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新闻发布>州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

“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红河县专场

文章来源:红河州政府新闻办

发布日期:2022/11/07 09:39

浏览次数:

发布会现场

  8月9日上午,“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红河县专场发布会,向社会公开发布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红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红梅主持新闻发布会

红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红梅: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6场——红河县专场新闻发布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州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打造“干热河谷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奋力推动红河县高质量发展。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中共红河县委、红河县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向大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中共红河县委书记陈勇宏先生;

  中共红河县委副书记杨杰先生;

  中共红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树锋先生;

  红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石家强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驻滇有关新闻单位、驻州新闻单位、州级新闻媒体和红河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一是由中共红河县委书记陈勇宏先生作新闻发布,二是媒体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中共红河县委书记陈勇宏先生发布新闻。

中共红河县委书记陈勇宏先生发布新闻

中共红河县委书记陈勇宏: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非常高兴向各媒体和记者朋友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县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首先,我谨代表中共红河县委、红河县人民政府和全县35万各族人民,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支持红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位媒体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红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南部,因红河穿境而过得名,是红河州对接玉溪市、普洱市的重要门户,是连接昆河高速、昆曼高速两条国际陆路大通道和滇中、滇西、滇东南三大经济圈的交通节点。全县国土面积2028.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96%。辖5镇8乡、3个社区、88个行政村,总人口35.8万人,世居哈尼、彝、汉、傣、瑶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6.7%,其中哈尼族人口占79.5%,为全国最大的哈尼族聚居县,素有“歌舞之乡”“棕榈之乡”“江外侨乡”的美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红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和“四个突出特点”“四个方面重点工作”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担当实干,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与全州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红河南岸的山水间铺开了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生动画卷。这十年,是红河县发展总量与质量齐头并进最快的十年,是产业迭代升级、基础设施全面突破、生态优势更加凸显、各族人民团结进步、城乡面貌翻天覆地、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强的十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3.9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8.93亿元,增长2.29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3%,增长4.2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481元增加到37897元,增长1.3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102元增加到11546元,增长2.72倍。这些历史性突破和深刻变化,充分印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成为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生动缩影。

  这十年,我们坚持精准施策,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红河县曾是全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重要指示,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使命担当,向贫困发起全面“总攻”,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尽锐出战、精准施策、高效调度,如期实现全县8个贫困乡镇、8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5062户12291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各族群众世世代代的脱贫梦想成为美好现实。2014年至2020年,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7.57亿元。完成脱贫任务后,我们紧抓列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重大机遇,扭住农民持续增收这一关键环节,深挖产业带动、务工就业、资产经营三方面的增收潜力,健全完善农业龙头企业反哺带动和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全面实施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突发严重困难人口收入增长三年行动计划,对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一户一策制定增收帮扶措施,安排全县实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二次包保,形成“精准监测、精准帮扶、动态清零”的闭环链条。强化党建引领,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坚持“富脑袋”与“富口袋”“双轮驱动”,强力推进乡村建设,抓牢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等重点任务,推动水、电、路和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编制储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项目400个,预算投资13.15亿元,其中2021年实施199个,整合投入财政涉农资金4.02亿元,坚决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主动仗。

