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新闻发布>州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

中共红河州委新闻发布会

文章来源:红河州科技局

发布日期:2021/01/18 16:40

浏览次数:

  1月16日下午,中共红河州委在蒙自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州委八届八次全会总体情况及下一步学习宣传贯彻情况,并解读《中共红河州委关于制定红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发布会现场

州委宣传部副部长 白茹: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出席中共红河州委首场新闻发布会。中国共产党红河州第八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红河州委关于制定红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经州委批准,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州委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全会精神,解读《建议》内容,回答媒体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中共红河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吴世雄先生;

  中共红河州委副秘书长、州委办公室主任赵力先生;

  中共红河州委统战部副部长、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何玉才先生;

  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波先生;

  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局长姜伟先生;

  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悦江先生;

  红河州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车文华先生;

  红河州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玉文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新华网、中新社、《中国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环境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网、腾讯新闻、《云南日报》、云南网、云南广播电视台、《春城晚报》、云南法制报、《云南经济日报》、文旅头条,以及州、县级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吴世雄先生作介绍。

  中共红河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 吴世雄

中共红河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 吴世雄:

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

  欢迎各位记者朋友不辞辛劳来到红河,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中共红河州委八届八次全会的有关情况。

  中国共产党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八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2月18日至19日在蒙自举行。全会由州委常委会主持。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姚国华书记受州委常委会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听取和讨论了州委党的建设工作专题报告、州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红河州委关于制定红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州委姚国华书记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这次全会事关红河长远发展,事关红河发展大局大势,意义十分重大。

  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红河州委关于制定红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总结成绩实事求是,研判形势科学清晰,目标任务明确务实,思路举措创新突破,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为编制红河“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推动“十四五”时期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建议》已于2021年1月8日通过《红河日报》等媒体全文发布。

  全会明确提出了贯彻落实的工作要求,全州上下将在州委的团结带领下,大力弘扬新时代“红河奔腾、奋勇争先”精神,砥砺奋进、攻坚克难、争创一流,奋力推动红河“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下面,我重点给大家介绍《中共红河州委关于制定红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主要内容。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建议》提出,红河州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力谱写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新篇章。

  《建议》分三大板块,由15个部分54条构成。

  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第一、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红河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第二板块为分论。包括第三至第十四部分。主要是立足新发展阶段,着眼融入新发展格局,总体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三个定位”要求、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包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构筑沿边开放新高地、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大力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在边疆繁荣发展、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12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第三板块为结尾。包括第十五部分和结束语,主要阐述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等内容。

  一是充分肯定了我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是红河州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州委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守初心、担使命,迎挑战、促跨越,扎实推进州第八次党代会明确的“13611”工作思路落实见效,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三大战略”有力引领红河高质量发展,取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方面的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期间,7个贫困县脱贫摘帽,60个贫困乡镇、798个贫困村出列,91.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拉祜族、布朗族2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75806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挪穷窝”“置新业”,18.86万户农户通过农村危房改造住上安居房,困扰红河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经济总量跃居并保持全省第三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规划目标基本实现。

  实现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开放发展、城镇化水平、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六个方面的历史性跨越。

  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二五”末的1418.75亿元预计增长到2020年的2400亿元以上,跨上了两千亿元台阶;产业发展提质增效,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持续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融合化迈进,电子产业从无到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020年预计达113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16.1%。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形成态势,高速公路首次跨过红河南岸、新增通车里程近5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比“十二五”末翻了一番;高速铁路实现“零”的突破,红河蒙自机场终获批复正式开工建设,县县通高速、南北通航空、州府通高铁目标实现在望,基础设施从瓶颈制约向成网成体系迈进。

  开放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成功获批,红河州对外开放跨入“自贸时代”,以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为引领、与红河综合保税区和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区”联动、以昆河经济带为纽带的开放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红河州在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地位日益凸显,2020年在疫情影响冲击下,全州外贸进出口依然逆势正增长,进出口贸易额从2015年的12.82亿美元预计提高到2020年的58亿美元以上。

  城镇化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国家门户·滇南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凸显,省域副中心、滇南中心城市定位更加清晰、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建成一批“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13县市全部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5年的42.96%预计提升至2020年的50%以上。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在13县市县城规划区内新建成15个城市森林(湿地)公园;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创建成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屏边县创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石屏县异龙湖保护治理取得明显成效,13县市全部创建为“天然氧吧”,红河州成为全国第一个“天然氧吧州”,全州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47%增加到57.32%,增加了10.32个百分点,滇南中心城市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7.5%以上,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云南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增添了红河光彩。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州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13县市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天然氧吧”文化旅游品牌更加响亮,“健康红河”行动深入实施,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全州人均预期寿命由“十二五”末的75.07岁提高到2020年的77.3岁;建成州一中、滇南中心医院等一批民生工程,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

  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这一重大成果,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引领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全面依法治州取得实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局面全面巩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巩固,全面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新局面。

  5年来取得的显著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州委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奋勇争先、争创一流的结果!

