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8/2016-07831
信息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机构
红河县
文号
发布日期
2016-02-16
信息名称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20日在红河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长     和涛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连同《红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起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2015年,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第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县人民政府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34万各族人民,主动作为、加压奋进、超前谋划,坚持以实现经济跨越发展为主线,以全面消除贫困人口为目标,统筹开展各项工作,实现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05亿元,同比增长13.1%;完成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104元,同比增长12.2%;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34.5:27.4:38.1;完成农业总产值16.87亿元,同比增长6.4%;完成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完成工业增加值2.23亿元,同比增长37.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13亿元,同比增长38.6%;完成财政总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5.2%,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15.1%;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1.58亿元,同比增长14.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6亿元,同比增长12.3%;城镇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921元,同比增长9.5%;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438元,同比增长12.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9‰以内。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实效

  始终坚持扎扎实实打基础,加强交通、水利、能源建设。完成凹腰山二级客运站,哈尼梯田精品旅游环线提质改造,曼洛公路建设;配合州级做好元江至蛮耗高速公路(红河段)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乐浪、勐甸等242公里通村油路项目17个,自然村通路率达95%。实现宝华水库、阿扎河水库竣工蓄水,虎街河水库开工,勐甸水库项目可研通过省发改委评审;顺利推进阿底坡等热区灌溉工程、撒玛坝梯田补水工程、甲寅等4个乡镇集镇抗旱应急供水工程建设。哈龙河等4座水电站建设顺利,全县累计水电装机容量达5.42万千瓦,阿扎河35千伏输变电扩容改造工程、农村10千伏电网改造项目建设完成。

  (二)特色产业培植取得新实效

  以热区综合开发为引领的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与云南农业大学签订热区综合开发合作协议,完成热区土地流转8万亩,发展省级龙头企业3家,州级龙头企业12家(含省级3家在内),带动农户1.77万户。建成库博、顺和等连片千亩以上种植园12个,九牧、牧野等500头以上畜牧业养殖场5个。以生物中草药业开发为主体的新兴产业迅速壮大。实现云百草药业投产纳规,观山月葛粉生产线建成试生产。生物药业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累计发展葛根种植5万亩,板蓝根1万亩,辣木1万亩、三七4000亩,龙胆草1000亩,美藤果1000亩。建成1000亩以上示范基地3个。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实现突破。加快打造撒玛坝5A级景区和马帮古城4A级景区,诺玛旅游小镇、康藤帐篷酒店等旅游项目签订合作协议;举办红河哈尼长街宴、万人乐作舞等节庆活动。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38.48万人次,同比增长33%,实现旅游总收入3.53亿元。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传统产业改造渐显成效。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4.57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11.7万吨,顺利推进畜牧“18111”工程建设,实现肉猪出栏53.01万头,肉牛出栏3.97万头,肉羊出栏4.5万只,家禽出笼232.4万羽,肉类总产量5.25万吨。继续推进糖业公司、自然棕业公司提质改造,实现川威拯鑫建材厂、红河哈尼焖锅酒业公司投产,天浩石膏生产线完成装配。加大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力度。定期举办企业家培训交流活动,新增流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2户,完成小微企业扶持85户。启动农业龙头产业园区建设,完成用地设计。全县市场主体达5254户,从业人员1.84万人。全县完成非公经济增加值14.69亿元,同比增长17.9%,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7.3%,被省政府表彰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县新签项目70个,已开工建设项目98个,累计到位资金48.13亿元。

  (三)城镇化发展取得新实效

  大力推进老城改造。2014年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小花园片区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启动中心环路立面改造建设,完成百货大楼至西山公园主街道青石板铺堑。红星水库至县城供水管道竣工,实现县城供水双重保障。县城及规划区环境与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通过省级验收。做好西山公园、武庙广场规划、建设。不断推进新区开发。完成2014年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莲花片区土地一级开发。云梯酒店、首家3D数字影院建成营业。顺利推进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整体迁建。加强村镇建设。完成“美丽家园”目标任务,做优集镇1个,做特民居拆除重建2545户。完成甲寅、乐育、宝华、浪堤四乡撤乡设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16.2%。强化城乡管理,建立城乡综合执法机制,组建综合执法队伍。13个乡镇驻地实现垃圾日产日清。