  这十年,我们坚持兴产业强支柱,推动产业发展不断提质增效。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坚持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指示,突出哈尼梯田、马帮侨乡文化、民族文化和红河谷热区土地等资源禀赋,坚持发展质量和效益双提升,着力打造具有热区特质的干热河谷综合保护修复示范县和彰显红河县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三次产业比重由2012年的34.1∶17.5∶48.4调整为2021年的25.6∶23.5∶50。强化科技带动,加强与中国林科院、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创建红河谷山地未来创新中心,深度开发干热河谷农林种质资源和生物资源,嫁接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红河县。以红河谷50万亩热区综合保护修复为引领,积极推进“一县一业”创建,着力打造20万亩芒果种植基地和5万亩沃柑种植基地,累计巩固发展热区芒果、沃柑等特色产业21.5万亩,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共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49个。“云库博”“七彩梯田红米”进入省级绿色食品牌目录,库博农业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改变了红河谷荒山秃岭状况,形成山青水绿、生机盎然的红河谷景观。依托干热河谷丰富的光热资源,稳步推进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屋顶光伏、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在已建成光伏电站装机容量7.86万千瓦的基础上,推进总装机容量50万千瓦的4个片区、8个点农光互补光伏电站建设。瞄准打造“中国优质天然石膏产业基地”目标,推动石膏资源整合重组和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聚焦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建成云南省规模最大的水蛭生态养殖基地和孵化繁育基地,推进以中药饮片、菲牛蛭养殖及冻干粉加工为主的生物药业发展。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引向深入,建成红河谷康藤帐篷营地半山酒店和长街宴购物街,苏红古村半山酒店、哈尼民俗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提速推进。加快撒玛坝哈尼梯田5A级景区创建步伐,成功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实现封闭运营,启动乐育镇桂东、尼美和宝华镇规针、甲寅镇他撒4个片区景区建设。马帮古城4A级旅游景区创建迈出新步伐,完成马帮古城立面改造2.45万平方米,建成马帮古城景区游客咨询中心和凹腰山游客中心,古城区城市更新、马帮古城文化街区、马帮文化农特产品展示中心及商业步行街等项目建设有力有效。山水一体的勐甸新区规划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引进投资开发主体昆明城建股份有限公司谋划推进投资20亿元的勐甸旅游康养项目建设。县域内接待游客、旅游营收分别从2012年的14.3万人次、1.0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12.56万人次、10.1亿元,分别增长7.8倍、9.4倍。

  这十年,我们坚持补短板强支撑,推动基础设施实现历史性飞跃。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有效支撑云南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指示,着力加快交通、水利等一批补短板、强支撑、利长远的重点项目建设,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公路里程从2012年的1159公里增加到2021年的3154.402公里,县道、乡道四级以上等级公路达100%,建制村公路实现100%通硬化路,投资19亿元、里程362.47公里的乡镇通三级公路建设项目已全面实施,辐射乡村、互联互通、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交通网加快形成;元蔓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元绿、红绿、峨石红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一跃迈入了高速公路时代,基本融入红河县城到昆明2.5小时、蒙自1.5小时和1小时到拟建的元阳沙拉托机场、1小时到昆曼高铁元江甘庄站的“交通圈”,为全面“融入滇中”提供了强力支撑。我们着力打造互联互通的现代水网,开工建设勐甸水库、马戛水库和“一河五库”连通工程,完成阿扎河水库和红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积极谋划推进本那河大(二)型水库、红河谷大型灌区、俄垤水库扩建、跑马庄、洛席、牛龙水库等项目,全县水库蓄水量从2012年的3614万立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4834万立方米。实现77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正常运行发电,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电网基改应急及业务扩配套等项目全面竣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建成4G基站137座,5G基站127座。全县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性飞跃,让红河大地处处展现出气象新、面貌美、活力足的生动景象。

  这十年,我们坚持示范引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提质扩面。“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和云南突出特点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对云南的殷殷嘱托。红河县作为全国最大的哈尼族聚居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6.7%,民族成分多、杂居程度高,民族团结进步在全县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坚持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增强“五个认同”,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团结爱国公约精神,召开民族团结大会通过新的各民族团结爱国公约,合力奏响新时代“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同心曲”。我们坚持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创建工程为抓手,深入实施“三大工程”、落实“两项机制”、开展“十进”活动,着力形成“点、带、圈、盟”创建格局,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巩固率达100%,成功创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5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79个、示范家庭300户,打造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9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5个。我们充分发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多声部”“乐作舞”品牌影响力,建成哈尼梯田文化传承学校,办好开秧门、哈尼长街宴、仰阿娜(姑娘节)、万人长街歌舞节等民族节庆文化活动,原生态电影《风吹红河谷》、庭院剧《马帮•女人》、哈尼剧《莫批阿波》,文化书籍《红河风•马帮韵》《古镇钩沉》等一批精品文化层出不穷,凝聚起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十年,我们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生态屏障更加牢固。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守住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让生态文明成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鲜明底色。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3%;健全“一林一长、一山一策”工作机制,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48%,阿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40余种。坚决扛实哈尼梯田保护责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梯田保护修复,有序推进梯田守望者计划项目和俄垤水库保护区水污染治理、哈尼梯田旅游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撒玛坝万亩梯田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中国最大连片哈尼梯田”荣誉。以红河谷50万亩热区综合保护修复为载体,实施红河谷生态修复和林业生态修复项目,积极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坚决落实河长制责任,深入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行动,实现县域水质全面达标。大力推进“一水两污”建设,全县13个乡镇集镇生活垃圾实现集中收集处理。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4个,建成农村卫生户厕2.8万座、卫生公厕510座。深化城乡绿化美化行动,建成马帮侨乡森林公园,县城公园绿地面积58.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7平方米,全县林木绿化率66.03%。纵深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全县13个乡镇成功创建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74个行政村创建为州级生态文明村。抓实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7个专项行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通过不懈努力,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中国天然氧吧”县、省级文明县城,获评“中国最佳养生旅游目的地”“中国候鸟旅居小城”,充分印证了总书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重要论断。