  二是清晰展望了我州到二〇三五年的远景目标。《建议》科学分析了我州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科学谋划红河未来发展,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我州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8个方面奋斗目标,这8个方面的目标,很有针对性,我也向媒体朋友们介绍一下,分别是:全州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建成现代产业体系,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全面增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建成新型工业强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强州、文化旅游强州;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均衡,滇南中心城市龙头作用充分发挥,省域副中心全面建成,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红河、平安红河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建成教育强州、体育强州和健康红河,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巩固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普遍形态,美丽红河建设基本实现;沿边开放新高地全面形成,在“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中的重要支点作用全面增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不断满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建成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

  三是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红河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主动服务和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强州、乡村振兴富州、绿色生态靓州、沿边开放活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不断取得新进展,努力建成云南绿色发展的增长极、沿边开放的新高地,全面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红河经济社会发展的“七个新”主要目标,这“7个新”同样也很有针对性,分别是: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边疆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开放发展取得新突破、城乡区域发展呈现新面貌、社会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四是系统谋划了“十四五”时期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总体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三个定位”要求和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包括12个方面。

  我们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重点实施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兴边富民工程、“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重大工程,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快民族地区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打造一批高颜值生态、高质量发展、高品位文化、高品质生活的公园城市,创建一批“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把元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区打造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红河样板,力争红河州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预计“十四五”末全州森林覆盖率将达60%以上,到时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生态宜居的美丽红河名片更加靓丽。

  我们将构筑沿边开放新高地,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聚焦加工及贸易、大健康服务、跨境旅游和跨境电商物流“四大重点产业”,重点实施产业园和重点产业建设、综合交通、物流及能源基础设施、口岸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将红河片区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加工制造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中越经济走廊创新合作示范区。持续释放“三区”联动效应,推动红河综合保税区与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政策贯通、产业融合,信息共享、优势互补。推动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实施产业链延链补链工程,打造产业聚集新高地。扎实推动“县市区融合”发展,推进13县市与“三区”实现政策对接、产业对接、项目对接,促进蒙自、个旧、开远3市与红河综合保税区、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规划、建设、管理上实现融合发展。预计“十四五”末全州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达100亿美元以上。

  我们将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拓展投资空间和效能,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主动服务和融入“大循环、双循环”,将加快推进北部货运铁路网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通流通体系堵点,畅通国内“大循环”通道,积极配合国家和省打通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铁路、公路国际大通道,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通道,把红河州打造成为融入国内国际“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点。

  我们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为引领,优化区域重点产业链布局,重点培育先进制造业、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千亿级产业和烟草、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房地产、节能环保等百亿级产业,重点实施产业发展“双十”工程(实施100个单个项目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培育引进100家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独立法人企业),以“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建设、“一县一业”示范创建等一批重大工程为抓手,打好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以水电、光伏、风电、绿色铝材等一批重大工程为抓手,打好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为契机,做强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滇南文化旅游经济带,打造“滇南最美乡愁之旅”,打好“哈尼梯田”世界品牌并争创国家5A景区,提升“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天然氧吧”文化旅游质量、品牌、影响力,打好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大力实施工业振兴行动,实施5G网络建设物联网基础、国际通信服务等一批“数字红河”建设基础项目,建设“数字红河”,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我们将加大力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积极构建以滇南中心城市为龙头,以弥勒泸西一体化和建水石屏“一湖两城”为两翼,以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为前沿,以哈尼梯田遗产区为名片,以县城为重点、中心集镇和特色村寨为节点,以昆河经济发展带、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沿边经济开发开放带、滇南文化旅游经济带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布局。推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实施一批标志性工程,做强“中心”、做大“两翼”、做活“前沿”、做靓“名片”、做美城乡、做优“四带”,开创区域协调、南北联动、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滇南中心城市将按照省域副中心,“国家门户·滇南中心”的定位,加快城镇化建设,坚持“先做生态、后做城市”“先做基础、后做开发”的规划建设理念,以(国土空间、基础设施、产业协同、生态绿色、公共服务)“五个一体化”和(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社区融合、服务融合、生态融合、文化融合)“六个融合”为重点,把滇南中心城市打造成为集滇南交通枢纽、沿边开放前沿、特色产业基地、生态人文宜居为一体的水韵湖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施一批城市更新项目,深入推进美丽县城、特色小镇等建设,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十四五”末,全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60%左右。

