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8/2018-05561
信息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机构
州政府研究室
文号
发布日期
2018-03-23
信息名称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13日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州长  杨福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迎难而上、改革创新,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4年,是我州经济社会发展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困难局面,州人民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决策部署,按照“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改革创新、示范引领”的总体要求,保持定力、主动作为,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等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年来,州政府在抓经济发展工作等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总体指标完成情况比全国、全省水平稍好。但由于受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有的指标未能实现去年年初州人代会确定的目标。全州完成生产总值1127亿元,增长10%,比年初人代会确定目标少2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结构为17.4:51.6:31;完成财政总收入265.6亿元,增长11.7%,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1亿元,增长14.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44.8亿元,增长11%,比计划目标少9个百分点;完成规上固定资产投资1228亿元,增长5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7亿元,增长13%,比计划目标少3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11.6亿美元,下降3.5%,比计划目标少15.5个百分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877元,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726元,增长14.2%,比计划目标少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为4.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1.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

  (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

  综合交通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全面实施,以“1237”为重点的交通骨干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滇南中心城市群轨道交通项目已启动。红河蒙自机场第一批征地工作顺利完成,元阳哈尼梯田机场选址报告通过评审。蒙河铁路开通客货运营,云桂铁路红河段已完成总投资的61%,弥蒙铁路预可研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复。石红高速、蒙自绕城高速和四条国道改造项目加快推进,蒙文砚、弥勒至泸西高速公路实现开工,石林至泸西、弥勒至通海、建水至元阳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正在开展。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1555公里;水利设施建设有效推进。阿扎河、丫多河水库实现大坝封顶,云洞、铜厂、八尺水库建设加快实施,滇南中心城市调水控制性工程已经启动,开工了泸西大衣、建水大田水库等11件中小型水源工程,绿春路俄、红河勐甸等一批中型水库前期工作正在开展;基础能源建设实现新突破。小龙潭矿务局五期扩建工程正在收尾,弥勒夸竹年产500万吨煤矿项目获得国家核准。弥勒石洞山、泸西孔照普、石屏尼白木克等风电场实现竣工投产。建水南庄300兆瓦光伏电站建设全面开工。金平三家河等4座小水电站建设顺利推进。蒙自瀛洲输变电工程稳步实施,开工了个旧倘甸、河口南溪、金平勐拉3座输变电工程。境内中石油、中石化成品油管道建设顺利推进,启动了天然气管道红河支线建设。

  (二)现代农业发展走出新路子

  北部百万亩现代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正式列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同时还被列入省级“三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全年整合投入项目资金20亿元,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12.3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8.3万亩,建设示范区道路260.2公里。建成了“智慧农业”信息化管理服务中心,农业物联网等“五个平台”上线运行,培育农产品电商企业14户。示范区落地开工的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已达64个,累计完成投资17.3亿元;南部山区综合开发整合投入资金38.1亿元,完成“六个百万亩”优势产业群、“四大”特色产业群种植面积56.4万亩,培育示范种植基地29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步伐加快,启动了17个现代农业庄园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31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735个;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总产量达180.7万吨,增长1.6%。完成烟叶种植62万亩,烟农售烟收入达到23.9亿元。蔬菜、水果、橡胶、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实现肉类总产88.5万吨,禽蛋产量11万吨,奶类产量6万吨。“九红”品牌打造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9.7亿元,增长6.3%,农业增加值196.8亿元,增长6.4%。

