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新闻发布>州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

红河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屏边专场

文章来源:红河州政府新闻办

发布日期:2019/09/30 10:40

浏览次数:

  9月17日上午,红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红河展览馆举行“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红河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屏边县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州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毛丽主持新闻发布会

州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毛丽:

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红河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十场发布——屏边专场新闻发布会。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他们是:中共屏边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李雄文先生,屏边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汪晋云先生,屏边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秀英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法制报》、《云南经济日报》、《云南加油报》、今日头条、新广网、《红河日报》、红河广播电视台、屏边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朋友们。欢迎你们!

  今天的发布会有两项议程。

  首先,请中共屏边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李雄文先生发布新闻。

中共屏边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李雄文发布新闻

中共屏边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李雄文: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在此向大家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屏边苗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首先,我谨代表中共屏边县委、县人民政府和16万屏边县各族人民,对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屏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关心和支持以及对屏边的报道、推介表示衷心感谢!

  屏边县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州东南部,境内聚居着苗族、汉族、彝族、壮族、瑶族等17个民族,总人口16万人,其中,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8.42%,是全国5个苗族自治县之一,是云南省唯一的苗族自治县。这里“寒冬腊月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季春”,这里拥有纯净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和干净的土壤,被誉为中国最南端的春城,今年成功创建为“中国天然氧吧”。“百年铁路、千年苗寨、万年火山、亿年桫椤”,时间的长河孕育了屏边这座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美丽县城。

  70年栉风沐雨,70年春华秋实。屏边县已走过56个春秋岁月,在党中央和省、州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屏边历届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发精神,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昂扬姿态,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在各个领域深耕厚植,自1950年解放至1963年划疆建县,到今天基本建成滴水苗城特色小镇,屏边正以其精彩蝶变书写时代答卷,阔步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70年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我们锻造了从百废待兴到蓬勃进步的“屏边发展速度”

  屏边县是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屏障,也正因如此而得名“屏边”,意为“边疆屏障”。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屏边担负了长达40多年的支前战备任务,为国家边境安全稳固作出了特殊贡献,直至90年代中期才转入经济建设。新时代孕育屏边发展新机遇,新思想激发屏边前行新动能。面对“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课题,屏边县立足自身实际,在充分保护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前提下,坚持走高原特色生态农业致富的道路,始终将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作为农户增收致富的最主要抓手,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产业化”原则做特色、打品牌。近年来,大力实施以屏边荔枝、屏边猕猴桃、枇杷为主的种植业“十百千”特色农业产业工程,大力巩固提升传统的速生杉木、桤木、林下草果及砂仁为主的“百万亩”绿色产业。目前,全县累计已发展水果种植39万余亩,其中,荔枝6.6万亩,猕猴桃6.3万亩,枇杷7.7万亩,香蕉、菠萝等其他水果共19万余亩;猕猴桃注册商标11个、有机食品转换认证9个、专利授权2项、发明专利9项;“屏边荔枝”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绿色食品认证,“屏边荔枝”“屏边猕猴桃”多次荣获全国金奖。同时,屏边县高度重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全县以药用砂仁、红豆杉等为主的药材种植面积达53万亩;大围山生态养老养生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也是近年来屏边县大力探索的发展新道路,2019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55.44万人次,同比增长16%,实现旅游总收入6.14亿元,同比增长14.14%。

  经过多年的团结奋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963年自治县成立时的730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35.67亿元,增长了483倍;人均生产总值由95.9元增加到23034元,增长了235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43.5万元增加到1.68亿元,增长了386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90.9万元增加到17.07亿元,增长了1877倍。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正向着高质量、可持续的道路不断迈进。

  ——70年凝心聚力,绝对贫困逐步消除,我们见证了从贫困落后到全面小康的“苗岭脱贫新实践”

  由于战争的原因,加之受自然条件制约,屏边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1994年被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贫困县,2011年被列为全国592个、云南省88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2018年底,全县累计实现21个贫困村、75154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74.3%下降至15.52%。为兑现“2019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1.5%的承诺,我们举全县之力,抱定战则必胜的信心,下定破釜沉舟的决心,誓师立令、尽锐出战、全线出击。

