称

2020年

2025年

属性

1

参与或主持制修订地方技术规范(项)

——

≥1

预期性

2

新增计量标准(项)

4

≥6

预期性

3

新增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项)

——

≥7

预期性

4

申报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个)

——

2

预期性

5

引导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家)

85

≥300

预期性

6

全州强检计量器具检定覆盖率(%)

80

≥90

约束性

7

服务中小企业建立完善计量体系(家)

——

≥40

预期性

    二、强化计量基础研究,服务创新环境发展

  (一)强化计量基础参与前沿技术研究。充分发挥信息、科研、人才优势,聚焦先进制造业、绿色能源、有色金属及新材料、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等全产业链高质量集聚发展,推动计量基础理论研究,参与前沿技术探索,将研究内容纳入各级政府科技计划支持范围,提升计量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积极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国家、省级“量子度量衡”计划、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精密测量技术的研究,以及测量不确定度、测量程序与有效性研究。 

专栏2 计量基础理论与精密测量技术研究

1. 计量理论研究。积极参与在线、动态测量、极端测量领域计量方法、不确定度模型与应用的理论研究。

2. 传感测量技术。积极参与集成光波导、磁电阻电流、电场耦合电参量等新型传感器及非接触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积极参与超高灵敏度气体传感器技术、光电图像传感器技术研究及应用。

3. 精密测量技术研究。积极参与最低可照度智能化精密测量、图像识别测量、高端数字测量等技术研究。

    (二)积极参与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研究。结合全州在生物医药、烟草、电力、有色金属、食品安全、节能环保、工程建设、医疗卫生、交通安全等重点领域的计量需求,积极参与研究新型量传溯源技术和方法,进一步扩展量值测量范围、提高测量准确度。配合省级开展扁平化量值溯源体系建设,积极参与数字化模拟测量、工业物联、跨尺度测量、复杂系统综合计量等关键技术研究。参与国家标准物质在制备、定值、保存、溯源及量值传递应用新模式等方面的全寿命周期、系统性研究与评价。 

专栏3  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创新

1. 远程和在线测量技术。积极参与电动汽车充电桩远程在线检测方法研究、使用中电子式交流电能表在线校准方法研究、智能电表状态在线检测方法的研究、户用分布式光伏计量监测和预警技术研究;积极参与高压大电流设备远程校准技术、电离辐射源远程检测技术、诊疗设备实时校准技术的研究;积极参与油气管网计量设备在线校准方法研发。

2. 复杂环境和极值量计量技术。积极参与超大力值测量技术研究、动态力校准装置研发、密闭容器内超高温度测量方法研究。

   (三)推动计量数字化转型。紧紧围绕全州“数字红河”建设要求,加快计量检定信息化进程,推进互联网、云计算、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计量检定信息化上的应用,推广应用数字国际单位制,探索建立全州计量电子证书系统。积极参与云南特色产业计量数据中心建设,加强计量数据的溯源性、可信度和安全性研究。在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培育一批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规范计量数据使用,推动计量数据安全有序流动。

  (四)推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结合全州的质量强州战略需求,以重点园区为载体,聚焦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加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着力做深做精做特做优,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布局。积极鼓励有条件的计量技术机构、高校、企业等申请成立国家级/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提升计量新技术、新方法向产业转移的服务能力。

  (五)构建良好计量科技创新环境。充分发挥全州企业、计量技术机构和高校等计量资源力量,加大产学研用计量科技合作,依托各类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基地,构建计量、质量、标准、知识产权等联动互通的计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推动计量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三、提升计量应用服务水平,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一)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全州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结合有色金属、烟草、能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云锡锡冶炼、红河卷烟厂退城入园,全力支持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绿色发展的要求,建立一批急需的先进计量标准,解决“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痛点难题,为全州产业发展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具有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服务。积极参与省级产业计量中心和计量测试联盟建设、一站式计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云南省工业计量基础数据库建设,为全州产业发展提供全要素的计量服务。积极参与国家工业强基计量支撑计划,发挥计量对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提质增效服务能力。 