  我们将着力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镇、景区、开放平台等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推动5G融合应用,积极发展物联网。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重点实施一批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农村公路等公路网建设项目,一批国铁干线、城际铁路建设项目和北部货运铁路网,加快推进红河蒙自机场、元阳民用机场和弥勒通用机场等建成运营,确保县县通高速、南北通航空、州府通高铁目标如期实现,打造交通强州。“十四五”末,全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突破1500公里,电气化铁路里程达到500公里。实施以弥泸、石屏、红河谷大型灌区为重点的“水润红河”重大工程,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实施电力输送通道建设、油气管道建设、新能源开发等项目,完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

  我们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重要位置,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等制度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重点实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设、山区综合开发行动、红河谷百万亩热区开发行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种业提升等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大工程。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建设以农业产业为根、以田园风光为韵、以农耕文化为魂、集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10个以上;以旅游为重点,建设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精品示范村100个以上;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村庄风貌特色明显的美丽乡村1000个以上。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让田园风光成为农村最美的风景、蔬菜林果成为农村最好的绿化,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美好图景将逐步实现。

  我们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在边疆繁荣发展,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重点实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智慧广电固边、民族文化品牌、书香红河建设等一批工程项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我们将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重点实施云南红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示范区、浙江大学云南(红河)研究院建设等一批科技创新重大工程,着力建设创新型红河。加快制度机制改革创新,推进建水绿色铝材一体化园区申报省级高新区,依托开远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开展花卉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部手机办事通”,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加快形成重商、安商、富商的良好营商环境。

  我们将不断增进民生福祉,重点实施就业创业、教育强州、健康红河行动、社会保障兜底等一批社会民生领域的重大工程,稳定和扩大就业,大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优先目标,推动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十四五”末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我们将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法治红河,全力构筑平安红河,加强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边疆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全州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有效,“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局面更加巩固,在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中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建议》的突出特点。

  《建议》的突出特点,就是站位“两个大局”,立足红河实际,全面回应人民关切,是对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系统部署。

  一是《建议》充分体现红河发展实际和工作特色。《建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纲”和“魂”,立足欠发达边疆民族地区的基本州情,着眼新时代红河“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州情新内涵、新变化,全面对标党中央安排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提出红河“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鲜明的红河特色。

  二是《建议》全面贯彻“三个定位”要求。“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全局发展的高度,为云南发展确立的明确定位、赋予的使命要求,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建议》紧扣省委对落实“三个定位”的总体安排,提出努力在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中作出红河新贡献,并在分论中将三个部分放在开头的位置作了系统安排。

  三是《建议》把三个“新”贯穿始终。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的核心要义,也是贯穿州委《建议》的主线条。《建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改革、开放等各领域各方面进行全面部署。

  四是《建议》提出提升红河发展的质量、品牌和影响力。发展质量不优、品牌竞争力不强、影响力和辨识度不高,是红河州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建议》把提升红河发展的质量、品牌和影响力摆在突出位置,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提升红河发展的质量、品牌、影响力,这一要求贯穿各方面各项工作始终。

  我就介绍这些情况,欢迎各位记者朋友深入了解,多多关注支持红河,多到红河走走看看,感受这片热土山河之美、人文之美,谢谢大家。

白茹:

  感谢吴世雄先生。

  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国环境报记者:十三五”期间,红河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十四五”规划中,红河州将从哪些方面着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的进步。

  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悦江:

  “十三五”以来,红河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治污有效”工作思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州委出台了《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全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十三五”时期是我州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发展成效最明显的时期。归结起来,主要体现为“4个前所未有”。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态度之坚前所未有。红河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重要指示精神,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奋力推动全州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落实见效。划定生态红线面积7998.9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24.86%。在每个县市城市规划区内建成1个森林公园或湿地公园,共15个森林公园或湿地公园免费向公众开放。全面实施城市通道面山绿化三年行动,全州森林覆盖率由2014年的47.27%提高到目前的57.32%,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6%,获批国家森林乡村23个、省级森林乡村97个。成功打造元阳哈尼梯田小镇、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可邑小镇、屏边滴水苗城等一批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建设已成为红河州高质量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创建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19年屏边县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020年红河州获得全国第二个“天然氧吧城市”荣誉称号,成为全国首个“天然氧吧州”。全州共有10个县市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市通过省级验收。

  二是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积极进展,异龙湖水质从2018年11月起平均水质已达V类,全州13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全部完成,划定保护区面积累计518.40平方公里;个旧、开远、 蒙自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比“十二五”末分别提高12.6个百分点、9.3个百分点、1.8个百分点;个旧市58座粗铅冶炼鼓风炉全部淘汰关停;203家“散乱污”企业全部完成整治;“清废行动”40个部级挂牌点位全面完成整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进度和重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进度均达到100%。红河的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各族群众对良好生态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2017年我州被国务院列为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四个州市之一受到表彰。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幅度之大前所未有。以“两型三化”为方向,以重点园区为主战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创新提质,电子信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取得突破,旅游业、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全州产业结构朝着绿色、循环、低碳不断优化。开展了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工作,启动云锡集团铅改锡异地技改搬迁和云南群星化工有限公司搬迁,以及开远解化公司隐患治理工作。开远市“热电汽联产”模式推动了工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转型与生态保护“双丰收”,闯出一条老工业城市绿色转型新路子。

  四是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以中央、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为契机,强化环保督察问责,“十三五”以来共查处案件178件、处理329人次;2015年至2020年,查处企业环境违法案件924件,处罚金额7344.3756万元,其中,处以按日连续计罚、限产限排、停产整治、移送司法案件总计152件。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涉及红河州整改任务145项,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136项,其中,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已全面完成整改。着力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得到解决的“硬骨头”“老大难”环境问题,办成了一些多年来想办而没有办成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事项。

  “十四五”时期,州委、州政府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将“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作为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的鲜明导向,从严从实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美丽红河建设基本实现。我们具体任务和目标是:

  (一)继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红河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打造一批高颜值生态、高质量发展、高品位文化、高品质生活的公园城市,创建一批“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力争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

  (二)按照“先做生态、后做城市,先做基础、后做开发”的思路,以推进滇南中心城市“三海三湖五河若干溪”水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为重点,把滇南中心城市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的水韵湖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持久战,重点抓好以个旧等地区为重点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以异龙湖为重点的河(湖)库水污染综合防治、滇南中心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等六个标志性战役。预计“十四五”末,国控断面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1%以上,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全州13县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保持98.6%以上,其中,滇南中心城市蒙自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97.2%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当季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农业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度适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三)继续加大生态环境违法问题线索和案件查处力度,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严惩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推动最严格的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和后果严惩制度落到实处,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用实际工作成效践行“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红河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红河州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如何围绕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三区”发展,红河如何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

  红河州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白玉文:

  近年来,红河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对红河发展提出的“四个更大贡献”要求和“沿边开放活州”发展思路,实施“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以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为引领、红河综保区为重点、蒙自经开区为支撑、昆河经济带为纽带的对外开放格局。

  一年来,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已自评完成95项改革试点任务,形成14个经验案例,其中,外籍人员服务管理长效机制创新等5个案例上报商务部申请全国复制推广,跨境车辆保险代查勘代定损合作新模式提升跨境车辆保险便利化等4个经验案例已在全省复制推广。“跨境电商+边民互市”转型升级创新模式获得了商务部的通报肯定,得到中央电视台的关注报道。全省首家边境贸易服务中心在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挂牌成立,完成全省首笔全电子化边民互市贸易跨境结算业务。2020年,红河片区预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40亿元,同比增长80.2%。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产能不断提升,预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为589亿元、180亿元,分别增长3.3%、5.2%。2020年,全州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02.8亿元以上,规上排名全省第二。在疫情冲击之下,仍然实现同比增长22.4%以上。

  红河州将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大抓开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以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引领沿边开放活州建设,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签订的重大机遇,找准红河融入国际国内“大循环、双循环”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大力推动“三区联动”“市县区融合”,加快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全力构筑全省沿边开放新高地。