  (三)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制定实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采取18条稳增长措施,引导企业强化产销,开拓市场,降低库存,盘活存量,释放产能。加快竣工投产项目的建设进度,尽可能形成增量,蒙自矿冶6万吨铅、振兴10万吨铅、振兴900万只铅酸蓄电池(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00.3亿元,增长4.3%,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48.9亿元,增长7.2%,主营业务收入912.1亿元、利税总额151.9亿元;确立了工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重点。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业培植、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三个领域,推进了640万只铝轮毂、10万辆清洁能源重卡、睦邦6万组LED系列产品、浩翔4万台航模发动机、康恩贝银杏深加工、生物谷灯盏花加工、宏斌15万吨蔬菜深加工、浩志橡胶管带及橡胶制品等一批标志性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实施3000万元以上在建和新开工项目48个,完成非电工业投资254亿元,增长1.2%;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力度加大,实施了“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泸西小微企业创业园”启动建设,第一批14户企业已经入驻。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439.3亿元,增长16%;启动创新能力建设计划,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加大,推进了一批工业技改项目,“红河锡基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通过国家级复审;园区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产业招商力度加大,开展了发展“飞地经济”的有益探索,全州13个重点工业园区新增入园企业48户,完成工业总产值595亿元,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150亿元,增长6%。

  (四)第三产业培植打开新局面

  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主动参与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完成了《红河州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和13县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重点推进元阳哈尼梯田保护、建水古城保护恢复以及弥勒红河水乡、元阳哈尼小镇、蒙自尼苏小镇、弥勒可邑小镇建设等54个文化旅游发展项目,围绕“云上梯田、梦想红河”旅游品牌的打造,开展了一系列旅游宣传营销活动。全年完成规上旅游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新增国家A级景区6个、星级饭店6家、旅行社2家。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134万人次,增长21.49%。实现旅游总收入157亿元,增长23.5%;启动实施了蒙自现代物流中心、开远苗木交易中心、汽车城、生活物流园等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州内金融机构完成各项存款余额1496.7亿元,增13.3%。金融融资余额1193亿元,增长25%。银行融资余额1124.8亿元,增长22.8%。银行贷款余额896亿元,增长16%。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8亿元,理赔支出11.4亿元,分别增长12%和15%。证券交易额245亿元,增长47%;批发零售、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信息消费、网络购物、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业态更加活跃。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35亿元,增长40.8%。建设和改造乡镇集贸市场10个,新建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终端50个、农资连锁加盟店50个。全年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348.9亿元,增长12.3%。

  (五)统筹城乡建设实现新发展

  “美丽家园”建设向纵深推进,全年整合投入资金41.2亿元,发放贷款9.04亿元,完成做特民居60793户、做美村庄100个、做优集镇13个。建设标准化乡镇卫生院27个、村卫生室140个、乡村敬老院32个、中小学校14所、村级幼儿园77所。消除B、C级校舍面积29.44万平方米、消除D级校舍面积23.87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成为省内六家融资平台之一,将78个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纳入建设计划,签订棚户区改造协议31185户,完成投资65.4亿元。启动了10738套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9478户、地震安居工程10000户。全州城镇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开展了《滇南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将弥勒市纳入了滇南中心城市的建设规划范围,滇南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了100平方公里;推进了蒙自“一环四横六纵两走廊”城市骨干路网建设。全州共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90余项。开展乡镇“一水两污”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开工了12个建制镇“一水两污”项目。推进了一批城区园林绿化、景观亮化工程。城市综合体建设稳步实施,全州有16个项目进入省级城市综合体建设名录,其中13个已实现开工,完成投资41.6亿元。全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41.3%。

  (六)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确立了推进国家级城镇化健康发展综合改革的思路和目标,形成了一系列推进改革的政策措施,在滇南中心城市启动实施了12项改革任务。开远市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深化,“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推开,开远市、弥勒市分别被列为全国、全省的整市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在开远市建成了全省首家县级城乡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完成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16.3万宗。农村土地流转有序推进,流转面积达到53.2万亩,多种模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形成。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全面放开城市落户条件,实现州内外人口户籍无障碍迁入,全年实现农民转户进城5.7万人。农垦改革“三个融入”步伐加快;启动了国家级蒙自经开区实体化改革,在北部7县市推行了产业发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初见成效。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完成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的清理工作。以预算管理为重点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本外币兑换特许经营业务,州内8家金融机构17家分支机构开办了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结算地域拓宽到11个国家和地区,结算金额达78.3亿元。红河民营银行筹建工作有序推进。小贷公司发展到34家。信贷支持“三农”的力度持续加大,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惠农支付服务点自然村全覆盖,全年农村房屋抵押贷款达到15亿元,林权抵押贷款达到8.6亿元。