  (四)扶贫攻坚取得新实效

  深入推进“13662”工作部署,全力开展区域化、精准化、机制化扶贫攻坚。顺利实施甲寅整乡推进,启动洛恩整乡推进、30个整村推进和宝华乡俄垤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全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43亿元,实现1.67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33.15%降低到27.59%。创新方式,完成哈批瑶寨下山脱贫行动计划。顺利完成7.92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申报工作。光伏扶贫试点县项目完成300户光伏发电设备安装。全面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提出“六看五不录六优先”精准识别认定退出机制注释①,被州级采纳推广。创新出台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免费健康体检、百户以上自然村“卫生屋”建设、控辍保学管理办法等扶贫政策。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实效

  教育卫生工作持续加强。实现高中生学费全免,出台到内地就读高中学生奖励政策,高考总上线率名列边六县第一。积极推进思源实验学校及红河一中扩规提质、晋级升等,加快推进迤萨镇中心幼儿园、校安工程和全面改薄项目建设。第一期教育信息化项目建成达到省级标准。控辍保学工作成效明显,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17年。完成4所标准化卫生院和5所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康兴、安康、民族3所民营医院建成营业。协同推进新农合大病商业保险,新农合参合人数达27.05万人,参合率98.4%。社保就业体系健全加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6.14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4512人,基本医疗保险18268人。发放城市低保4455人1587万元,农村低保44912人7707万元。城镇新增就业3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5%。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次,完成劳务收入4.5亿元。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率先创建红河哈尼梯田文化传承学校并开班办学,新增5名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积极筹建马帮博物馆,启动实施东门马帮古城和传统民居第一期主体修缮工程,完成甲寅瓦渣副长官司署修缮、县民族体育馆抢险排危改造、西山公园健康栈道等项目建设。成功举办红河县第一届全民运动会、第三届自行车环梯田耐力赛等5项大型赛事。首部纯哈尼语原生态电影《哈尼药爷》完成拍摄并举行首映活动。出版发行《红河县志(1978-2005)》。积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

  (六)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实效

  强化生态保护。成功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快推进旅游环线林果种植、面山绿化工程和小水电代燃料示范县建设,完成营造林建设4.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3.3%。完成沼气池建设3150口、节柴改灶5946户、太阳能6410户。加强土地、矿产执法力度,立案查处土地矿产违法行为22起。强化生态恢复。完成垤玛乡牛红村等2个土地整治项目,启动实施迤萨镇刺通寨等10个土地整治项目和洛恩乡巴龙村等6个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新增耕地面积798.93公顷,加快实施垤玛河及牛威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3万亩。强化污染治理。加大减排降污工作力度,完成甲寅镇甲寅村等4个村级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和大羊街乡车普水库饮用水源地污染整治项目。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完成配套污水管网建设10.2公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万元GDP能耗下降2.8%。

  (七)改革创新和依法治县取得新实效

  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保留实施行政审批事项203项,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和县乡两级政府权责清单梳理,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及县政府16个试点工作部门全部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聘请了法律顾问。加快农村改革,基本完成第一阶段7个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完成千亩以上土地流转28宗。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达到预期目标。组建县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县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提高利用金融推动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社会治理。深入开展省级先进平安县及法治县创建工作,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构建立体化“打、防、管、控”体系,实现县城区24小时巡逻,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提升。认真落实重大热点问题领导包案制度,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655件次,同比下降50.2%,办结643件,办结率98%。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全年督促整改消防隐患1594家次,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105家次,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54件,政协委员提案127件。创新建立政务督查专员制度,严格执行财政资金审批管理制度,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全覆盖。多措并举,积极稳妥化解历史遗留债务。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密切与各人民团体的联系,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会、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统计、市场管理、供销、粮食、人防、气象、档案、地震减灾等工作得到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成效明显。认真做好统战、民族宗教、老干部、外事侨务和上海徐汇区、兵器工业集团、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对口及社会帮扶工作,凝聚和调动一切力量推动红河实现跨越发展。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历程