  一是做大对外贸易。不断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试点“一口岸多通道”管理,大力推进“智慧口岸”建设,完善中越双边农副产品“绿色通道”,扩大口岸功能的辐射面和覆盖面。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围绕“减单证、优流程、提时效、降成本”,提高出入境作业效率。鼓励引导现有外向型企业扩大直接对外贸易,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快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探索“互联网+边民互市”新模式,加快推进河口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持续推进贸易平台建设,办好中越河口(老街)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扩大展会规模,提高参展产品技术水平,促进贸易经济交流。“十四五”时期,力争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

  二是做大加工贸易。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红河综保区等平台优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和加工贸易转移,进一步壮大加工贸易发展主体。围绕推动红河综合保税区加工贸易增量提质发展,着力引进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大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和加工链条,吸引配套企业落户园区,着力打造我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

  三是做大跨境电商。扎实做好跨境电商企业备案登记、人才培训和统计监测系统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加快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和公共海外仓等平台建设。完善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管理模式,优化跨境电子商务海关进出口通关作业流程。结合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改革试点任务,探索“互联网+边境贸易”,培育“边境贸易+落地加工+电商网货”产业,不断推动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构建独具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特色的电商新业态。

  四是做特改革创新。围绕“沿边”“跨境”特色,全力推动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归纳总结形成改革试点经验,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鼓励重点产业创新成果转化落户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红河综保区、蒙自经开区,着力培育外贸产业集聚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活力。

  新华社记者:红河州在“十四五”期间,将采取哪些有力措施,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

  中共红河州委统战部副部长、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何玉才:

  我州于2019年12月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目前,共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3个,示范单位4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5个、示范单位293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3个,州级命名849个示范单位、教育基地28个,全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州委、州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着力健全五项机制、夯实六个基础、作出六个示范,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成果。“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州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自治州永恒的工作主题,推动示范创建工作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和依法治州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全民共创、全民共享,让各族群众在示范创建中得到更多实惠。一是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夯实示范创建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顺和谐工作责任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广泛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让“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在红河大地充分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思想基础更加牢固。二是推动示范创建工作不断提质扩面,夯实示范创建的社会基础。弘扬新时代“红河奔腾、奋勇争先”的红河精神,不断创新示范创建的方法和载体,善作善成,以“6+N”创建为主阵地、主渠道,深入开展州、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创,推动示范创建工作走深走实,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示范带、示范圈、示范联盟,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示范创建工作由“创建模式”向“示范模式”转变,夯实示范创建的社会基础。2021年力争把元阳县、河口瑶族自治县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个旧、蒙自、金平、绿春、开远、红河、建水、泸西等8个县市争创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蒙自市争创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十四五”期间,力争13县市均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示范单位5个以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个以上;创建3个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8个、示范单位80个、教育基地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2个以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机构2个。州级命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2个、示范单位500个、和谐寺观教堂25个、教育基地20个,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机构14个、教育基地30个、示范学校30所。通过不断提质扩面,全州共创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13个、示范单位9个以上、教育基地2个以上,和谐寺观教堂6个,3个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73个、教育基地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2个以上、研究机构2个;州级命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349个、教育基地48个,和谐寺观教堂170个,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机构14个、教育基地30个、示范学校30所,着力推动创建工作不断扩面,示范作用不断提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三是以规划为引领,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夯实示范创建的物质基础、文化基础。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根据《中共红河州委关于制定红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组织编制好红河州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规划(2021至2025年)、红河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规划(2021至2025年)、红河州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规划(2021至2025年)3个“十四五”专项规划,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描绘美好蓝图,着力推动以城镇为中心、以小康示范村为节点、辐射周边边境地区的强边稳边富边新格局,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计划将全州49个抵边行政村全部建成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共涉及541个自然村,其中,255个抵边自然村;依托鸡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统筹推进鸡街沙甸一体化规划建设。抓好“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民族文化抢救保护、民族教育体育等工作,进一步夯实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四是不断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治理效能,夯实示范创建的法治基础。聚焦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顺和谐、强边固防“三项重点”,强化民族宗教工作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努力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治理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践行《新时代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爱国公约》,把维护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变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不断拓展示范州创建成果。坚持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顺和谐,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善用法律手段解决示范创建中遇到的问题,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夯实示范创建的法治基础。

  经济日报记者:红河州将如何大抓产业,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推动全州高质量发展?

