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新闻发布>州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

贯彻落实红河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场发布会

文章来源:红河州政府新闻办

发布日期:2021/12/15 15:24

浏览次数:

发布会现场

  11月12日上午,贯彻落实红河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场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发布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杨芳主持发布会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 杨 芳: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贯彻落实红河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场新闻发布会。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他们是: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建泽先生;

  红河州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大全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新华网、中国网、新浪云南、《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法制报》、《云南经济日报》、文旅头条、《红河日报》、红河广播电视台、红河网、云南红河发布的记者朋友们。欢迎你们!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一是由红河州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作新闻发布,二是媒体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建泽先生发布新闻。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建泽先生发布新闻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马建泽: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见面,衷心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红河州“三农”工作的关心、关注。为贯彻落实好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下面,我就红河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在2020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重大论断,要求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红河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于2019年制定印发红河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狠抓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努力让全州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落实“四个不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州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扎实推进“一平台三机制”四个专项行动,深化“四个全覆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今年以来,我州切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放在压倒性位置来抓,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抓“巩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抓实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线上推广运用好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线下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3类重点对象每月开展动态监测。对易返贫致贫风险户,制定“一户一方案”进行帮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促拓展”,千方百计促进稳定增收。抓好产业和就业帮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稳定增收。2021年全州实施产业帮扶项目976个,投入资金17.9亿元。新增小额信贷4.54亿元,惠及脱贫户1.01万户,新增贷款居全省第二。2021年来全州培训脱贫劳动力9.9万人次,实现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8.63万人。开远市羊街乡发展花卉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7月18日央视《走进乡村看小康》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元阳县阿者科村实施“阿者科计划”,实行内源式村集体企业主导开发模式,实现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探索出了一条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共赢的路子,上榜新华社大型纪录片《中国减贫密码》,入选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暖场大片《携手,为人民》,成为红河减贫的亮丽名片。

  (三)“重衔接”,推动形成抓巩固促衔接的良好开局。构建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为基础、行业帮扶政策为支撑的“1+N”政策支持体系,全州共投入各级财政衔接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30.09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897个,为巩固拓展衔接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全州各级扶贫部门重组成立乡村振兴部门,持续深化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动员全社会全员参与,发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接续奋斗,推动形成抓巩固、促衔接的良好开局。

  二、实施“五个行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州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用好热区资源,抢抓国家和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兴边富民、强边固防等政策机遇,推进南部振兴。今年以来,红河州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力量,实施“五个行动”,南北联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实施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共建美好家园

  按照“乡编县审、干部领衔、群众主体、专班负责、逐村推进”的原则,把在外干部、乡贤能人等力量组织起来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个旧市搭建干部与群众共话发展的平台,以编制有温度、有感情、可实施的村庄规划为目标,探索出了“四方四议三会双推进”的工作模式。石屏县按照村庄建设“规划、绿化、文化、整洁化”要求,不断完善“四清五治”“五小三公一体系”。开远市聚焦“农村模样,城市品质”,结合实际探索推进“54321”工作措施。蒙自市探索回乡干部“三访三看”工作法,红河县探索“1+N+1+N”工作模式。目前,全州400个年度任务村(社区)已经全面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已组建回乡干部小分队681个,干部已回乡参与规划家乡4647人次。

  (二)实施现代农业“一二三”助力产业兴旺

  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聚焦“一县一业”和种子、电商“两端”,以及农业设施、有机、数字“三化”发展方向,有序实施“一二三”行动,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大产业”发展增量提质。全面推动“一县一业”示范创建,目前已形成个旧奶业、蒙自水果、河口水果、红河水果、建水水果、屏边水果、石屏水果、金平中药材、开远花卉、泸西蔬菜、绿春茶叶、弥勒生猪、元阳梯田红米为主导产业的“一县一业”发展格局。“新主体”培育增添动能。坚持大树移栽、见苗浇水,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由2017年的364户增加至2020年的469户,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2户,州级重点龙头企业271户。今年推荐红河佳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吉成园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已通过农业农村部审核公示,推荐省级重点企业31户报省农业农村厅。“新平台”建设效果显现。全州现有县级以上“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95个,排名全省第三,其中认定省级基地20个,排名全省第三。品牌建设提升影响力。全州共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9件,位列全省第一。泸西县生鲜蔬菜成功注册“红高原·泸西”和含G20符号的区域公用品牌图形商标,开远市“七彩云菊”花卉公用品牌商标成功注册,全州有42个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纳入省级品牌目录管理,14个产品进入云南省“10大名品”名单,云南乍甸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进入云南省“20佳创新企业”名单。

  (三)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美丽村庄

  坚持抓重点、作示范,以村庄规划、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为重点,启动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目前,已组织各县市向省级推荐19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81个精品示范村、1110个美丽村庄拟建设名单,完成示范乡镇和精品示范村规划布点摸底初选,创建省级美丽村庄19个、州级163个、县级425个,今年美丽村庄评选申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催生乡村蝶变