  这十年,我们坚持共建共享共治,推动民生福祉实现大提升。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指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各族人民。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建成思源实验学校,完成县幼儿园整体搬迁、红河一小迁建等项目建设,实施新高中、县一中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8年。红河县一中与临沧一中签订教育对口帮扶协议。与州第一人民医院初步达成托管县人民医院协议,扎实推进州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完成县人民医院妇产及老年病住院楼、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县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县妇幼院搬迁、县中医院提升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以乡村治理为切入点,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移风易俗整治,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网格化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全县平安红河、法治红河建设迈出新步伐,获评2021年度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始终绷紧疫情防控之弦,压紧压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这十年,我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的建设实现全面加强。我们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发挥党组织作用”和“践行初心使命”等重要指示,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担当实干、争先跨越”大讨论活动,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打牢基层基础,1258个基层党组织实现党建网格化管理,所有党总支、党支部实现标准化达标创建。创新开展以“最喜欢总书记的一句话、最感恩的一项政策、最大的一个愿望,学理论、学政策、学经济、学科技、学法律、学普通话”为主要内容的“三最六学”实践活动,全县上下“比学赶超”的氛围更加浓厚。坚持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扫黑除恶等一线培养锻炼和考察识别干部,切实打造思想坚定、作风过硬、能力突出的干部队伍。有力拓展引才育智平台,实现全县91个村(社区)“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挂联人才全覆盖。驰而不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加强政治巡察监督,实现县委巡察全覆盖,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全面形成。

  十年新征程、十年跨越路。回顾十年发展历程,我们深深感到,红河大地发生的每一点变化、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在于全县上下的共同团结奋斗。面对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各族群众对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发自肺腑的崇敬之心、拥戴之情溢于言表,坚定执着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坚如磐石。

  奋斗的征程总是在前后相续中迎来新的出发。在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时的殷殷嘱托,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战略机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深入落实州委“13568”工作思路和县委“1153”工作思路,凝心聚力绘就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红河县画卷,不断续写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后,希望媒体记者一如既往地关心红河、宣传红河、支持红河!多到红河县进行采访报道。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刘红梅:

  感谢陈勇宏先生的发布。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请这位记者提问。

中国网记者现场提问:

  请问红河县采取哪些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把脱贫成果巩固住、拓展好?

中共红河县委副书记杨杰先生作答: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红河县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脱贫人口达12.36万人,超过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成为全县上下首要的政治任务。因此,我们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超前谋划和启动脱贫人口三年增收行动,通过“建机制、强产业、稳就业、抓党建”4个方面促进群众增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

  第一,健全机制促增收。我们组建了增收措施核定、数据录入清洗、“政府救助平台”管理、产业培植、跟踪督办5个工作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工作调度、“红黑榜”3项机制。对收入低于1万元以下的脱贫户,坚持一户一策、挂图作战,安排全县所有实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二次包保,做好“精准监测、精准帮扶、动态清零”的文章。