专栏4  工业强基计量支撑

1. 基础零部件(元器件)领域。积极参与加强智能传感器等关键元器件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测试装置研制,以及曲轴、紧固件等基础零部件特性量及结构成分计量技术研究。

2. 基础材料领域。积极参与以稀贵金属为基体的气敏材料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研制和应用,积极参与金属氧化物气敏材料、铂族催化材料、钯基气敏材料等传感器的研制,提高稀贵金属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化发展。

3. 基础工艺领域。加强锡产业、铝产业、烟草、能源、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关键工艺过程计量控制,积极参与关键计量技术研究和运用。

    (二)服务高端仪器发展和精密制造产业发展。面向高端仪器仪表和精密制造产业计量检测需求,围绕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强化计量在仪器设备研发、设计、试验、生产和使用中的基础保障作用,重点加强压力、流量、电磁、光学、化学等仪表检测能力开发,拓宽仪器仪表检测服务范围,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自动化水平,推动量子芯片、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计量仪器设备中的应用,鼓励引导企业开展面向智能制造、环境监测、生物医药等领域计量标准、专用计量仪器仪表的研发制造。

  (三)提升高原湖泊计量服务能力。重点围绕全州异龙湖、长桥海、大屯海等湖泊水域,健全高原湖泊立体观测、生态预警、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监测等领域计量保障体系。建立完善计量保证与监督体系,推动测量仪器数字化、体系化发展,补齐关键、特色参数计量测试能力短板,提升仪器装备质量控制水平。

  (四)服务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发展。深刻理解把握推进“数字红河”建设蕴含的重大意义,积极主动应对计量融入数字世界以及将计量 “数字化”的双重挑战,探索计量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及其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中的新应用,切实为“数字红河”建设贡献计量力量。加快测量数据智能化采集、分析与应用,推进测量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建立智慧计量实验室和智能计量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赋能。推动量子芯片、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测量仪器设备中的应用,推进测量仪器设备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

  (五)服务大众健康与安全。围绕疾病防控、生物医药、诊断试剂、医疗器械、营养与保健食品、安全防护等领域开展关键计量测试技术应用。加强公共安全、社会稳定、自然灾害等安全防护领域计量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加强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地质勘查等安全生产相关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建立医用诊断X射线设备、验光仪器、心脑电测量仪器等医疗卫生计量器具检定装置,努力实现民生领域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等强制检定项目全覆盖目标。 

专栏5 服务大众健康与安全

1.疾病防控领域。积极参与疫苗、血液制品等关键参数量值溯源技术研究,提升关键参数测量准确度。

2.医药领域。积极参与生物技术药物功效、标志物与活性、中药有效成分量值溯源技术和防伪鉴别技术研究。

3.医疗器械领域。提升医疗设备溯源能力,探索建立医疗机构生化检验分析、健康保健理疗、医用光学仪器、治疗类仪器计量标准,积极填补疫情防控所需新仪器的计量溯源能力。

4.营养与保健食品领域。推进高原特色农产品工程化和智能化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保鲜物流等重点领域的计量溯源体系建设,积极参与精深加工、成品品质控制等计量技术的研究和运用。

5.公共安全领域。针对公共安全及社会治理的计量需求,积极参与编制可见光及红外夜视图像传感器探头计量及技术标准,加强交通监管设备、警用装备、刑事技术产品等计量溯源能力建设。

    (六)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积极参与开展符合高原环境的碳排放、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建设碳计量标准装置,为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计量支撑。持续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建设及应用。持续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实现重点用能单位全部配备和使用能源计量器具,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体系。健全完善资源环境计量体系,推进能耗、水资源、环境监测系统建设。积极参与国家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工程建设,培育壮大能源资源和环境计量服务市场主体。 