  2015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顺利收官。五年来,我们贯彻落实省、州党委政府安排部署,在县委领导下,负重前行、砥砺奋进,扎实抓好各项工作,促进县域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感普遍增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截止“十二五”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增长127.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增长117.1%,农业总产值比2010年增长81.5%,工业总产值比2010年增长249.6%,财政总收入比2010年增长19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10年增长252%,城镇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增长170.8%,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增长19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10年增长11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2010年增长787%。除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三次产业调整比例外,其余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规划目标。

  这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的五年。元江至红河、红河至南沙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完成450公里通乡油路、530公里通村油路和902公里自然村公路建设。完成了阿扎河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南昏河四级电站等水电站建成投产,累计完成山区“五小水利”工程206件,解决10.9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架车等五座35千伏输变电扩容改造工程和西部农网改造、自然村通电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实现自然村村村通电,广播及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7.03%和97.45%。

  这是产业建设不断推进的五年。狠抓山区综合开发和农林产业培育,基本形成以粮食、水果、反季蔬菜为主的种植业和以猪、牛、羊为主的养殖业体系,累计发展农林产业面积140万亩,流转土地11.45万亩,实现农民人均拥有农林产业面积5亩。建成2个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累计发展养殖大户188户。成功创建红河县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10年的4户增至7户。长街宴、万人歌舞节等民族文化节日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五年累计接待游客比“十一五”时期增长202%,累计完成旅游总收入10.28亿元。

  这是城乡面貌不断改善的五年。旧城改造稳步推进,莲花片区、凹腰山新区初具规模。凹腰山Ⅰ号及Ⅱ号市政道路、Ⅰ号桥、县城新区路网、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重点市政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公租房、廉租房等民生工程快速推进,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1.145万户,县城建成区面积从2010年的3.2平方公里提高到4.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从2.91万人增加到6.97万人。稳步推进“美丽家园”行动计划,共整合投入各类建设资金31亿元,完成做特民居8203户,建成21个秀美村庄,3个特色集镇,7所标准化乡级卫生院、15所标准化村级卫生室,3所标准化乡级敬老院,5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5所村级幼儿园。

  这是民生保障不断健全的五年。加快实施教育事业振兴金秋计划,五年来高考综合成绩均名列边六县前茅。建成校舍总面积37.62万平方米,消除D级危房1.24万平方米,全县中小学初步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加强医疗机构设备配套,新增业务用房面积3.47万平方米,形成覆盖城乡的以县级医疗单位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工作成效明显,荣获“云南省卫生县城”称号。

  这是扶贫攻坚不断推进的五年。圆满实施垤玛三村综合扶贫,车古大羊街综合扶贫等区域扶贫开发工作。着重抓好3个整乡推进,353个整村推进,13个革命老区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对口帮扶、社会帮扶。五年累计整合投入扶贫资金19.45亿元,实现9.395万贫困人口脱贫。

  回顾总结过去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结合一年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最新工作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红河这样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地区要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脱贫摘帽,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好以下经验: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州发展战略。二是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学习借鉴科学发展理念,转变、升级发展方式,不断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必须始终坚持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并重,发挥区域优势,形成区域互补,提升区域竞争能力,加强扶贫攻坚力度,以扶贫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四是必须始终坚持培育特色产业,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强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金融作用,不断壮大县域经济。五是必须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推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民族团结和谐、维护边疆社会稳定。六是必须始终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公共事业,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七是必须始终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严守生态红线,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走绿色发展之路。八是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以问题为导向,不断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活力。九是必须始终坚持依法治县、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十是必须始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强基层政权和组织建设。

  事非经过不知难,进步从来不容易。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县政协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干部、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付出辛勤劳动的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民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县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红河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消除贫困人口,实现红河县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我县依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区域性、综合性的贫困问题仍未根本解决。截止2015年底全县还有8284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高达27.59%。二是特色产业“散、小、弱”的格局仍未根本改变,规模化、现代化,市场竞争力强、带动力强的支柱产业仍未真正成型。三是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仍未根本解除。四是基础性、全面性、均等性的公共服务提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之间的差距仍未得到根本缓解。五是特有历史传承、侨乡优势、区位优势所具有的开放潜力,仍未得到根本释放。六是全社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仍未根本形成,依法治县、法治建设工作任重道远。七是各级干部队伍素质、能力、作风与脱贫攻坚、跨越式发展需要仍然有一定差距。困难就是空间,问题就是导向,差距就是潜力,短板就是重点。对于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不断寻找方法,积极加以解决。