  “奋进正当时、逐梦惟笃行”,我们以“钉钉子”精神和“绣花”功夫,一鼓作气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围绕农户增收,大力发展致富增收产业,鼓励转移就业,目前基本实现了村村有林(木)、户户有果(树)、家家有畜(禽)目标;同时,加大转移就业力度,出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鼓励政策,引进人力资源中介机构,搭建劳务输出平台,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21477人。突出抓实住房安全保障,加快改造进度,本月底前可实现农村危房清零目标。此外,在上海市徐汇区、中信集团和省委组织部、省国安厅、省中医医院等4家省级挂联单位以及31家州级挂联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目前,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我县绝大部分指标已达到脱贫标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打赢打好这场脱贫攻坚大会战。

  ——70年赶超跨越,城市面貌换新颜,我们雕琢出从破旧杂乱到干净宜居特色的“美丽县城”

  屏边县城坐落在大围山国家公园脚下,青山环抱、绿水相依,可谓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城市建设十分滞后,让身处其中的人们回忆起自己的家乡时除了“破旧杂乱”的印象外无从忆起,“记不住乡愁”,整个县城深藏在大山深处,显得平淡无奇、没有吸引力。屏边县委、县政府决心改变现状,从2013年提出“一个精品、两个示范、三个特色”的发展思路,其中“一个精品”就是要建设一座苗族风情浓郁的精品县城。

  屏边县立足实际,充分挖掘苗族文化内涵和潜力,以苗族文化和生态文明为着眼点,以改善县城风貌和人居环境为落脚点,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改造建设、全方位加强管理,以“山、水、林、苗、城”为设计理念、“蓝脉绿网•宝石项链”为设计主线、遵循“城景一体化”和“产城融合”原则,以“美丽苗乡•风情屏边”为城市建设主题,秉持“突出苗文化、做足水文章、发挥绿优势、挖掘山潜力”的建设理念,着力打造一座干净、宜居、特色的“美丽县城”。

  整个县城的建设从谋划到启动实施,充分考虑了屏边县独特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把整个县城建设作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来打造。通过3年的努力,投资2.53亿元对老城区主要街道沿街面、重要节点周边共752幢53.3万平方米的建筑实施风貌改造,并颁布实施了《屏边苗族自治县城市管理条例》,让屏边县城市建设、管理有法可依。同时,“一心八寨”“一河五景”滴水苗城新城片区崛地而起,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平方公里扩大到4.3平方公里,这里生态环境优美,人文特色鲜明,集观光游览、文化展示、民俗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是“美丽苗乡·森林屏边”的缩影,构建了一个“慢、静、闲、养、探、创”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整个屏边县城的打造都按照“城景一体化和产城融合”的规划建设思路,充分融入屏边特有的苗族文化、边地文化和森林文化特色,将县城作为5A级景区来进行规划建设。按照“苗文化+旅游”“苗医苗药+健康”“健康+旅游”的产业发展思路,让县城每一个重要组成单元都有“路线图”和“施工图”,全力打造世界苗人向往的故里,千年苗文化绽放的故乡。

  同时,屏边县充分总结推广县城建设的经验,在全县范围内奋力推进“精致集镇”和“精美村庄”建设。将“屏边苗式”建筑风格向乡镇、村庄延伸,突出地域民族特色风貌。依托乡集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增加集镇人口。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实施净化、洁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着力打造极具民族特色的精致集镇。做实做细“精美村庄”。科学合理划定村庄建设范围控制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村庄文化、产业、景观、特色、改造提升等进行系统规划。在全县范围内着力建设一批彰显民族特色文化,山清水秀、村容整洁、民风淳朴的美丽村庄。积极组织开展“最美集镇、最美村庄”创建活动,推动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70年持之以恒,多城共创同筑生态文明,我们守护着从无人问津到流连忘返的“美丽苗乡·森林屏边”