  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张波:

  首先,“十四五”期间,我州将重点围绕壮大支柱产业和发展优势产业,扎实做好大抓产业工作

  围绕千百亿级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以产业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大力扶持产业链延伸发展,不断壮大支柱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实施产业发展“双十”工程。

  第一,壮大支柱产业。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重点围绕烟草、先进制造、有色金属及新材料、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壮大支柱产业。烟草产业方面。围绕全产业链巩固烟草产业的支柱地位,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全州核心烟区规划落实和土地流转力度,实现烟区稳定、烟田优化、烟农增收,持续巩固提升红河烟叶质量、品牌和影响力。巩固提高红河烟草在云南烟草优质原料基地的地位,确保20万担的种烟县市4个以上、万担以上的种烟乡镇40个以上。到2025年,卷烟年销售量达到16万箱左右,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先进制造业方面。协调推动红钢技改扩能、蒙自绿色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启动实施红河州化工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开远解化厂搬迁入园,推进中铝50万吨绿色水电铝材项目落地投产,推动绿色铝材精深加工,打造铝产业集群。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方面。加强上游矿产资源的勘查和整合,优化产能布局,支持冶炼企业充分释放锡、铝、铜、铅、锌等产能,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积极支持云锡集团发展,打造成为世界锡产业链链主企业。全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全力突破高纯锡、铟等有色金属制备技术瓶颈,重点发展锡基、铟基、铝基、铜基等新材料,形成以氧化铟锡(ITO)、高纯铟、高纯砷、铜箔、三元锂等光电子、微电子和储能新材料为主,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方面。坚持设施化、数字化、有机化发展方向,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思路,以育龙头、建平台、创品牌、拓市场、扩影响为着力点,持续打造蔬菜、水果、花卉、梯田红米、中药材、规模养殖等六大产业。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持续做大做优石屏豆腐产业,推动南部山区茶产业发展。

  第二,发展优势产业。重点围绕电子信息、绿色能源、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等产业,不断加快产业发展步伐。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基于现有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础,抓实强链延链工作,培育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电子元器件产业,持续做大电子终端产品产能,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做大代工制造规模。纵向延伸产业上下游,上游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关键元器件生产企业等产业转移,下游积极引入一批电视、显示器、移动终端等相关终端设备制造企业,打造“材料、器件到装备”的产业链。绿色能源产业方面。扩大绿色能源产业规模,统筹平衡能源供需、品种开发利用,加快推进风电装备产业园、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推动形成水、火、风、光并举的能源供应格局,推进绿色能源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润鑫、涌鑫、涌顺等企业稳产达效,引入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绿色铝材精深加工和光伏制造企业,积极发展载能工业和新能源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方面。深入推进“旅游革命”,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昆玉红旅游文化带,做强滇南文化旅游经济带,打造“滇南最美乡愁之旅”,用活用好“哈尼梯田”世界级品牌并争创国家5A级景区,加大滇越铁路、个碧石铁路及沿线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利用。以“一部手机游云南”、全域旅游示范区、半山酒店、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和历史文化街区等建设为抓手,提升“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天然氧吧”文化旅游质量、品牌、影响力。现代服务业产业方面。依托滇南综合交通枢纽和“三区”平台优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跨境物流、冷链物流、智慧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内外联通的重要物流枢纽、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统筹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拓展医疗服务新领域,发展健康养生产业,促进全州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丰富和完善金融、保险服务体系。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立足我州生物资源优势,巩固提升中药材种植水平,大力发展灯盏花、南板蓝根、砂仁、重楼等地道药材为基础的特色创新中药研发,创新发展民族医药。加大力度发展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其次,全力打好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挥优势、聚焦重点,全力打好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绿色能源、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为红河州建成云南绿色发展的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打好“绿色能源牌”方面。充分发挥绿色清洁能源发展优势,在全州形成风光水火和燃气互补的“五位一体”能源供给结构。持续推进绿色能源战略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争取把红河建成全省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基地、能源安全保障基地、国际能源枢纽前沿,加快红河州绿色清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持续推进永宁、弥勒西、剑角峰、仙人洞坡、猴子山等5个风电基地项目建设。二是打好“绿色食品牌”方面。全力落实好省委提出的“一二三行动”,大力发展“一县一业”,聚焦种子端、电商端,坚持设施化、数字化、有机化发展方向,不断强化“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拓市场、建平台、解难题”等措施,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加快推进红河州花卉产业园、弥勒绿色食品加工园等项目建设。三是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方面。瞄准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方向,聚焦“文、游、医、养、体、学、智”全产业链,进一步明晰“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内涵是健康生活、健康产业,载体是“目的地”,支撑是具体的项目。推动健康产业与旅游、康养、体育、文化、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着力抓实“双十”工程建设工作