  三、“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消除贫困人口的决战时期,是我县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我们虽然有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也有国家、省、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区域精准脱贫、滇中经济圈等重大战略带来的机遇;还有历经多年发展、打造的产业积累、基础设施、优势资源的坚实支撑;更有红河广大干部群众长期以来凝聚的艰苦奋斗,团结奋进、敢拼敢闯的精神动力和优良作风,我们必须审时度势,顺势而上,牢牢抓住这些历史机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关于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云南时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州委“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注释②的总体要求,立足“决战十三五、同步建小康”,按照“三个坚持、五个着力”注释③,以扶贫攻坚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五网推进、三业互融、三化扶贫、一体城乡”注释四的工作思路,加压奋进、齐心协力、埋头苦干,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消除贫困人口。

  (二)关于发展定位

  一要建成红河谷热区经济开发重要示范区。依托红河谷丰富的热区自然资源和交通便利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种植业和畜牧业,加快农业龙头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热区优势。

  二要建成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示范区。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探索区域开发和精准扶贫并重的新路子,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民族团结、边疆和谐稳定新格局,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三要建成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利用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山水生态等资源优势,促进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旅游文化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生态整体优势。

  四要建成边疆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重要通道。依托红河县特殊的地理区位和通道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滇南中心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经济圈,加强经济合作和市场要素流动,充分发挥通道优势。

  (三)关于规划目标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9.6%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5%以上;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3%以上;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分别年均增长13.5%左右、11.4%左右、10.5%左右;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1%左右、18%左右,到2019年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四)关于产业布局

  以生态农产品种养和深加工构建农业龙头产业园区、以热区资源开发构建热区经济带、以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构建旅游经济环线、以区域比较优势构建4个产业开发区,构筑科学合理的“一园一带一环四区”的空间发展格局。

  一园: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导,走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相结合的路子,打造以梯田红米、棕榈、葛根、生物药业、林果产品及畜禽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产业园区。

  一带:依托30万亩红河谷热区资源,推进水路田为主的配套设施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着力发展芒果、火龙果、辣木、柑橘以及生态牛、羊、猪,构建种植业和规模养殖业、农业生态旅游业相结合的热区开发经济带。

  一环:以迤萨、甲寅、宝华和乐育4个镇为重点区域,依托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迤萨马帮古城旅游资源,构建旅游经济环线,并逐步延伸至阿扎河乡、大羊街乡。

  四区:整合地域传统、自然资源、产业特色等比较优势,构建相向发展、融合发展的东部产业开发区(包括石头寨乡、阿扎河乡)、本那河产业开发区(包括洛恩乡、架车乡)、革命老区产业开发区(包括浪堤乡、大羊街乡、车古乡)和黑树林产业开发区(包括垤玛乡、三村乡)。

  (五)关于城镇布局

  结合资源分布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建立以县城为核心,甲寅、宝华、乐育、浪堤、垤玛、阿扎河6个乡镇为中心集镇,三村、大羊街、架车、石头寨、洛恩、车古6个乡为特色集镇的“一城六中心六特色”三级城镇体系,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力争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0%。

  做大县城核心区。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实现传统民居修缮提升,现代建筑立面改造,公共设施展现特色。加快新区建设发展,建成居住环境优美、公共服务完善、生活生产便利、产业绿色生态的特色旅游城市。

  做强中心集镇。以六个乡镇为区域发展重点,大力发展旅游、生物药业和特种养殖业、农特产品加工,形成区域凝聚力,率先实现脱贫致富。

  做优特色集镇。将特色产业和特色集镇相结合,加快人口聚集,完善公共服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成百花齐放,各有风格,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特色集镇,逐步实现全面脱贫。