  第二,强化产业促增收。我们立足红河谷热区、梯田和中半山区土地、气候资源优势和产业潜力,采取订单生产、入股分红、土地租赁等方式,从调整种植品种、提高复种指数、发展林下经济、盘活闲置资产4个方面深挖增收潜力,有效把脱贫户联结到产业链上,巩固脱贫成果以来,全县新植芒果、沃柑、荔枝王等热区水果3.6万亩,以“稻菜菜”模式发展绿色有机蔬菜4.6万亩(比如,勐龙村不仅端牢了自己的饭碗,而且还实现了收入倍增),新植高粱、八角等发展中半山区特色农业6.7万亩,实施稻鱼鸭综合种养示范项目7.6万亩,带动种植梯田红米6万亩。引进滇红茶叶龙头企业入驻三村乡,带动新植茶叶2.6万亩、茶园提质增效3万亩(比如,三村乡以前每亩茶叶产值仅600元,提质增效后每亩达到3000元以上)。

  第三,稳岗就业促增收。我们重点围绕四个方面,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一是稳住务工存量。通过组建就业服务队、农村劳务经纪人队伍、外出稳岗拓岗小分队送服务、送政策、送维权,把11.8万务工人员稳在企业。二是提升务工质量。坚持“培训+转移”双向发力,对接劳务公司“菜单式”开展劳务技能培训3.9万人,向广东、深圳等地推送1.45万人。三是做实务工增量。组织挂联干部、村组干部、驻村干部入户动员,发挥劳务公司、劳务经纪人、劳务帮带能人等作用进行“点对点”输送3.6万人次。四是挖掘务工潜力。在用好用活乡村公益岗位、生态护林员、光伏公岗等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县内重大项目和乡村振兴重点示范项目建设等就业安置潜力,切实解决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务工问题。

  第四,党建引领促增收。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以擂台比武、大讲堂、现场观摩推进会等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开展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革除陋习促增收行动。采取“异地联建入社、异地购置资产、抱团集中发展”模式,确保91个行政村年内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让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用起来”“活起来”。

  下一步,红河县将全面聚焦“五大振兴”,突出“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这条主线,抓牢监测帮扶“两个环节”,抓实产业就业“两个关键”,抓住美丽乡村建设这个牛鼻子,努力走出一条党建引领、规划先行、以点带面、全域突破、彰显红河县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媒体朋友们!

新浪云南记者现场提问:

  我们了解到,红河县是全国最大的哈尼族聚居县,今年将要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请问,红河县将如何推进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具体有哪些措施和重点?

红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石家强先生作答:

  首先,谢谢新浪云南的这位记者朋友对红河县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关心和关注。

  “十四五”期间,按照目标要求,我县于2022年要如期创建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25年前要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下一步,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牢固树立“不谋民族团结进步就不足以谋全局”的理念,从“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县情特点出发,全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一是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大力弘扬新通过的各民族团结爱国公约精神,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引导各族群众增强“五个认同”,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二是推动示范创建提质扩面增效。抓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创建工程和民族团结广场建设,打好“创建+脱贫成果巩固”“创建+乡村振兴”“创建+示范带动”等品牌,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点、带、圈、盟”创建格局。

  三是不断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途径。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示范村(社区)、示范家庭、教育基地等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民族联谊活动,不断增进各民族间的感情交流。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夯实各民族交流交融的沟通基础。

  四是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作为梯田文化资源富集、民族文化丰富多彩、马帮侨乡底蕴深厚的红河县,我们将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发挥梯田守望者项目效应,创建和完善非遗中心和多声部、乐作舞、竹编、刺绣等非遗项目合作社,建立完善非遗调查、整理、传承和申报工作体系,做好文化传承人培养,创新推动优秀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展富有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动,提升开秧门、哈尼长街宴、仰阿娜、万人长街歌舞节等民族节庆文化活动的质量、品牌和影响力,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催化剂”和“黏合剂”,共同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谢谢!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刚才听陈书记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县交通运输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请问红河县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取得了哪些历史性的突破?这些突破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中共红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树锋先生作答:

  感谢这位媒体记者对红河县交通基础设施的关心和关注。全面小康,交通先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红河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最快、最好的十年。十年来,围绕构建“外连内通”的现代立体交通大格局,红河县抢抓机遇、趁势而上、攻坚克难,累计完成交通投资198亿元,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通达通畅”的跨越式转变,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