  (七)对外合作开放迈出新步伐

  对外合作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红河综合保税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待国家海关总署正式验收后即可投入运行;启动了跨境经济合作区我方围网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招商引资工作逐步展开;口岸设施建设和通关便利化工作进一步加强,与越南地方政府和民间合作更加紧密。成功举办了2014年中越(河口)边交会,组队参加了第2届南博会,共签约项目48项。与泛珠三角等地区的合作取得新进展。北部七县市进入了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规划范围,向省级上报重大发展项目1300多项,概算投资7600亿元。招商引资工作又取得新成绩,全年新签协议项目507个、协议资金1502.6亿元,省外到位资金达到585.5亿元,增长104%。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3个,合同利用外资5634.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110.3万美元。境外协议投资达225.4万美元,实际投资720万美元。

  (八)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

  教育事业振兴金秋计划稳步实施,“全面改薄”及校安工程加快实施,“滇南绿洲”城市综合体已完成投资8亿元,红河卫生职业学院迁建工程即将竣工。开远、建水、弥勒被确定为省级首批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县。教育信息技术平台建设顺利推进,民办教育实现新发展。全州初中三年完学率达8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65%,高考一本上线率为10.8%,幼儿入园(班)率达78.6%;公立医院试点改革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85%,全年报销医药费11.05亿元。省政府下达的卫生惠民实事全面完成,为391.8万名群众建立了健康档案。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成效突出,全州共有7县市分别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或县城;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继续加强,单独两孩政策顺利实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新建了一批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文化惠民”示范村创建工作有效开展。“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深入推进,组队参加了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残疾人运动会,均取得好成绩。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4万户,建成“村村响”广播室1006个。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加强,我州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又新增了屏边苗族花山节、蒙自过桥米线、建水铓鼓舞3个项目。成功举办了红河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州共有67个传统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统计调查、政策咨询以及外事、侨务、档案、保密、人防、红十字会、地方志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工作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

  (九)民生保障水平有了新提高

  全州民生财政支出达到26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6%。促进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全年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226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达8338人,帮助5862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消除零就业家庭28户,农村新增转移就业2.58万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各类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到了386.87万人次。共向61.7万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1.03亿元,补助标准均比上年提高了15%。符合五保条件人员实现了应保尽保,为90万户农户缴纳房屋保险金,为3.4万户边境一线农村居民每户提供1000元的生活补助。城乡医疗救助、救灾救济及时有效。个旧市建成了全州首个“婴儿安全岛”;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和区域开发,整合投入滇西边境、石漠化片区综合资金139.6亿元。整乡推进、金融扶贫、扶贫安居等专项扶贫有效开展,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稳步实施,稳定减贫16.3万人。“边疆农村惠民六件实事”稳步实施,免除南部六县高中农村学生学费2.13万人次,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3.12万人次,培训乡村医生200人次,在边境一线村庄安装路灯449盏、建设国旗台352座。投资3亿元实施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项目86个,发放后扶直补资金3138万元。

  (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

  林业生态建设持续推进,全年共完成营造林137.9万亩,义务植树970万株。公益林补偿管护1220.48万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达1.25亿元。完成城市面山和通道绿化3.2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97平方公里。建设沼气化村50余个。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7%;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年度任务全面完成;重点企业环境污染监控得到加强,个旧市“重金属污染防治选矿试验示范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实施减排项目97个,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削减;异龙湖成功申报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水污染综合防治成效明显。大屯海周边环境污染专项整治有序开展,红河、南盘江、藤条江出境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在蒙自市区新增了PM2.5等大气污染物监测;国土资源管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耕地保护与建设不断加强,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全面完成,实施补充耕地土地整治项目19个,新增耕地3158.54公顷,供应各类建设用地2489.4公顷,实现耕地“补大于占”。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继续加强。红河县城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程通过初步验收,绿春削峰填谷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4亿元,启动了项目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