  (六)主要工作措施

  注重创新发展,推进新兴产业成长成型。坚持创新和差异化特色发展理念,围绕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形成以一产生态种养为基础,二产加工为龙头,三产旅游为引领的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加大农业、畜牧业、中草药业科学种植技术的培训普及力度,充分借助科技力量,推进现代农业、生物药业、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加快成长成型。到2020年,实现热区果蔬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全县发展商品林30万亩,葛根、板蓝根、丹参等中药材20万亩。发展1至2家具有一定规模的生物中药材加工企业。建成万只畜禽养殖场10个,千头生猪养殖场60个,千头肉牛、千头肉羊各10个,畜禽肉蛋加工厂1家。实现生猪出栏100万头、肉牛10万头、肉羊10万只。渔业养殖面积5万亩。建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实现农业龙头企业园区年总产值50亿元。加快旅游开发带动文化产业、商贸物流互动发展,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

  注重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全面脱贫。抢抓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红利,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50户以上自然村道路硬化全覆盖。抓好区域发展与精准脱贫,实现2019年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管理长效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流、合理配置,引导有条件的农村人口有序城镇化。同步推进低海拔地区综合开发和高海拔地区生态保护,实现各有侧重,同步发展。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促进民族和谐发展。保护民族传统,发展民族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注重绿色发展,推进生态建设更好更优。以红河县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契机,坚持生态立县,深入推进生态红河建设,重点推进面山绿化和水源保护工程,抓好新一轮的退耕还林、重点防护林和农村新能源等生态改造工程建设,加快生态型节水环境建设,实施本那河和坝兰河流域节水配套工程,巩固提升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加快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确保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年均削减2%以上,工业废水收集处理率及再生利用率保持1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3%。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100%。

  注重开放发展,推进大开放大融入大发展。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融入滇南中心城市圈。以基础设施“五网建设”为抓手,打通瓶颈制约,实现互联互通。重点实施县内“四纵四横”交通主干线建设。做好元江至蛮耗(红河段)、元阳至绿春(红河段)高速公路建设,积极推动峨山至红河高速公路建设。推进红河县通用航空机场建设。抓好水电开发,加快沼气、太阳能、光伏等新型能源开发,稳步实施光伏扶贫全覆盖工程。积极争取天然气管道建设。加大农村和边远地区信息网络建设力度,新建12座广播电视节目地面数字覆盖工程。积极推进4G网络、智慧城市、宽带乡村建设,力争有线电视前端延伸至所有行政村,光纤配置达到自然村。全力推进“互联网+”行动,到2020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80%以上。

  注重共享发展,推进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攀升。贯彻共享发展理念,落实“全面二孩”政策,加快推进劳动力就业、人口自由迁移、养老健康、科教文卫事业等改革,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到2020年建成15所标准化中心完小和12所标准化初中,新建或改扩建90所乡村幼儿园,实现人均受教育年限10年以上。实现标准化卫生院、卫生室建设全覆盖,完成百户以上自然村的77个“卫生屋”建设,建成省、州、县、乡远程会诊系统,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逐步实现城镇公共服务均衡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四、2016年工作任务重点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加速之年,是全面脱贫攻坚的揭幕开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实现良好开局,首战必胜,对未来五年发展至关重要。

  2016年,红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6.5%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3.5%以上,第三产业增长11%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财政总收入2.26亿元,增长8%左右,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亿元,增长12%左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实现今年发展目标任务,要着力做好以下各方面工作。

  (一)突出“五网”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在交通网上,全力推进元江至蛮耗高速公路(红河段)建设。以县乡公路提升改造为重点,争取建设大架公路等县道提升改造项目,开工建设龙美等12条185公里农村公路延长线项目,实施他竜等5条53公里红河谷热区综合开发产业道路建设,继续推进完成旅游环线提升改造。加快48.7公里元阳机场至红河撒玛坝公路和5.1公里尼美旅游专线公路建设。完成南洞、扎么等1300公里通自然村道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实现自然村通路率达到100%。