  聚焦农村厕所改建和垃圾、污水治理,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向农村蔓延。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全州村庄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8.24%。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因地制宜改造农村厕所,全州行政村所在地公厕实现全覆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58.6%。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深做实“共建清洁家园、喜迎建党百年”村庄清洁行动,全州1218个行政村全面实现村庄清扫保洁常态化。加大村庄公共环境整治,清理整治农村“假乱俗”广告3.03万平方米。

  (五)实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行动保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构建精准对接、融资辅导、问题反馈、指导督促、监测分析、考核评价、信息宣传等7项工作机制,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金融环境优化、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引导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领域聚焦,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截至2021年9月末,全州涉农贷款余额1184.54亿元,比年初增加123.63亿元,同比增长14.02%;农村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93.7亿元,比年初增加44.51亿元,同比增长14.2 %;农户贷款余额272.51亿元,比年初增加50.35亿元,同比增长29.35%。注重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独具红河特色,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综合体”,元阳县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乡村振兴示范园、建水县泸江烟柳田园综合体、开远市花卉田园综合体争取资金1300万元,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共计30亿元。

  三、未来五年发展思路

  未来五年,红河州将以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为引领,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加快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产业振兴方面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要求和州第九次党代会部署,抓实“五个基地”建设,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打造100万亩高端稻谷基地。以打造水稻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为抓手,加快高标准水稻田建设,强化高端稻谷品种选育、引进、改良和推广,提升稻谷加工水平,强化稻谷品牌建设,着力打造高端稻谷产业核心示范区,建立高端稻谷品种保障体系和高端大米及稻谷衍生产品产加销体系。到2025年,力争打造高端稻谷基地核心示范区20万亩以上,带动全州100万亩高端稻谷基地建设,实现综合产值60亿元以上。打造100万亩干热河谷基地。发挥红河干热河谷资源优势,聚焦热带水果、冬早蔬菜、梯田红米、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建设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到2025年,力争发展热带水果基地60万亩、冬早蔬菜基地15万亩(含复种)、梯田红米基地5万亩、中药材基地20万亩,建成100万亩以上红河谷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成为全省干热河谷开发和优质绿色食品示范区。打造500万亩高端果蔬基地。突出水果早熟错季上市优势,以打造产业示范基地、培育产业领军企业、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和推进品牌创建为重点,全力打造高端果蔬基地。重点打造以蒙自万亩优质蓝莓产业园为核心的中国南方优质蓝莓产业带,建成全球最大的小浆果基地,以及以泸西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常年优质蔬菜供给中心,带动万亩以上规模连片蔬菜产业带和出口备案蔬菜基地建设。到2025年,力争水果种植面积达320万亩、综合产值500亿元以上,蔬菜种植面积达250万亩、综合产值300亿元以上。打造20万亩高端云花基地。发挥开远、弥勒、泸西花卉产业园区的创新优势,瞄准高端花卉品种,在开远、弥勒、泸西建设集种苗研发、种植繁育、分拣包装、冷链物流、电商营销、精深加工、休闲旅游、创业孵化等于一体的现代花卉产业链条,抢占花卉产业制高点。到2025年,力争设施栽培面积达6万亩,花卉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打造1000亿元优质畜禽供给基地。以优质生猪、肉牛、家禽及禽蛋、奶源、肉羊为重点,提升屠宰精深加工流通、饲草饲料保障、绿色发展、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努力打造全国优质畜禽供给基地。到2025年,力争出栏生猪660万头以上、肉牛60万头以上、羊120万只、家禽8500万羽以上、实现肉类总产量80万吨,蛋、牛奶产量分别达13万吨、12万吨,规模养殖比重达65%,实现综合产值1000亿元以上,形成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链条较为完备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人才振兴方面

  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乡村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激励等机制,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培育高素质农民。以解决好“谁来种地、怎样种地”为重点,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规律,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积极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健全农业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乡土专家为一体的农业技术科技创新服务团队,坚持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培育农业农村专业化队伍。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抓实“三支一扶”计划、特岗教师、高校毕业生等基层成长工作,扶持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鼓励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培育社会人才。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心怀农业、情系农村、视野宽阔、理念先进的“新农人”,引导老党员、老干部、人大代表、退伍军人、经济文化能人等群体到乡村发挥余热,推动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生态振兴方面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农业绿色发展导向,打造山清水秀乡村风光,建设生态宜居农村环境,推动“百姓富”和“生态美”双赢。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加大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力度,确保到2025年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70%以上,村庄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生活污水治理率二类县、三类县分别达60%、30%以上。全面打造生态宜居乡村。高起点做好乡村规划,高质量推进“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确保2023年重点区域村庄规划应编尽编、行政村村庄规划覆盖率达100%。统筹推进田园综合体和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加快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到2023年建成15个以上示范乡镇,150个以上精品示范村,1000个以上美丽村庄。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抓实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打好异龙湖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力争到2025年,全州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实现负增长,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四)文化振兴方面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村风民俗和乡村道德建设,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坚持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健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地区联动和以城带乡联动机制,开展南北地区和城乡“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帮扶,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乡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强化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在乡村的普及推广工作。继续开展“文艺下基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化惠民演出、戏曲进乡村等活动,推动数字文化资源“进村入户”。传承保护乡村历史和民族文化资源。加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村庄中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保护利用管理,积极培育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属地传承人,发展壮大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