  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州建设深入推进,依法加强了宗教活动和宗教场所的管理,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宗教和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公民道德素质提升工程深入开展,组织开展了“红河好人”评选和推荐上报活动,全州有2人入选“中国好人”榜、3人入选“云南好人”榜。蒙自、开远、泸西、建水分别被命名为云南省第二批文明城市或县城,其中蒙自市获得了国家文明城市提名;军民融合发展不断深化,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边防建设持续巩固;社会治理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运行管理进一步规范。建成了覆盖全州的“三级视频接访”系统并开展接访试点工作。妥善处置了一批群体性事件,解决了一批信访问题,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维稳机制不断健全,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模式广泛推行,沙甸地区和河口边境地区综合整治工作初见成效。始终保持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严打的高压态势,反恐安保力度加大;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了《红河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规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断完善,源头治理进一步加强,“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全州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建立了州县乡三级食品药品监管体系,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维护。

  (十二)民主法治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

  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认真执行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州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州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及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全年共办理州人大代表建议和州政协提案481件。加强了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依法治州和法治政府深入推进。普法和依法治州工作广泛开展,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按照中央、省委和州委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坚持立行立改,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全州共清理行政权力3万多项,取消州级部门行政审批项目29项,调整107项,下放审批项目202项,精简122项。州县“一局三中心”服务功能得到发挥,政务服务水平明显提升。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公开等制度得到较好落实;强化对重要工作、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的督查考核和效能监察,对不作为、乱作为和工作漂浮、作风不实、挥霍浪费等典型问题开展了立案调查,共问责党政干部77人。

  各位代表、同志们: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工作监督、州政协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州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属驻州单位,驻州军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红河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我州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主要是: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层次不高,抗风险能力不强;工业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乏力;新兴产业发展不快,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时难以形成,经济增长乏力;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过低,消费需求不旺,对经济的拉动乏力;县域经济活力不够,民营经济发展不足;财政运行困难,“化债”压力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对发展的约束加剧,节能减排压力持续增大;社会民生事业发展依然滞后,公共服务水平偏低;社会治安状况不容乐观,维稳形势依然严峻;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工作效率亟待提高。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深入查找原因,寻求破解办法,通过改革发展来加以解决。

  二、坚定信心、奋力拼搏,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州、建设法治红河的开局之年。科学认识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趋势和特征,是我们做好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基本前提。中央在科学分析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和国内“三期叠加”等复杂经济形势的基础上,科学地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的准确判断,对新常态带来的一系列趋势性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经济发展将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为我州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由于受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州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矛盾和风险挑战,但同时也拥有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和云南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为红河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州明确了以“中国梦•红河路”为主题,以“一个中心、五个示范”为目标,以全面实施“美丽家园”行动计划和“一个试点、三大平台”为载体的发展思路,为我州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路径和支撑。全州各级各部门必须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关于新常态的战略判断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科学研判新常态下红河发展的新趋势,完善新思路、激活新动力、发挥新优势、采取新举措、释放新潜力,趋利避害、顺势而为,牢牢把握新常态下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今年州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经济工作会议和州委七届十次全会、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红河发展的战略思路,紧紧围绕“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改革创新、示范引领”的总体要求,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力以赴抓好稳增长、调结构、打基础、促改革、扩开放、惠民生等各项工作,适应新常态、营造新优势、推动新发展,确保全州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长1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4‰以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保持投资对经济的强劲拉动,努力夯实发展基础