  在水利网上,加大虎街河水库、勐甸水库建设力度。开工建设俄阿中型灌区、大水塘阿底坡灌区水利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启动山区“五小水利”,70个农村新增安全饮水项目和34公里乡村抗旱应急工程建设。完成跑马桩水库可研报告,马嘎水库初步设计报告,开展红河谷灌区综合开发水价改革试点。

  在能源网上,加快哈龙河二级电站、草果电站建设。启动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和138公里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项目建设。

  在互联网上,力争启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发展一批小微电商企业。启动撒玛坝景区和东门马帮古城景区WiFi免费覆盖工作。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将互联网、4G技术进一步向村小组延伸。加大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推介红河县文化、旅游、保健养生产品力度。

  在航空网上,加大通用航空机场前期工作力度,启动水文、气候、环境监测工作,力争完成撒玛坝景区、阿姆山自然保护区等小型停机坪选址工作。

  (二)突出特色产业培植,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继续加强红河谷30万亩热区扶持开发。完成阿底坡、大水塘片区水、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流转、招商引资工作。种植芒果1.6万亩,火龙果8500亩,蔬菜6万亩,启动红河谷水果批发商场、红河县优质畜系列产品加工厂建设。强化与云南农业大学政校合作,建立“蜜姹红河谷”果蔬、畜禽产品品牌标准化体系,开展全产业链策划营销活动,实现热区科技成果尽快转化应用到市场。继续加强规模化现代经营主体培育,扶持发展连片1000亩以上种植大户5户,集中养殖500头以上养殖大户5户,有序配套完善现有规模种养殖大户基础设施,启动库博农业肉牛养殖场、九牧牧业肉牛养殖场建设,热区综合开发产值力争突破6亿元。加快全海拔山区综合开发,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5.5万亩,种植商品林3万亩,发展“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4.2万亩,冬春稻田养鱼总面积13.5万亩。扶持红枫公司1.6万头母猪繁育基地建设,确保20万头生猪养殖计划顺利实施。实现生猪出栏61万头、肉牛出栏4.7万头、肉羊出栏5.3万只、肉类总产量5.7万吨。

  继续加强生物中草药产业扶持开发。积极推动生物中草药产业扶持开发,确保热带水果原汁及饮料生产项目、棕原料加工生产线项目尽快落地开工。争取葛根系列产品加工生产线(第一期)项目年内纳规。生物中草药提取中心项目年内建成试投产。大力发展生物中草药种植,完成1万亩丹参、1万亩板蓝根种植。

  继续推动旅游产业扶持开发。举办好长街宴、万人歌舞节、自行车赛等民族节庆活动及体育赛事。完成全县旅游总规修编、撒玛坝5A级和红河马帮古城4A级景区规划。大力推进撒玛坝景区门景系统和栈道,迤萨镇他竜、宝华镇苏红、甲寅镇石头寨旅游特色村建设。推进诺玛旅游小镇、康藤帐篷酒店项目落地。启动乐育镇尼美观景台、甲寅镇旅游生态停车场、曼板河游客中心、尼美自驾游露营基地项目、牛多乐庄园、创展庄园建设。力争2016年完成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8亿元。

  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引导糖业公司、红枫公司等企业延长产业链,走综合开发路子。扶持自然棕业、红米加工厂等企业打造品牌,提高附加值。推动华峰棕榈、天浩石膏矿业如期建成。争取实现红河垤玛焖锅酒业有限公司和天浩石膏矿业有限公司纳规。围绕特色产业和民生需要开展小微企业扶持工作,着力培育民族传统产品加工等一批中小企业。力争进出口贸易有新突破。

  全力做好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管理服务水平,完成园区市政主干道路建设,增加园区土地储备。力争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业有新突破。立足全县特色优势产业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完成新签项目30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省外到位资金34亿元;新开工项目20个以上。