专栏6  计量服务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1. 能耗双控及碳排放领域。加快全州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建设,依托强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云南),加强全州能源资源计量数据分析挖掘和利用,积极参与云南重点产业典型用能设施及用能系统碳排放计量测试方法研究和碳排放参考数据库建设,积极推广烟气排放测量技术应用,完善碳排放计量体系,提升碳排放计量保障能力。加强计量测试技术在碳足迹核算、碳追踪中的应用。

2. 绿色能源领域。积极参与光伏、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发电、储能及并网控制等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计量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综合能源智能感知、采集和监测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

3.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完善生态环境监测量值溯源体系,强化计量保障能力。加强辐射环境监测计量溯源能力建设,积极参与交通噪声监测等计量方法研究,积极参与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现场在线检定校准方法研究和监测数据计量保障体系建设,鼓励开展环境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测量技术研究和标准物质研制。

4. 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探索符合红河州自然环境特点的生态系统碳汇监测和计量体系。完善气候、气象监测计量溯源体系建设。

5. 自然资源领域。加强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调查评价监测,积极开展地质、气象监测预警和测绘地理信息仪器计量溯源体系建设。

    (七)服务交通运输计量技术发展。开展交通运输安全专用测量设备、货车超载超限检测设备、机动车测速装置和机动车光污染、声污染、尾气排放在线监测设备等计量技术应用,确保测量设备量值溯源科学准确。加强通关口岸的计量保障能力,提升物流效率和安全环保水平。开展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等计量测试技术应用。

  四、加快计量基础能力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稳步构建新型量值传递溯源体系。积极应对国际单位制的变革和量值传递溯源的数字化、量子化前沿技术,逐步构建起政府统筹、依法管理、市场驱动、高效开放的新型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强化量值传递体系的法制保障和基础保障,按照云南省《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能力建设指南》要求,科学规划全州计量标准建设,填补应用领域的量值传递空白,确保体系完整、有效运行。充分发挥市场力量,提升量值溯源效能,鼓励和推动社会资源参与市场化、竞争性量值溯源技术服务。

  (二)强化计量标准建设。结合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技术能力,按照“层级分明、错位发展、保障有力”的原则,构建以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行业计量标准、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为主的计量标准基础设施网络。加快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升级换代,对不适应计量工作需要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进行技术改造,提升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提高区域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覆盖率,提升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能级水平。加快推进各级各类计量标准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推广嵌入式、芯片级、小型化的计量标准在制造过程的实时在线测量和最佳控制中的应用。 

专栏7  计量标准能力提升

1.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按照《云南省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发展的指导性意见》要求,结合红河州实际,合理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强化人才和资金保障。全面提升计量在公平贸易、安全生产、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等领域的支撑效能,持续提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覆盖率、拓展测量范围,提高准确度等级,提升智能化水平。

2. 部门行业计量标准。能源、生态环境、医疗卫生、交通运输、自然资源、铁路、民航、气象、水资源、公共安全等行业主管部门要围绕红河州发展需要,加大计量标准能力建设力度,提升量值传递溯源能力。

3. 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自主建立最高计量标准,采用先进计量器具,构建先进测量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加快计量技术机构建设。保持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计量量值传递和溯源能力,提高公益性计量服务水平,推动计量技术机构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计量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技术研发和质量提升提供计量支持,承担政府部门授权委托的法制计量检定和基础保障任务。加强统筹协调,深化计量技术机构改革创新发展,促进计量技术机构间的协同服务、协同创新,构建优势互补、优质高效、功能完备、开放共享的计量技术服务体系。  

专栏8  计量技术机构能力提升

1. 省级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稳步建立使用量子计量标准并保持国内等效,建立满足法制计量需要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加强计量技术研究;为各企事业单位技术研发和质量提升提供计量支持,承担政府部门授权委托的法制计量工作;加强民生计量、诚信计量、能源计量体系建设;开展计量风险收集、评估、监测、预警;承担政府指定的计量基础保障任务。