  更加重视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把握好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创新投融资方式,力争完成规上固定资产投资1684亿元。一要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打好综合交通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收官战,力争弥蒙铁路实现开工,红河蒙自机场完成投资15亿元,加快推进滇南中心城市群轨道交通、云桂铁路(红河段)和石红、蒙自绕城、蒙文砚、弥勒至泸西高速公路建设,积极推进弥勒至通海、石林至泸西、元阳至建水等高速公路和元阳哈尼梯田机场的前期工作,全面完成323、326国道改造工程建设任务。及早谋划一批新的综合交通建设重点项目,为2016年启动的全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五年大会战作好项目储备;抓好在建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治理、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确保阿白冲、丫多河、阿扎河水库工程年内实现蓄水验收,推进滇南中心城市调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重点能源项目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弥勒夸竹矿区年产500万吨露天煤矿项目,加快建设建水南庄光伏电站,推进一批小水电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一批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力争实现境内3条在建油气管道年内投产,开工建设泸西至开远天然气支线管道。二要努力破解项目建设难题。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联系,采取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对重大项目在政策、资金、用地等方面的协调力度,妥善解决制约项目落地的各种问题。分别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召开两次重大项目推进会,集中开工一批重点项目。三要精心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抓住国家将水利、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列入今年投资重点的时机,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力争获得国家和省级的更多支持。

  (二)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保持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大力促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升级。按照“高端化、终端化、轻型化、特色化、园区化,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要求,突出创新驱动,加快完善创新环境,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不断扩大科技开放合作,集中力量打造工业发展新优势。改造提升烟草及配套、冶金、能源、煤化工、建筑建材六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电子信息、轻纺家居和橡胶制品等九大新兴产业。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建设10项产业转型示范带动项目、10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带动项目和10项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改造示范带动项目,力促新上项目尽快落地,在建项目竣工投产,竣工项目达产纳规;深化蒙自经开区实体化改革,科学定位13个重点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优化园区经济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园区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辐射能力;加大对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的扶持发展,鼓励民营企业进入精深加工和产能配套等高端领域,抓好中小企业的素质提升培训,建设和发展“小微园区”,探索在工业园区设立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积极发展小微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加快实施“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运行监测,做好要素保障,加大协调服务力度,跟踪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保持工业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按照水、田、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五步法”,推进北部百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落实资金,强化管理,创新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组织方式和扶持方式,加快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围绕“两增两减一保护”的目标,持续推进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突出抓好“六个百万亩”优势产业群和“四大特色”产业群建设,加快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开发,建设示范基地,培育主导产业,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落实“三农”扶持政策,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统筹整合农业资源,促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扎实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产量,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00万亩以上,创建70个主要粮油作物高产片区。完成烤烟种植5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72万亩,水果种植面积185万亩。力争畜牧业产值达190亿元以上,肉类总产96万吨、禽蛋产量12.5万吨。加大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和农民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抓好绿色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证认定工作,完成“三品一标”认证15个,持续打造红河“九红”品牌;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整合产业基地、农业园区、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资源,推行针对性、精准性、实效化扶持,加快现代农业庄园建设,培育一批有基地、有市场、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力争全州各类农业龙头企业突破340户,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50亿元。抓好弥勒东风、河口坝洒省级示范农场建设,促进垦区产业转型发展。

  (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落实新常态下国家和省促进消费升级的各项政策,加大批发市场和乡镇集贸市场的改造力度,不断改善消费软硬件环境。积极促进个性化、多样化的大众消费,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住房、绿色、教育文化体育等6大领域的消费工程,培育服务外包、物流业、电子商务、工艺设计、文化创意等新业态,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大商贸流通企业的培育,推进开远汽车城等8项在建物流项目,开工建设蒙自齐星商业广场等21项商贸流通项目;坚持把金融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增长点来培育,大力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资本市场;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强州建设,主动参与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抓紧实施一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项目,推进旅游开放与城镇、文化、产业、生态、乡村建设和沿边开放融合发展。加快建水古城、元阳哈尼梯田5A级景区的打造,推进弥勒红河水乡等旅游城市综合体、屏边滴水苗城、蒙自法式风情旅游小镇等特色旅游景区建设,力争接待国内外游客245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6亿元。