  (三)突出三化扶贫,建立健全大扶贫格局

  抓好区域化脱贫。贯彻“13662”工作部署,开展甲寅镇、洛恩乡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启动车古乡、石头寨乡整乡推进和8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抓好甲寅镇他撒村委会龙泉村、大羊街乡新村村委会大水塘村等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建设。务必实现海拔1000米以下热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抓好精准化脱贫。大力推广光伏扶贫,建成大新寨光伏扶贫示范村。认真总结哈批瑶寨下山脱贫行动计划经验,启动全县“下山脱贫”工作。加快推进“农村福利院+公租户进农村”试点工作。启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民健康体检活动,探索建档立卡贫困参合农民在县域内实行免费医疗制度。开展农村劳务输出,建立1个以上农民工服务中心,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1人受过劳务培训的“脱贫培训计划”。

  抓好机制化脱贫。着力建立健全大扶贫工作机制,从制度层面确保区域扶贫、精准脱贫推进有力、落实有效,形成全县一盘棋的大扶贫格局。认真执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着力抓好脱贫竞赛活动、产业扶贫、易地搬迁、信贷帮扶、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兜底脱贫等已出台的扶贫机制落实工作,建立生态补偿、社会帮扶、政府企业农户联动脱贫等扶贫工作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扶贫攻坚督查、考核制度。

  (四)突出城乡统筹,加快独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

  加速县城建设。完成百货大楼至西山公园城市立面改造、2014年1700户棚户区改造、小花园城市综合体建设。启动西山公园、武庙广场、3500户棚户区(2015年1500户,2016年2000户)、360套公租房、县城区停车场、厕所革命、新区供水等项目建设。加快东门片区规划、老职成校片区规划、地下综合管廊、2017年棚户区和重点集镇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22.7%。

  加快集镇建设。强化集镇规划实施,提高集镇建设、管理水平。加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力度,配齐健全垃圾清理设备,实现建筑垃圾规范填埋,建成省级垃圾收运系统示范县。扩大集镇美化亮化覆盖面,完善路灯、水、电、金融网点布设。推进乡镇集贸市场建设,启动集镇停车场建设。实施甲寅、宝华、乐育集镇供水和架车乡集中供水项目。

  加强村庄建设。继续实施“美丽家园”行动计划,完成做特民居2700户,做美村庄6个,做优集镇1个。完成4099户农村危房改造,启动昆南大黑公12个自然村连片集中供水项目。启动建设甲寅作夫、乐育玉古等已获批复的16个传统村落建设项目。继续加大传统村落申报力度。

  (五)突出民生改善和保障,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力做实教育发展。实施2016年教育振兴金秋计划,严格实行控辍保学措施,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完成红河一中扩规提质、晋级升等,完成思源实验学校建设,实现县幼儿园整体搬迁。启动红河一小迁建项目。支持和鼓励民办教育发展,全面完成边远地区教学点建设工程。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培育良好的师德师风。

  全力做实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完成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排污系统工程和县急救中心、乡镇急救站配套建设任务,实现与州急救中心联网。建成县人民医院与垤玛、三村、架车卫生院远程会诊治疗系统,启动26个百户以上的自然村“卫生屋”建设工作。积极申报县传染病医院。加大县中医院招商引资力度。深入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行动。

  全力做实就业救助工作。做好有计划、有组织地劳务输出与就地就近转移农村人口就业两篇大文章。推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力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续保率达95%以上。继续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完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加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力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建设车古、架车、浪堤、阿扎河敬老院。开工建设红河县残疾人托养中心。

  全力做实文体广电事业。坚持传承民族文化与开拓文化市场并重,抓好哈尼梯田文化传承学校建设。加快东门马帮古城修缮改造和普春哈尼多声部传承基地建设,争取马帮博物馆建成开馆。实现自然村地方广播电视节目全覆盖,完成200个自然村广播“村村响”项目,中央广播电视节目地面数字覆盖工程中心台站建设。编辑出版《梯田舞韵》等民族作品,收集、整理、出版《红河县民族民间故事集》和《红河县民族民间谚语集》。

  全力做实社会治理。继续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坚决遏制刑事犯罪高发势头,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加强禁毒防艾工作,提高全民禁毒防艾意识。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解大格局,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视频监控全覆盖。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工作责任制度,将党政同责规定覆盖到村委会(社区、企业)一级,形成五级五覆盖、五落实五到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六)突出生态保护,建设美好宜居环境