  屏边县拥有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县城就坐落在大围山原始森林脚下,年平均气温16.3℃,年平均降雨量1650毫米,森林覆盖率60.31%,年平均相对湿度86%,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均为100%,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年均达2331个以上,2019年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作为全国第一批54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屏边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早在十一届县委,就确立了“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本届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实现“美丽苗乡·森林屏边”华丽转身的战略定位,紧紧依托资源优势,明确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有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守住绿水青山”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确立“山、水、林、苗、城”五位同构的理念,着力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三生空间”,探索出一条“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有效保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屏边特色的生态文明道路,倾力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尤其是近年来,屏边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做好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治理;加快推进城市生态修复、面山生态修复,着力打造了牧羊河溪流湿地公园,加大河道治理和城市水体景观建设力度,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省级生态文明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森林县城”等殊荣,着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全县7个乡镇均成功创建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创建了4个省级绿色社区、4所省级绿色学校、68个州级生态文明示范村、6所州级绿色学校,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以创建活动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已成为屏边工作的特色,成为激发屏边干部干事创业激情的抓手。同时,在各种创建活动中群众真切体验到了各方面的变化,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也得到增强,群众参与各种创建的积极性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把好山好水还给群众,把青山绿水留给后人,让民风、民俗、民居成为鲜活的乡愁,让子孙后代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已成为屏边县委、县政府及各族群众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近年来,屏边县委、县政府在充分保护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和培植高原特色农业、休闲旅游、养老养生等生态经济,实现了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产业全覆盖,实现了户均达10亩以上绿色产业的目标。随着“森林屏边”理念的深入人心,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践行 “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坚定不移爱绿植绿护绿”理念,植树造林已经成为群众的一种自觉行为。目前,全县人工造林已达到100万亩,公益林达到113万亩。群众也从传统的“植树为卖钱”的观念转变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共识。

  ——70年初心不改,民生福祉实现历史跨越,我们谱写了从麻布粗粮到岁月静好的“屏边幸福篇章”

  屏边县地处山区,境内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9.6%以上,山高坡陡,交通闭塞,经济发展缓慢,是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的“边塞”之地。70年来,屏边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始终牢记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经历了出行靠人背马驼的过往,历史将铭记苗岭大地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艰苦奋斗历程,在党的光辉照耀下,苗家人民以滴水穿石的毅力和韧劲开拓了一条跨越发展之路,昔日贫穷荒凉的“大窝子”旧貌换了新颜。

  转战经济建设后,屏边不断深化改革,掀开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纪元,道路交通、农田水利、教育事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屏边县抢抓“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大力争取项目资金完善县内路网建设,从全县境内没有一条柏油路,到现在全县76个行政村道路全部硬化,全县共有公路270余条2000余公里。屏边县是红河州最早通铁路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全长854公里的滇越铁路屏边境内就有76公里。泛亚铁路东线的建成通车,使屏边县全面告别米轨铁路进入铁路电气化时代;蒙屏高速公路将在明年建成通车,屏河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稳步开展,屏边县的交通制约瓶颈将得到历史性全面突破。水利设施方面,全县从“十五”中期开始,先后完成10余条中小型灌溉沟渠的建设工程,全县供水总量至2018年已达3867万立方米;全县在建或建成水源工程12件,水库总库容1909.92万立方米,全县年蓄水量350万立方米,有效促进和保障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全县教育、医疗事业也得到飞速发展,截至2018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3所,在校学生20033人,专任教师1600人,分别比1963年设立自治县时增长了9.21%、4.7倍和10.1倍;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4个,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37人,实有病床651张,分别比1963年增长了13.85倍、13.5倍和7.1倍。2018年,屏边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居全省第29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70年携手并肩,民族团结绽放幸福之花,我们谱写了各民族团结奋斗、同舟共济的“民族团结赞歌”

  屏边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屏边各族儿女冲破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于一体的发展桎梏。屏边历届县委、县政府面对贫穷落后现状,不气馁、不畏难,以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锐气,以赶超跨越、同步小康的志气,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特别是2013年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紧紧围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共谋发展、共同奋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70年的生动实践,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更为我们带来2018年成为全州唯一获得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的荣誉。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创建成果,我们“永远在路上”。

  历史于时序更替中前行,梦想在砥砺奋进中实现。屏边70年的历史巨变,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一个城市每一刻奋斗的现在,都是为了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向着完成脱贫摘帽、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不断奋进,干出赶超发展的新成效、闯出跨越发展的新天地,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谢谢大家!

