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红河概况

发布日期:2023-08-20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字号:[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因美丽的母亲河——红河穿境而过得名。红河州资源禀赋优越、文化丰厚多彩、生态环境宜居、发展潜力巨大,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前沿,是中国陆路通往东盟的重要通道,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地理环境】红河州位于云南省南部,北靠昆明,东接文山,西邻玉溪,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地处东经101°47′~104°16′,北纬22°26′~24°45′之间,辖区面积32931平方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54.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21公里。最高海拔为金平县西隆山3074.3米,最低海拔为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处76.4米(云南省海拔最低点)。辖4市9县(蒙自市、个旧市、开远市、弥勒市、建水县、石屏县、泸西县、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135个乡镇(街道),1365个村委会(社区)。州府蒙自市距离省会昆明243公里,距越南河内400公里,距越南海防港511公里。

【山系水文】红河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红河为界,分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东面属于滇东高原区,西面为横断山纵谷的哀牢山区。哀牢山沿红河南岸蜿蜒伸展到越南境内,为州内的主要山脉。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8.5%。北回归线穿越个旧市、蒙自市、建水县。红河州的水系分属红河水系、珠江水系,南部属红河水系,北部属珠江水系,河流主要有李仙江、藤条江、南溪河、曲江、甸溪河等,境内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80条(含南盘江、红河2条干流),其中,珠江流域65条、红河流域115条;集水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3条,其中,珠江流域6条,分别为南盘江、曲江、泸江、沙甸河、甸溪河、南洞河;红河流域7条,分别为红河、小河底河、南溪河、李仙江、泗南江(牛孔河)、小黑江、藤条江(勐拉河)。红河州的湖泊均为淡水湖,分布在南盘江流域,主要有异龙湖、赤瑞湖、三角海、大屯海和长桥海。

【自然资源】红河州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亚热带原始森林莽莽苍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1种、野生动物45种,是云南“中华生物谷”重要基地,被誉为“滇南生物基因库”。红河州立体气候特征明显,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2000小时,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全州耕地面积627.72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208.38千公顷,是国家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云南粮经作物的主要产区。全州矿产资源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北部以煤、大理岩为主的能源、建材矿产集中区;中部以锡、铜、铅、锌、银、锰为主的有色、黑色金属矿产集中区;南部以金、铜、镍、石膏、大理岩为主的贵金属、有色金属、建材非金属矿产集中区。锡矿储量、产量居世界第一,有“锡都”的美誉。

【民族人口】红河州民族众多,有汉族、哈尼族、彝族、苗族、傣族、壮族、瑶族、回族、布依族、布朗族、拉祜族11个世居民族。2023年末红河州户籍人口470.64万人,其中,汉族179.45万人、哈尼族90.88万人、彝族117.46万人、壮族12.05万人、傣族12.38万人、苗族37.17万人、回族7.79万人、拉祜族1.37万人、瑶族10.20万人、布朗族0.10万人、布依族0.41万人。户籍人口按性别分:男性242.25万人,女性228.39万人;按民族分:汉族179.45万人,少数民族291.19万人、占总人口的61.9%。

【历史沿革】早在旧石器时代,红河沿岸已经有了人类活动。西汉时期,红河地区纳入中央行政管理版图。东汉之前,这里开始了锡、银、铅矿开采,并以产锡著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滇南人民行政公署在建水县成立。1950年2月,改称蒙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3月,专员公署驻地由建水迁往蒙自,同年12月,蒙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云南省人民政府蒙自区专员公署。1953年5月1日,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在元阳新街成立。1957年11月18日,蒙自专区和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合并建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958年省辖的个旧市划归自治州领导,州府由蒙自迁至个旧。2003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复州政府驻地由个旧回迁蒙自,同年11月18日,红河州举行了迁移庆典大会,标志着蒙自正式成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新州府。

【历史文化】走进红河,就走进歌舞的海洋,走进民俗的博物馆。哈尼族“十月年”“矻扎扎节”、彝族“火把节”“祭火”、苗族“花山节”、瑶族“盘王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创造了哈尼族长街宴、哈尼族四季生产调、乐作舞、彝族海菜腔、阿细跳月、烟盒舞等绚丽灿烂的民间文化,《哈尼古歌》《诺玛阿美》等文艺作品向世人展示了浓郁而独特的文化内涵,一首《阿波毛主席》唱响大江南北,一曲《长街宴》唱出民俗风情画。红河是一片文化沃土,民族文化、儒家文化、近代工商文化、农业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及百年滇越铁路、百年云锡矿业、百年开埠通商、百年过桥米线“三千四百年”历史文化名片,红河卷烟等驰名中外。孕育了清末云南唯一的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世界著名大数学家熊庆来、清末巨商王炽、民国时期治理新疆16年的杨增新、抗日名将张冲等杰出人物。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和法商学院曾经在此驻足。这里留下了云南的多个“第一”——第一条铁路(滇越铁路)、第一个邮政局(电报局)、第一个海关、第一家外国银行。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也在这里召开。