  做好生态恢复。有序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启动实施侨乡马帮森林公园建设。完成垤玛乡垤玛村等7个土地整治项目,整治面积2347.89公顷。完成退耕还草1100亩,退耕还林2万亩,森林抚育4万亩。启动县城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城市排水系统修复完善工程、洛恩乡多脚村等2个土地整理项目、垤玛乡羊八寨等2个滑坡治理项目。

  做好生态维护。推进林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建立与生态文明建设、热区综合开发相适应的执法队伍和监管体系。启动南方草地畜牧业、草原畜牧业转变项目建设。完成新增商品林3万亩,1个1000亩以上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实施5000亩以上的核桃提质增效项目。力争发放500万元以上林业贴息贷款。完成2000台太阳能安装、200口沼气池建设、1500户节柴改造项目。

  做好生态治理。抓好生态县建设工作,开展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力度,完成3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启动乐育、宝华、浪堤3镇集镇两污工程建设项目。积极做好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实现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万元GDP能耗下降3%。

  (七)突出深化改革创新,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大力推动各项改革。以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为契机,进一步理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做好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成土地流转中心和林权流转中心,推动土地经营权和林权依法有序流转。深入推进教育、卫生、供销改革,推进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确保改革取得新实效。

  大力推动依法治县。认真落实依法治国新要求,推进依法治县建设,切实加强依法行政,积极推动司法体制改革,用好法律顾问制度,深入开展普法工作,大力宣传国家政策法规,有效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

  大力推动政府自身建设。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加强行政审批项目动态管理,推进“一站式”并联审批服务。健全落实重大决策重要事项重点项目部门协调配合制度,政务督查专员制度,对重点资金、重点事项、重点领域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加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督查力度,加快政府决策部署事项落实速度,不断提升政府各部门执行力、落实力。加强作风建设,树立看齐意识,加大问责力度,坚决惩治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打造一支务实高效有为清廉的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同志们,美好的生活需要辛勤的汗水去浇灌。哈尼族谚语说:巨石要靠大家搬,难事要靠大家做。彝族谚语说:要学蜜蜂齐采花,莫学蜘蛛各织网。傣族谚语说:不上树摘不到芒果,不流汗哪能学到本领。瑶族谚语说:力气是用不完的,汗水是流不尽的。这些寓意深刻的谚语,是祖先前辈的教导,蕴涵着朴素的真理,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实践。

  各位代表、同志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消除贫困人口的伟大征途已经启航,我们肩负的责任艰巨而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敢于担当,为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注释①“六看五不录六优先”精准识别认定退出机制:一看住房状况,二看健康状况,三看劳动力状况,四看就学情况,五看土地资源情况,六看大件情况。有机动车辆的不录,有城镇住房的不录,有国家公职人员的不录,有担任行政村(社区)、自然村干部的不录,有较大实体产业的不录。有重病人或重度残疾的优先,有高中及以上学生的优先,无劳动力的优先,住危房的优先,重灾户优先,有被征用土地情况的优先。

  注释②“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融入滇中,即充分发挥红河州自身的比较优势,主动接受滇中城市经济圈,特别是昆明市的辐射和带动,形成互惠共赢、相得益彰、融合发展的新局面。联动南北,即要树立全州一盘棋观念,统筹全州协调发展,解决好南北差距过大这一现实问题,缩小发展差距,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特色突出的区域发展格局。开放发展,即要立足红河,放眼全国全省,面向东盟,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向内融入滇中,向外连接越南,构建大制造、大物流、大贸易的格局,形成面向东盟开放的重要交通枢纽,成为全国面向东盟转口贸易的重要口岸。

  注释③“三个坚持、五个着力”: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差异化特色发展、坚持民生优先;着力推进“抓一接二连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着力推进哈尼梯田和马帮侨乡多元文化旅游经济开发,着力推进“13662”精准扶贫,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和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

  注释④“五网推进、三业互融、三化扶贫、一体城乡”:交通网、水利网、能源网、互联网、航空网同步推进;农特产品种养加工业、生物中草药业、民族生态旅游业相互融合发展;区域化、精准化、机制化脱贫相互关联;城镇建设和农村发展融为一体,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