2. 州、县市级授权专项计量技术机构。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和公益性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支撑民生安全、公平贸易、生命健康、公正司法、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计量标准。

3. 行业主管部门专业计量技术机构。负责本部门行业计量标准建设与维护,专用计量器具的管理和使用。开展专用计量技术与方法研究。开展行业内计量风险收集、评估、监测、预警;承担政府及行业指定的计量基础保障任务。

   (四)加快标准物质研制应用。加强标准物质研发技术指导和政策扶持,鼓励支持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高校、技术机构、科研院所,在全州现有的3项标准物质的基础上,围绕红河优势产业、有色金属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需求,加强对标准物质的研发,研制一批标准物质,培育一批标准物质研究团队。

  (五)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红河州计量专家库,完善全过程计量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省级培训平台和实训基地,开展业务培训,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计量比对,组织开展州级计量比对、计量大比武活动,着力提升检定人员业务能力,培育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实施计量专业技术人才提升行动,加快培养满足产业计量服务与民生计量保障需求的计量紧缺人才。加大注册计量师制度宣传力度,组织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技术人员、鼓励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计量技术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注册计量师考试,指导注册计量师注册申报。推进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职称、职业技能等级等制度有效衔接。

  (六)强化企业计量体系建设。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和专业计量技术服务机构的引领带动作用,推行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全面提升中小微企业计量管理能力。引导企业建立完善与其科研、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计量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并帮助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推行企业计量能力自我声明制度,鼓励工业企业争创计量标杆示范。按照国家激励企业增加计量投入的有关普惠性政策规定,对企业新购置的计量器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鼓励社会各方加强对企业计量发展的资金投入和支持。

  (七)融入区域计量协调发展。落实云南省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主动加强与云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及其他州市计量技术机构的交流合作,建立计量共商协作、科技创新合作、技术交流机制,开展区域计量科技创新、技术合作、计量比对、能力验证、技术培训等活动,推进计量基础设施共享、计量规范共建、计量结果互认、计量行政许可互通。

  (八)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围绕全州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协同作用,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综合服务,服务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赶超发展。全面规范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领域计量溯源性要求。加强各行业领域、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等计量技术规范、标准的分析、运用和共享。深化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在关键领域形成“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全链条整体技术解决方案。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突破计量服务市场的区域壁垒,推动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和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市场。

  五、加强计量监管能力,提升计量监管效能

  (一)提升计量法制水平。提升计量依法行政水平和现代化治理能力,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加强计量有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学习,认真做好国家计量法律法规修订后的工作衔接和宣传贯彻。严格执行国家强制管理计量器具目录、部门行业专用计量器具目录。

  (二)强化计量监管制度建设。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坚持一般监管与重点治理相结合,构建计量监管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创新计量监管制度。探索实施智能计量器具实时监控、失准更换和监督抽查相结合的新型监管制度,推动监管重点从管器具向管数据、管行为、管结果的全链条计量监管模式转变。开展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使用监督检查。落实市场主体计量风险管控主体责任,强化计量风险防范意识,快速有效处置计量突发事件。

  (三)强化民生计量监督管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化民生计量服务,实施计量惠民工程,提升基层民生计量保障能力。围绕食品安全、贸易结算、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领域的计量监管需求,加强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能力建设。持续开展民生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对供水、供气、供电等基础民生计量行业的监督管理,提升精准医疗、可穿戴设备、体育健身、养老等高品质生活领域的计量监管能力。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计量技术服务向“三农”领域延伸,持续提升乡村计量技术创新和服务供给水平,持续缩小计量领域公共服务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助力共同富裕。

  (四)推进诚信计量分类监管。发挥诚信计量自我承诺作用,建立完善“以经营者自我承诺为主、政府部门推动为辅、社会各界监督为补充”的诚信计量治理模式。提升诚信计量意识,做好诚信计量建设规范宣传贯彻,在供水、供电、供气、加油站、眼镜验配等领域树立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诚信计量典型,在集贸市场和超市全面开展诚信计量行动,强化市场经营主体责任,推行经营者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建设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建立市场主体计量信用记录,按要求落实计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营造公平公正的计量市场环境。