州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毛丽:

  感谢李雄文县长的发布。下面,请记者提问,在提问题之前请提问记者自报所在媒体名称。

《云南日报》记者:

  屏边的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如何?能否按期兑现“2019年整县脱贫摘帽”的诺言?

屏边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汪晋云:

  屏边县受历史条件制约,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2011年被列为全国592个、云南省88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2012年全县贫困发生率为74.3%。屏边县委、县政府面对贫穷落后现状,不气馁、不畏难,以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锐气,以赶超跨越、同步小康的志气,以脱贫攻坚、舍我其谁的勇气,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为县委、县政府的最主要任务,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党的十八大以来,屏边县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狠抓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为2019年顺利实现全县脱贫摘帽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紧扣一个标准

  所谓一个标准就是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把脱贫攻坚工作做深做实做细。我们在实现了贫困对象收入清、产业就业清、住房安全清、教育保障清、医疗保障清、饮水安全清“户户清”的基础上,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全面打好产业、就业、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五场硬仗”,进一步夯实了脱贫根基。同时,我们结合每月入村走访主题,常态化抓实“户户清”作战图,列出户、村短板问题清单,逐项制定落实解决措施,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让“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到户到人。

  二、践行一个承诺

  这个承诺就是要向上级党委、政府和全县各族人民兑现2019年全县实现脱贫摘帽退出的承诺。为此,今年5月28日,屏边县举行了脱贫攻坚誓师大会,立下军令状,吹响冲锋号,向脱贫攻坚大会战发起总攻。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真正做到了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全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没有退路的大会战,以“不破楼兰终不还”决心坚决践行承诺。