【景点美食】红河州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哈尼梯田是红河州最具特色的地理标识和文化标识,是红河州最靓丽的一张名片。电影《芳华》,也在蒙自碧色寨火车站取景拍摄。建水孔庙是中国第二大孔庙,河口跨境游独具浓郁的越南风情,弥勒湖泉生态园构思新颖、气势恢宏。有中国唯一的城市玻璃栈道——个旧老阴山玻璃栈道,有城景一体的屏边滴水苗城,有世外桃源般的金平蝴蝶谷,有鬼斧神工的泸西阿庐古洞。红河大地绿树红花、蓝天碧水,五色土壤、黑瓦白墙,人文和自然景观多姿多彩。起源于蒙自的过桥米线、建水的汽锅鸡享誉国内外,石屏豆腐名扬天下。百花宴、菌子宴、豆腐宴、昆虫宴各种美食美味琳琅满目,梯田鱼、蒙自年糕、越南小卷粉、小锅米线让八方来客既饱眼福又饱口福。叫响“红河—一个最云南的地方”新IP,重启“两国六目的地”黄金旅游线路,4A级景区数量达20个、居全省第一,“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品牌日益响亮,红河正加快成为云南旅游新方向。走遍红河大地,城乡处处都有绿色天然环保的红河特色美食让人流连忘返。

【生态环境】红河州有高海拔、低纬度的地理特征,年平均气温16至20摄氏度,气候舒适宜人。2023年,全州森林覆盖率达59.24%,生态环境良好,有云南大围山、黄连山、金平分水岭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异龙湖、哈尼梯田、长桥海、黄草洲等国家级湿地公园。每个县城规划区范围内都建成了1个森林公园或湿地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红河州是“2015年度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和“2017年度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2018年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屏边县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个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开远热电气循环利用产业园等成为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云锡锡冶炼退城入园搬迁改造等项目成为生态治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样板。2020年红河州创建成为全国首个“天然氧吧州”。红河州是最适宜人居的地方,在这里可以充分享受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和良好生态的滋养。

【开放优势】红河州边境线长848公里,河口、金平、绿春3个边境县与越南接壤,地处昆明和越南河内的中间点,有着十分明显的区位优势,随着州内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和开发开放平台加快建设,具有建设面向东南亚出口生产基地、承接外向型经济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红河州已成为北连滇中、南向通往东盟、西接昆曼大通道、东向连接大湾区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红河州有3个设施完善、通关便利的国家级一类口岸,金水河口岸获批国际多边口岸,有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河综合保税区、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中国(红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河口沿边产业园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产业平台。2023年,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3项制度创新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完成进出口总额71.39亿元、增长10.16%,实际利用外资250万美元、增长60.26%。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978.9亿元、增长6.4%,占全州的49.6%;完成进出口总额158.9亿元,分别占全省、全州的6.14%、58.5%;有色金属及新材料集群列入“云南省成长型制造业集群”,全省首宗“标准地”在蒙自经开区成功出让。河口沿边产业园区启动建设,创新提出“口岸腹地一体化”发展思路,把河口、蒙自、开远纳入“一园三片”空间布局,与中国能建合作开展“投融建管运”全生命周期开发,红河州被认定为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启动跨境物流运输“两到底一平台”模式、国际道路运输资质改革,中越铁路(红河—胡志明)“一箱到底重出重进”专列成功首发,现代物流业总收入703.71亿元、增长10%,进出口总额达271.7亿元、居全省第三;跨境电商交易额达5.9亿元、居全省第一;河口口岸成为2023年全省首个出入境人员、出口货运量双双突破“百万”指标的口岸。

【产业基础】红河州坚持抓发展要抓产业、抓产业要抓招商,全力推行“链长制”。高位推动绿色铝及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有色金属及新材料3个千亿级产业链和现代物流、电子信息制造、新型化工、绿色新型建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紫陶文旅、新能源电池及储能和通用航空及无人机等9个百亿级产业链发展,重点发展支柱产业,大力推进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开展“一把手”外出招商314次,签约项目183个、落地86个,省外产业到位资金增长43.06%,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日益牢固。2023年,全州第一产业增加值383.20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087.01亿元、增长0.3%,第三产业增加值1419.21亿元、增长5.3%,对GDP的贡献率达77%。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分别达61.8%、56.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5:37.6:48.9。

【社会事业】红河州坚持人民至上,将76%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全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23年,全州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8.0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4.18万人。完成16所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有序推进,高考一本上线创历史新高,红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省级办学合格评估,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300余场,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作用凸显。率先在全省实现应急广播20户以上自然村全覆盖,红河州被列为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全国试点,完成全州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助推乡村振兴》入选全国首批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多项文艺作品获全国金奖。滇南区域医疗中心4个分中心建成运营,13县市实现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全覆盖,新增4家三级中医医院,红河州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省级评估。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362.71万人次,19.55万名困难群众纳入城乡低保,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8.65%,州、县、乡、村实现“一老一小”关爱保护和挂联帮扶机制全覆盖,红河州入选全国首批民政政策观察点。老旧小区、城镇棚户区改造开工率达100%,保障性住房分配入住率达96.87%,38个烂尾楼清理整治全面完成。创成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示范单位36个,13县市已全部创成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红河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开馆运行。10项惠民便民实事全部落地见效。

【经济发展】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3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全州难中求进、干中求进、变中求进、稳中求进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州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开展主题教育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加快“三个示范区”“七个红河”建设,全力以赴稳经济、增动能、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迈出了州委“337”工作思路“三年新突破”的坚实一步。2023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89.42亿元、增长3.2%,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三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1%,粮食产量达187.26万吨,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3253元、17282元,分别增长3%、7.8%。蒙自、个旧、开远、弥勒4个市获评“2023年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开远市、蒙自市入选“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市”前十名。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