  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围绕千百亿级产业发展方向,重点推进实施100个单个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培育引进100家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独立法人企业。同时,建立“优胜劣汰”年度动态调整机制,突出精准施策、对标提升,成熟一批、实施一批,滚动形成以大项目带动、大企业引领,支撑大产业发展的格局。

  中新社记者:红河州在“十三五”期间提出了“县县通高速、南北通航空、州府通高铁”的交通建设发展目标,在“十四五”规划中,红河州将怎样在建设交通强州上作出更进一步的谋划?

  红河州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车文华:

  “十三五”以来,围绕“县县通高速、南北通航空、州府通高铁”目标,举全州之力,大干快上,全州综合交通建设取得历史性巨变。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成倍增长,预计完成1636亿元,是“十二五”的4倍;高速公路跨越红河南岸的梦想终成现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突破1000公里,比“十二五”末几乎翻了一番;结束了没有高铁的历史,昆明至蒙自至河口实现开行“复兴号”动车,弥蒙铁路进入全线铺轨阶段;历时21年,红河蒙自机场终获批复并正式开工建设;农村公路累计硬化1.05万公里,是“十二五”的6.4倍,全州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通客率、通邮率均达100%,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和边境地区的交通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州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第一,主动服务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战略。以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交通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把红河建设成为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为服务红河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紧扣全州高质量发展主题,对标全州“十四五”发展目标,抓住实施交通强国、交通强省等重要机遇,科学编制并启动“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推动综合交通发展目标从“县县通高速、南北通航空、州府通高铁”向“邻县通高速、邻州通铁路、南北通航空、州府强枢纽”不断跨越,着力构建北融滇中、南联越南、东接两广、西通缅老的综合交通网络格局,努力实现全州交通运输服务由“走得了”向“走得好”发展。

  第二,努力推动实现“邻县通高速”目标。在全面建成蔓金、元绿、建(个)元、弥玉、勐江绿5条“十三五”续建高速的基础上,规划新建12条、677公里高速公路,不断构建“三纵三横一边十连”高速公路网络,形成多层次、高标准、广覆盖、便捷化的快速公路网络。

  第三,努力推动实现“邻州通铁路”目标。以通东西、强南北为抓手,力争在2022年弥蒙铁路建成通车的基础上,积极规划并力争启动建设文山至蒙自铁路、曲靖至泸西至弥勒铁路、弥勒至玉溪至楚雄城际铁路、蒙自至普洱铁路、建水至石屏至元江铁路5条干线铁路,以及3条铁路专用线。

  第四,加快实现“南北通航空”目标。加快推进红河蒙自机场建设,力争元阳民用机场在2021年实现开工、弥勒通用机场在2021年一季度试飞通航。

  第五,努力推动实现“沿边国道高等级化”目标。在加快推进续建项目国道219李仙江至绿春段改造工程的基础上,规划改扩建国道219绿春至金平段、国道219个旧蔓耗至屏边新桥河段等一批干线路网改造工程,力促全州整个沿边国道均实现高等级化。

  第六,努力推动实现“50户以上自然村100%通硬化路”目标。推动农村公路通硬化路项目持续向自然村延伸,努力实现50户以上自然村100%通硬化路,完成一批通乡镇公路的提质改造,服务全州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第七,努力推动实现“州府强枢纽”目标。依托公路、铁路、机场等高速快捷的立体外联交通体系,以及有轨电车、城市公共内联交通体系,把红河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成为滇南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同时,积极规划并力争启动建设弥勒、元阳等一批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

  中国日报记者:州委八届八次全会提出巩固提升红河工业发展优势,围绕“两型三化”红河州“十四五”期间工业怎么发展,方向和重点是什么?