  三、做到六个强化

  我们强化作风建设,一线压实攻坚责任。坚持“一线工作法”,完善充实脱贫攻坚指挥系统,抽调了56名业务骨干充实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并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驻村工作队总队长、副总队长5名县级领导坐镇指挥,将脱贫攻坚指挥部真正建成参谋部、司令部、作战部。同时,在选派298名驻村工作队员的基础上,派出606名脱贫攻坚“组长助理”进驻全县76个村委会831个村民小组,重点包发现问题、包解决问题、包卫生整洁、包讲清政策、包举证迎检,将攻坚责任落实到户到人。全县35名县级领导挂乡包村深入一线指挥,17个行业部门深入乡村一线分兵把口,4个省级单位、31个州级部门挂联干部也经常深入挂包村、挂包户了解情况,发挥部门资源优势,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强化资金整合,提高脱贫质量。今年以来,我们共整合四批财政涉农资金累计4.2亿元,下达实施项目462个;争取到沪滇扶贫协作帮扶资金和中信集团定点扶贫资金共计5890万元;“万企帮万村”29家企业与18个村委会结对帮扶,融资9680余万元,通过产业、就业、公益、技能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6146人。通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我们农村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产业覆盖等方面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了脱贫质量。我们强化产业扶持,稳定增收后劲。产业是农村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我们立足千家万户全覆盖的目标,根据不同的海拔带,在巩固提升全县种植业“十百千”工程的基础上,持续加大对农村贫困群众的产业扶持力度,制定了产业扶持政策、产业发展小额信贷政策等,鼓励农村贫困群众通过自身努力发展产业,逐步实现增收致富。目前,全县累计发展屏边荔枝7.32万亩,猕猴桃7.08万亩,枇杷8.63万亩,香蕉、菠萝等其他水果累计18.22万亩;发展传统的速生杉木、桤木、林下草果为主的“百万亩”绿色产业和砂仁、黄精等中药材种植产业136万亩;发展生猪养殖13.5万头,家禽养殖110万羽。基本实现了农村贫困群众产业全覆盖目标。我们强化就业引导,壮大收入支撑。农村群众有句话叫做“转移就业一人,脱贫致富一家”,由此可以看出转移就业是实现群众增收致富、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也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出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鼓励资金政策,并安排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鼓励转移就业;实施就业扶贫劳务合作办法,搭建“基层党组织+农村劳务合作社+人力资源服务中介机构+建档立卡劳动力”效益共享劳务输出平台,县级整合投入100万元就业扶贫劳务合作金,按照保贫困户收入稳定脱贫、保村集体经济增收、保村组干部待遇提高的“一金三保”运行。2016年以来,共组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36423人次,累计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21477人。其次,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等贫困人群,我们积极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三无”人员就业脱困,2016年来,共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1665个。建成就业扶贫车间10个,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5人。还有就是积极鼓励创业促进就业。通过提供创业指导、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方式鼓励、扶持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通过创业实现就业。2016年来,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05万元,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229户创业。我们强化“四个保障”,巩固民生基础。抓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学有所教是落实“三保障”工作的重要方面,我们始终将控辍保学作为重中之重的大事来抓紧抓实,在县级成立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在各乡镇成立教育扶贫工作组,抽调精兵强将对辍学失学学生进行强化劝返;抓实住房安全保障,结合我县的实际,制定了“四类对象”和“非四类对象”两个农危改实施方案,坚持时间进度服从于安全质量的原则,及时组建41人的质量核查工作组驻乡入户开展地毯式核查、验收,确保所有房屋达到“安全稳固,遮风避雨”。抓实基本医疗保障,2016年以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参保率均实现100%;抓实七类重点人群保障,开展了残疾人户、重病户、教育负担过重户、独居老人户、收入不达标户与民政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信息数据进行比对,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我们强化党建引领,夯实脱贫基础。建成村级活动阵地503个,实现村民小组党支部全覆盖;提高待遇调动村组干部积极性;为全县76个贫困村分别安排30万元发展资金,采用购买优质资产,形成资产性收益和入股公司等方式为村集体经济注入强大动力;对39个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整顿,培训农村党员、村组干部、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明白人”“带头人”10754人次,带动2621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四、激发两个动力

  就脱贫攻坚工作而言,我们经常强调的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激发我们驻村工作队员和挂钩帮扶干部的内生动力,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真正把责任压实、政策落实、工作抓实。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阶段,没有任何借口、没有任何退路。为此,我们着力激发驻村工作队员和挂钩帮扶干部的内生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按照脱贫攻坚“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要求,制定了屏边县脱贫攻坚“七个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干部攻坚责任。同时,我们坚持以脱贫攻坚干部作风建设为主线,制定了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办法——《屏边县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屏边县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五项工作机制》《屏边县乡镇和县级部门党政正职抓脱贫攻坚工作十条规定》等相关规定,倒逼我们的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挂包责任人的工作潜力,倾注真情实感,与群众建立深厚感情,对挂包的贫困户要拿出认穷亲戚的态度,当自家人相处,把贫困群众的事当自家的事来干,提高贫困群众对帮扶成效的认知度、认可度和满意率。其次,我们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作为解决思想脱贫的第一要素来抓。在全县76个村委会推广建设“爱心超市”,组织宣讲团深入村组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宣讲活动,编排脱贫致富节目,选树6户光荣脱贫户典型,组织群众外出学习产业发展、环境卫生整治等,“三讲三评”更增强了群众幸福靠奋斗、实干能致富的意识。