  交通区位优势日渐凸显。2021年3月9日,红河州南部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元蔓高速全线通车运营。该高速红河县境内共45公里,使红河县一举实现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成功迈入“高速时代”。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通车运行,其客货运两用车站一元江站距红河县客运40分钟、货运1小时即可达到。自此,红河县成功构建了昆明2.5小时、蒙自1.5小时和1小时到中老铁路的综合立体“交通圈”,全县交通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向“立体突破”的重大跨越,交通区位优势逐渐显现。

  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聚焦贫困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交通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这十年,全县共建成农村公路792公里,全县通车里程从2012年的1159公里增至2021年的3154公里,实现了13个乡镇、所有建制村公路全硬化目标,全县840个自然村实现道路硬化794个,硬化率达94.6%,高于全州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目前,我县正在组织实施投资19亿元、里程362.47公里的乡镇通三级公路建设项目和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计划投资229亿元的峨山一石屏一红河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红河州境内182亿元),计划投资160亿元的红河一绿春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同时积极谋划墨江一绿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这些工程建设完成后,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十四五”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的关键之年,红河县交通运输事业将继续深入践行“红河奔腾,奋勇争先”的精神,奋力开创新时代交通运输工作新局面,助力乡村振兴,为推动红河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

红河州融媒体中心记者现场提问:

  请问,红河县将如何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推动50万亩红河谷热区综合保护修复工作,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的保护开发方向是什么?

红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石家强先生作答:

  感谢这位媒体记者的提问!红河县境内1200米以下干热河谷面积56.94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18.7%。近年来,红河县以干热河谷综合保护修复为抓手,累计投入资金15.49亿元,加快水网、路网、电网建设,全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第一期规划可开发利用土地33.42万亩。目前,完成开发面积25.2万亩,累计种植芒果、柑橘等热区水果21.5万亩,收获面积17.79万亩,总产值约9.57亿元,蔬菜种植面积2.6万亩,综合产值约3亿元。通过项目实施,形成了以芒果、柑橘、火龙果、荔枝等为主的热区水果基地,引进和培育库博、鼎沅、顺和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带动二产、三产融合发展。通过林果种植,干热河谷生态修复率达44.26%,红河谷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青山绿水、田园风光优美的红河谷景观,走出了一条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实践之路。

  下一步,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为抓手,将全面启动干热河谷热区综合保护修复第二期,对第一期项目提质拓展,积极推进本那河大二型水库、跑马庄中型水库、洛席中型水库等7个水库及红河谷大型灌区、“一河五库”连通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牛多乐、阿底坡红河干热河谷提水增效示范工程,加快红河谷干热河谷热区产业道路项目建设,持续提升改造县乡路网,不断完善红河谷热区综合保护修复水利和道路设施。在现有建成装机容量7万千瓦太阳能发电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十四五”期间打造装机容量50万千瓦以上红河谷清洁能源绿色产业发展基地,2022年建成装机容量31万千瓦光伏发电。实施高效节水10万亩工程,林业生态修复5.2万亩、产业结构调整2万亩,使红河谷热区综合保护修复面积增至50万亩,成为红河县高端果蔬基地、优质畜禽供给基地、光伏发电聚集区,着力打造干热河谷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县,努力为全州打造100万亩干热河谷基地作出示范、形成支撑,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生态和发展红利。

  谢谢!

刘红梅:

  感谢石家强先生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记者的积极提问,也感谢各位发布人的介绍与解答。

  刚才,发布人就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及未来发展方向作了新闻发布,向大家展示了红河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生态底色更加靓丽、民生福祉不断增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干部群众奋勇争先的良好局面,就红河县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交通事业、热区开发和农文旅融合等媒体关心关注的问题作了回答。希望媒体朋友们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好、报道好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内容,并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红河县的发展。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领导,感谢新闻界的朋友。明天上午,我们将进行“红河这十年”第十七场,诚挚邀请各位记者朋友参加!

阅读下一篇

“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金平县专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