  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局长 姜伟:

  “十三五”以来,红河州持续推动“大抓工业”,“新型工业强州”取得重大突破。一是总量有扩张。预计2020年全州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570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0%,对GDP的增长贡献率突破30%。预计2020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突破1210亿元,“十三五”期间实现翻番目标,2019年在GDP占比超过50%。二是结构有优化。预计2020年全州制造业增加值386亿元,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电子信息制造业从无到有,而且成为第二大工业支柱产业,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三是质量有提升。尤其是在绿色发展方面有新的突破,预计“十三五”期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四是基础更牢固。持续加大投入,强化平台支撑,促进“两化融合”,创新发展机制,探索“会议协调、并联审批、互不前置、负面清单管理”的工业项目落地模式,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红河速度”,形成了全州上上下下“大抓工业”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

  进入“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经济的着力点将放在实体经济上,“十四五”时期将会是红河州工业发展的春天,我们将面临重大机遇,也将作出更大贡献。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以“两型三化”为方向,突出抓好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坚持存量和增量一起抓,一方面巩固提升传统产业,让“老树发新芽”;另一方面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让“新树长强枝”,以更大气魄促进“新型工业强州”建设突破见效。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第一,聚焦“三张牌”打造优势产业。立足红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全省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中找准红河工业的切入点。绿色能源方面,重点瞄准绿色铝材聚焦突破,积极争取扩大产能、延伸产业链,千方百计引进铝深加工企业、打造铝产业集群。绿色食品方面,进一步做大做强肉制品加工产业,加快发展果蔬加工和功能饮料产业,积极发展石屏豆腐、蒙自过桥米线等特色食品加工业,聚力打造弥勒全省绿色食品加工中心。

  第二,重塑支柱产业发展新优势。坚持以“两型三化”为方向,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重点:一是全力推动有色金属向新材料产业延伸,二是重塑烟草产业新优势,三是促进能源、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全面转型升级,从而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真正实现优势再造。

  第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发挥潜在优势、后发优势,借新一轮产业链重构机遇培植新兴产业。重点:一是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强链补链,打造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二是依托灯盏花、南板蓝根等生物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三是以新能源汽车以及相关配套产业为切入,培育先进装备制造业。

  第四,推动形成“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强大合力。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施工业振兴行动和产业链提升计划,进一步完善工业发展的领导机制、政策机制、投入机制,以及保障机制,强化核心要素保障,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努力提升红河工业发展的质量、品牌和影响力。

  云南日报记者:州委八届八次全会已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目标建议,红河州将采取哪些有力措施,确保“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中共红河州委副秘书长、州委办公室主任 赵力:

  红河为确保“十四五”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如期实现,将重点采取以下4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实见效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严格落实党委(党组)第一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工作要求落细落实落到位。

  第二,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一体推进制度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完善落实州委常委会、州委专题会、州委财经委员会定期研究经济工作制度,认真落实州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等工作制度,健全州委常委和副州长、各县市和州级各部门党委(党组)推进重点工作重大项目情况向州委报告制度,健全月调度分析研究经济工作制度,切实把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着力破除影响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完善任务分工、督促检查、情况通报、监督问责等制度,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党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为推动红河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第三,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各领域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强化干部能力建设,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持续增强“八种本领”,提高“七种能力”,不断提升工作的质量、品牌、影响力。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败,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大力弘扬“红河奔腾、奋勇争先”的新时代红河精神,持续锤炼州委倡导的“七种作风”,持续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为红河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第四,全力推动红河“十四五”规划落实见效

  全面落实州委八届八次全会部署要求,科学编制好州、县市、乡(镇)“十四五”规划纲要,配套编制好各部门各行业专项规划,健全以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明确全州各级各类规划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任务目标和办法举措,压实各级各部门和具体责任人责任,确保规划高质量。健全完善落实规划的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中的动态监测、中期评估、总结评估机制,提升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约束力。健全完善规划实施督查考核机制,建立与规划目标任务高度衔接协同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考评体系等,充分发挥督查考核指挥棒作用,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牢固树立全州“一盘棋”思想,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完善协调各方工作机制,把各领域各行业各方面劳动者、企业家、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调动起来,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有效组织起来、动员起来,把各方面力量切实号召起来、凝聚起来,汇聚起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的磅礴力量,确保红河州“十四五”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顺利实现。

白茹:

  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内容重要、信息量大,请各位记者朋友们深入挖掘,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好全会的重要精神,解读好《建议》的重要内容,让全会精神走进千家万户、传遍红河大地。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阅读下一篇

红河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第五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