  (五)组织振兴方面

  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提高党委在乡村振兴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证。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乡村振兴促进法》,层层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乡镇党委、建制村党总支、村民小组党支部的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农村有效覆盖。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书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健全完善乡村振兴考核落实机制。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内容,把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加强考核结果应用,注重提拔使用乡村振兴实绩突出的领导干部。

  长歌未央、风鹏正举。美好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将咬定目标不放松、聚精会神抓落实,务实苦干、真抓实干,不折不扣落实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和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新浪云南记者提问:

  10月29日,省乡村振兴局、省民政厅、省就业局、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等单位联合召开“政府救助平台”上线新闻发布会,请介绍下我州“政府救助平台”工作管理运行情况?

红河州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大全先生作答: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建立“政府救助平台”是我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农村低收入人口返贫的创新举措之一,是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重要补充,目的是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和数字化赋能,让农村低收入群众能够无阻力、无障碍提出救助申请,打通精准监测帮扶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7月,省级开发建立了统一的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农村低收入群众通过“一部手机办事通”APP和微信小程序“政府救助平台”,利用手机就可以在平台上申请低保、临时救助、医保参保登记、找工作、找培训、大病救助、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等涉及7家行业部门的14项救助服务,实现掌上办理、一键启动,申请不跑腿、办事不求人。让农村低收入群众遇到困难知道怎么找政府,“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精准得到救助帮扶。

  8月15日“政府救助平台”全面上线运行以来,我州积极宣传推广,目前运行平稳,截至11月3日,群众在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申请救助事项4144件,农村低收入群众通过手机就可以“一键申请”救助服务,搭建起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连心桥”。

  建立移动端政府救助平台是我们依靠现代信息网络化技术加强对农村低收入群众监测帮扶的一个抓手,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监测的同时,我们还高度重视发挥好传统的工作做法,把各级各部门发动起来,把县、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组织起来,建立网格化包保机制,通过入户走访调查核实的办法,及时发现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每月开展动态监测,线上线下结合,“政府找”和“找政府”双向发力,形成线下网格化和线上网络化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的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确保易致贫返贫人口能够得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帮扶常态化、全覆盖。

《云南经济日报》记者提问: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农业产业要发展,品牌建设尤为重要,请问红河州在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有没有什么好的经验,未来有什么打算?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建泽先生作答: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为加强品牌建设,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今年3月,红河州委、州政府研究制定了《红河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2021—2023年红河州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建立了奖补机制,州级财政每年安排近30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对绿色有机认证、名牌名品创建、龙头企业培育进行奖补。今年7月,我们首次组织67个主体110个项目申报财政资金奖补,现已完成申报审核公示。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州已完成新认证绿色食品39家73个产品,新增认证面积10.27万亩,增长率49.5%;新增有机产品63家88个产品,预计较上年增长87.1%,新增认证面积3.93万亩,预计较上年增长46.4%。5家企业、6个基地、8个产品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10大名品”,乍甸乳业被评为“20佳创新企业”,红河佳裕、吉成园林2户企业入选第七批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公示名单,推荐省级重点企业31户报省农业农村厅,29户已通过材料初审,农产品品牌创建取得了明显成效。

  未来几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精神和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继续落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计划,突出主导优势、特色产品以及历史文化底蕴,加强名品名牌培育,持续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红河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一)强化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引导农业经营主体

  强化品牌意识,从品质、功能、外观、包装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打造和创建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以品牌引领发展。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机制,鼓励企业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持续开展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为契机,培育具有区域优势特色及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按照优质产品认证化、认证产品商标化、商标产品名牌化、名牌产品文创化路径,推进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与文化创新协同发展的方式,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农产品文化附加值。

  (二)持续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强化政策支持,培育一批产品附加值高、品牌影响力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入驻红河,形成配套衔接的产业链。以重大项目为载体,鼓励企业加大有效投入,增强经营实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向前端延伸带动农户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鼓励企业与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组建产业联盟,创新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

  (三)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打响“七彩云菊”、“蒙自石榴”等区域公用品牌,选推一批名企名牌进入云南“10大名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行列。以“和源”石榴、“蒙生”石榴、“云河”香蕉、“阳光果园”早香蜜桃、“晨滇滇”红阳猕猴桃、“品元”切花玫瑰、“宏升”菜心、“生物谷”灯盏花等获评为云南省绿色食品“10大名品”,以及云南省绿色食品“20佳创新企业”为对象组织开展文化品牌形象塑造工程,提升品牌效益。定期开展红河名品名企评选活动,通过持续性评选表彰,评先进树标杆,推动形成红河农业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集群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杨 芳:

  感谢马建泽副局长的回答。今天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的踊跃提问,也感谢发布人的精彩发布与作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红河州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好的经验和做法,对未来如何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也做了全面的思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五年,红河州必将实现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希望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报道好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重要内容,深入挖掘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亮点和经验,为红河州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凝聚起强大力量!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阅读下一篇

贯彻落实红河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高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提速提质专场发布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