  (五)探索创新智慧计量监管模式。建立完善日常监管与重点监管、专项治理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监管制度,充分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探索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等新型智慧监管模式,建立智慧计量监管平台和数据库。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建立智能计量管理系统,探索计量端设备采集数据直接上链,从源头上确保计量数据的真实性。推广智慧计量理念,支持产业计量云建设,推动企业开展计量检测装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质量控制和智慧管理水平,服务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

  (六)促进计量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吸纳各类社会机构参与法制计量工作,构建开放、多元的法制计量格局。强化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所属实验室及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在用仪器设备的计量溯源性要求,保障科研成果的有效性和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培育计量校准、计量测试、产业计量等高技术服务新兴业态,培育和壮大专业化计量技术服务市场,持续满足市场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七)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计量执法队伍建设,提升计量执法装备水平,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加强执法协作,提升计量执法效果。围绕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计量难点、痛点,广泛开展民生领域计量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制造、销售带有作弊功能计量器具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缺斤短两、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的计量作弊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伪造计量数据、出具虚假计量证书和报告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食品、化妆品等商品过度包装以及虚标能效、水效标识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经营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专栏9  加强计量监督管理

1. 防范计量领域系统性安全风险。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建立计量预警机制和风险分析机制,制定计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 实施计量惠民工程。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信、公共交通、物流配送、防灾避险等有关计量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计量监管和技术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结合粮食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加大对粮食收购、烤烟、涉农物资的计量监管和服务,提升基层民生计量保障能力。

3. 开展民生计量专项监督检查。重点开展对加油站、集贸市场、超市、医疗机构、眼镜制配场所等民生领域在用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监督检查;组织开展生产、销售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及“C 标志”使用生产企业计量监督抽查、法定计量单位使用监督抽查,维护市场公平公正秩序。

4. 推广新型智慧计量监管模式。推动计量数字化转型技术研究,逐步推行电子化证书,加强计量数据统计、分析和利用,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提高监管效能。

5. 开展诚信计量行动。树立一批典型,鼓励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通信、能源、交通运输等涉及公用事业的经营者在诚信计量方面作出表率,采取多种方式向消费者公示计量器具生产、检定、使用等信息。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对计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方案实施全过程。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计量工作,提高对计量工作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的认识,把计量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有效衔接,结合本实施方案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要求,扎实抓好意见各项任务的落实。有关部门、行业、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有力的措施,确保意见各项任务落实。

  (二)加强政策支持。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计量服务快速增长的需要,加强对已建立的公益性计量技术机构的支持,将公益性计量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预算。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和计量标准、标准物质、计量数据等国家战略资源能力建设,确保产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关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和监管体系有效运行。发展改革、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投资、科技和人才保障支持政策,对批准筹建的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以及计量技术研究项目、创新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应用予以重点支持。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引导社会资金有序参与计量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服务。

  (三)加强文化建设。深入开展计量科普宣传,加强对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及计量科学技术宣传普及,在“世界计量日”“质量月”“全国科普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充分运用公共文化活动和“三下乡”等时机,积极组织计量主题宣传活动,提高全民计量科学素养,提升社会各界对计量工作的认知度、认可度和参与度。大力传播计量文化,弘扬“度万物、量天地、衡公平”计量价值体系。培育计量文化研究及科普基地,推动州科技展览馆内增设计量元素。积极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计量精神,选树计量先进典型,增强新时代计量工作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四)加强协调联动。建立红河州计量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和工作推进。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协同、跨系统跨部门贯通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学会协会、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的优势和作用,集聚各方资源和力量,共同推动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

  (五)狠抓工作落实。各县市人民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技术机构、行业、企业要建立落实本实施方案的工作责任制,按照职责分工,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州市场监管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通过第三方评估等形式开展中期评估、总结评估,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重要情况及时报告州人民政府。