  (五)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扎实抓好国家级城镇化健康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围绕“人、通、业、权、钱、房、地、活”八个问题,着力破解制约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围绕我省谋划建设向北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圈、向南连接北部湾和珠三角南北经济带、城镇带的设想,抓紧做好《滇南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快推进“个开蒙建弥”滇南中心城市互联互通、产业协同、相向发展的步伐,推进滇南中心城市群行政区划调整,力争完成61个“村改居”任务;完善区域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系,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推进县城扩容提质,促进城镇合理布局,加快河口、建水撤县设市申报力度;加快一批城市路网、地下综合管廊以及绿化、亮化等市政工程建设,力争完成市政投资30亿元;推进“美丽家园”建设融合发展,创新建设模式和考核方式,力争做特民居4万户;做优集镇13个;建设标准化乡镇卫生院25个,标准化村卫生室129个;标准化乡级敬老院5个,村级敬老院27个。标准化中小学校14所,村级幼儿园47所。消除B、C级校舍面积10.18万平方米、消除D级校舍面积15.84万平方米;加快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力争新建公租房9500套,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3万户;积极推进16个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

  (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继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打牢土地确权这个基础,把握土地经营权流转这个关键,抓住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这个核心,完成开远、弥勒整市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工作,扩大试点范围,建立流转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交易平台,引导农户依法进行土地流转,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促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成“农转城”人口5.03万人;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继续做好“营改增”试点工作。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展财政直接支付试点工作,全面完成乡镇公务卡改革;加快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推动企业跨境融资,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跨境使用,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快推动泛亚次区域城乡产权交易中心和13县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运用企业债券、私募债券、中期票据等工具加大政府融资。积极发展资本管理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继续推进“三农”金融服务和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化行动,探索小微企业贷款融资担保机制;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快形成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成州县政府机构改革,继续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领域的改革。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七)发挥开放平台带动作用,推动对内对外开放

  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等地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红河综合保税区运营模式、产业政策和管理运行机制,落实和完善各项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入区项目建设,全面实现封关营运;配合省级和国家部委做好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申报工作,完成我方围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推进以联通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口岸建设,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边境贸易、加工贸易,鼓励发展保税物流等新型贸易方式,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力争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扭负为正;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带动商品、劳务、技术和装备出口;积极融入和服务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主动参与国家、省的规划和建设。做好北部七县市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各项工作,力求在规划目标、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对外合作、体制机制等方面逐步实现对接。深化与泛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经济圈等地区的交流,拓宽合作领域。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聚焦重点产业和转型发展,创新招商模式,落实招商责任,精准制导、定向招商,抓好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不断提高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