  附件

重点任务清单

《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红河州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政策解读

  2022年9月15日,红河州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红河州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红政发〔2022〕32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一、编制背景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测量科学及其应用,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准确有效地计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技术基础,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历来都受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2021年12月31日,国务院印发了《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它的编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计量发展的高度重视,是进一步加快国家计量事业发展、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2022年7月1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为我省的计量发展做了细化落实。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 (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22〕39号),进一步夯实我州的计量基础,提升计量综合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强化计量监管,结合《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红河州实际情况,制定了《红河州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实施方案》,作为新时代指导全州计量工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已经州人民政府审定同意,以州人民政府文件印发。

  二、出台的意义

  《实施方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实施质量强州战略,坚持先进量传溯源体系建设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把计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我州计量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安排,明确了总体要求、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为加快全州计量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实施方案》的有力落实将为服务红河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计量技术支撑。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紧紧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凝练提出了2021—2035年期间全州计量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三个部分,26个方面。

  (一)总体要求。以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把计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实施质量强州战略,坚持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方向,全面提升计量创新能力、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完善量传溯源体系,强化基础建设、法制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计量工作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高产品质量、推进节能减排、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保障作用。

  《实施方案》提出了到2025年和2035年全州计量事业发展的两个阶段目标:到2025年,我州计量工作跻身全省先进水平,计量在服务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赶超发展、保障高品质生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全州计量基础研究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快,计量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计量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能源计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35年,全州计量科技创新水平与计量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保持全省一流水平。计量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形成计量社会共治格局,全面满足红河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需要的远景目标。

  (二)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强化计量基础研究,服务技术创新发展;提升计量应用服务水平,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计量基础能力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强计量监管能力,提升计量监管效能四个部分27项任务,具体为:

  1. 强化计量基础研究,服务创新环境发展。包括强化计量基础参与前沿技术研究、积极参与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研究、推动计量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和构建良好计量科技创新环境5项重点任务。

  2. 提升计量应用服务水平,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包括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高端仪器发展和精密制造产业发展、提升高原湖泊计量服务能力、服务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发展、服务大众健康与安全、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和服务交通运输计量技术发展7项重点任务。

  3. 加快计量基础能力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包括稳步构建新型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强化计量标准建设、加快计量技术机构建设、加快标准物质研制应用、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企业计量体系建设、融入区域计量协调发展和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8项重点任务。

  4. 加强计量监管能力,提升计量监管效能。包括提升计量法制水平、强化计量监管制度建设、强化民生计量监督管理、推进诚信计量分类监管、探索创新智慧计量监管模式、促进计量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和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违规行为7项重点任务。

  为实现上述工作任务目标及任务,《实施方案》从计量基础理论与精密测量技术研究、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创新、工业强基计量支撑、服务大众健康与安全、计量服务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计量标准能力提升、计量技术机构能力提升、加强计量监督管理8个方面,设置了专栏进行了详细规划,并列出了重点任务清单,制定了具体的落实措施,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

  (三)保障措施。《实施方案》提出了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支持、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协调联动、狠抓工作落实5个方面的措施。

  四、全州计量发展主要指标

  《实施方案》提出了到2025年我州6项主要预期性指标和1项约束性指标。

  (一)参与或主持制修订地方技术规范。提出到2025年参与或主持制修订地方技术规范≥1项。

  (二)新增计量标准。提出到2025年新增计量标准≥6项。

  (三)新增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提出到2025年新增社会公用计量标准≥7项。

  (四)申报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提出到2025年申报建立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2个。

  (五)全州强检计量器具检定覆盖率。提出到2025年全州强检计量器具检定覆盖率≥90%。(此项为约束性指标)

  (六)服务中小企业建立完善计量体系。提出到2025年服务中小企业建立完善计量体系≥40家。

  (七)引导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提出到2025年引导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300(家)。

阅读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