  (八)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深入实施教育事业振兴金秋计划,全力抓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工作,加快红河州一中、职教园区、技师学院工程建设进度。力争全州初中三年完学率达87%,高中招生突破2.3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0%,高考一本上线率达13%,幼儿入园入班率达81%。支持红河学院加快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人才;巩固和扩大公立医院改革成果,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民营医院。加快建设滇南中心医院。积极探索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两保合一”机制。继续实施计生惠民工程,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文化建设“1046”春天工程,继续擦亮“三千四百年”红河文化旅游名片,开工建设红河民族团结广场,建设一批县乡村文化体育设施,深入开展“文化惠民示范村”创建活动。启动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体系建设工程,加强文化遗产品牌利用工作,新建哈尼历史文化博物馆等一批非遗项目基层传承基地。实施好农村广播“村村响”等惠民工程;健全促进就业的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业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和退伍军人的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打造一批充分就业示范区、创业就业示范村、青年创业示范园。力争新增城镇就业3.1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000人、困难人员就业5600人,扶持创业1.17万人;建立健全社保普惠共享机制,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切实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安排好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坚持整体开发和精准扶贫,全力推进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和滇西边境片区综合扶贫攻坚,认真抓好河口瑶山乡、金平者米拉祜族乡片区及中越边境地区综合扶贫开发,打造六大专项扶贫“品牌”,继续做好“边疆农村惠民6件实事”,力争全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0亿元,稳定减贫15万人以上。做好移民安置和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九)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扎实推进林业生态绿州、景观美州和产业富州工程建设,抓好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农村新型能源、石漠化治理、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推进面山和水源保护区绿化、城乡造林绿化、通道绿化、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力争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80万亩,改造低效林20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及陡坡地生态治理10万亩;强化污染减排,深入开展碧水蓝天环境宜居专项行动,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强化重金属污染专项防治,推进异龙湖水污染综合防治工程,加强对大屯海、长桥海、三角海、红河干流、南盘江干流等湖库、河流水环境综合防治。加快“两污”管网工程建设,提高城市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健全环境监管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制度,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节能行动,加强节能降耗监测分析和预警调控,强化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的跟踪监督,积极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依法加强耕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利用。

  (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落实国家机关“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制,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州,建设社会征信体系,引导公民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在全社会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让城乡美丽、让生活美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尊德守礼的社会风尚;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州建设三年项目规划,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依法规范宗教事务管理,促进宗教和顺;加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全面推行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快推行集中联合接访和州县乡三级视频接访,提高信访初访的一次性化解率,着力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建立涉法涉诉统一信访大厅,稳妥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健全矛盾纠纷调解“以奖代补”激励机制;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构建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反恐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涉黑犯罪、邪教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推进个旧沙甸地区、河口边境地区综合整治和专项打击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等规定,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深化隐患源头治理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不断夯实安全基础。重点抓好食品药品和各类商品市场监管,努力维护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和消费安全。

  各位代表,今年是“十三五”的规划编制年,我们将围绕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题,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立足州情、抓住关键,集思广益、问计于民,加强对重大发展问题的深度研究,规划论证一批重大项目,高质量地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精心描绘红河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

  三、依法行政、转变职能,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州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州 建设法治红河的实施意见》,着力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坚持以政府自身革命带动重要领域的改革。依法界定和规范政府职能权限,理顺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职能,探索建立政府负责、法制工作机构牵头、职能部门为主体,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规范行政权力,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加强行政审批项目动态管理,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运作,推行“一站式”及并联审批服务。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现象,推进政府科学履职、依法履职、高效履职。

  (二)健全依法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

  依法规范决策事项、主体权限、程序和责任,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加快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跟踪反馈和事后评估制度。坚持向州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完善与州政协的民主协商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及责任倒查机制,严格执行行政问责规定。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发挥法律顾问在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中的作用,努力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综合执法体系,合理配置执法力量,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完善州县两级政府行政执法管理机制,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建设,减少执法队伍种类,强化执法程序衔接,完善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改革和创新执法方式,严格行政执法程序,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备案、行政收费、行政监查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行为,保障公正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评议考核制,加强行政执法主体及行政人员的监督,确保依法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四)自觉完善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健全完善常态化的监督制度,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主动接受州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快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按照“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国有资产处置及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建设、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完善行政执法公示、人民群众申请公开政府信息限期答复制度。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社会评议、年度报告、责任追究等配套保障机制,着力打造阳光政府。

  (五)全面提高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

  加强对全州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观念和意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把依法行政的观念贯彻到政府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促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思维能力的日常养成,逐步把法律知识转化成认知能力,把法治理念转化成法治思维,使依法办事成为行政习惯。进一步发挥州县两级政府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的牵头职能作用,提高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在行政决策、推动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过程中的依法行政水平。

  按照省委和州委的统一部署,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扎实抓好“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延展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推动作风建设新要求落地生根,努力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淳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年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进取、狠抓落实,为全面实现我州“十二五”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