  目前,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收入方面:截至8月底,全县预脱贫户中人均纯收入全部达到3800元以上。住房安全方面:截至8月底,全县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未真实入住68户,易地扶贫搬迁全部真实入住。义务教育方面:预脱贫户中无涉及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教育资助政策全面得到落实。基本医疗方面:预脱贫户全部达标。安全饮水方面:截至8月底,全县预脱贫户中未解决饮水安全的有61户。其他方面:村级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已达标,贫困人口实现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贫困村交通、电力、广播电视、网络宽带、医疗设施、活动场所建设等方面均已达标。下一步,我们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和省、州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力争实现年内脱贫退出55个贫困村、18930人以上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5%以下目标。为此,我们信心百倍、希望满满,以年内兑现“2019年整县脱贫摘帽”诺言,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春城晚报》记者:

  刚才提到屏边2018年是红河州唯一一家获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荣誉称号的县(市),今后将从哪些方面做好巩固提升工作?

屏边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秀英先生:

  屏边县在州内率先荣获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称号,是历史积淀的必然,也是屏边各族儿女奋力拼搏的结果。

  屏边是历史上“古丝绸之路”的途径地,是中、法、越文化最早的交融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碰撞,随着苗族、汉族、彝族、壮族、瑶族几种世居民族千百年繁衍发展进程的演变,屏边这块热土上的民族文化底蕴愈加深厚,影响愈加深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嘱托,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于2018年获得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荣誉称号。

  创建成功后,为抓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后半篇文章,我们始终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永恒的工作主题,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制定下发了《屏边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巩固提升实施方案》,以“永远在路上”的精气神,锁定目标、细化措施、强化落实,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

  我们紧紧围绕红河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三大”工程(一把手工程、普惠工程、凝心聚力工程)、“两项机制”(部门联动机制,共建共创机制)要求,把巩固提升创建成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形成县、乡、村“三级同创”工作格局。半年累计开展各类学习培训150余场次,干部群众受教育达5万余人次。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画摄影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民族团结专题党课宣讲等各种创建活动,使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让“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五个维护”理念家喻户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一是推进党和国家民族政策落实落细落地。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普及民族基本知识,不断提高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适时对乡(镇)村、部门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严格按照中央机构改革要求,健全了民族工作机构,使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所占比例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大体相适应。

  二是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坚持将巩固提升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美丽县城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森林城市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多方发力、全面推进;继续完善经费保障、目标考核、监督检查、舆论宣传、部门联动、共建共创等机制,完善了《屏边苗族自治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暨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实施方案》《工作流程》《考核办法》等制度拓宽了创建载体,丰富了创建内涵,巩固了创建成果。

  三是共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尊重差异、增进共性,着力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平台。积极吸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到屏边经商、务工、就业,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屏边留得下来、融得进来、富得起来,各族群众在交往中相知,在交流中相惜,在交融中相亲。凝聚共识,增进一体,广泛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活动,充分利用苗族花山节、壮族花米饭节、彝族火把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节庆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宣传活动。把尊重保护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与传承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有机结合,促进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交流、相互吸收、兼收并蓄,凝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

  四是依法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着力开展“七五”普法,定期举办各类民族政策法规培训班,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知晓我国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在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时,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依法保障各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n”活动。在原有民族团结创建“九进”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了民族团结进步“进景区”创建活动,下发了《屏边县落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2019年工作要点》,在巩固提升原创成果的基础上,完成更多各级典型示范创建。

  在下一步巩固提升工作中,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坚持问题导向,以更高的工作标准、更强的工作力度、更实的工作作风,深入持久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把屏边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标兵,谱写好新时代屏边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云南加油报》记者:

  绿色是屏边最大的发展优势,不久前还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依托良好生态资源禀赋,屏边如何续写绿色崛起新篇章?

中共屏边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李雄文:

  就这个问题,我想先向大家展示两组数据。

  第一组是屏边县自然资源监测数据:目前,在屏边县19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境内最高海拔2590米,最低海拔154米,立体气候明显,年均气温16.5℃,年均降雨量1650毫米,湿度86%,年均日照1555小时,森林覆盖率60.31%,林木绿化率69%,县城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达21.03平方米,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6.5%。动植物基因库大围山带你走进一片没有受过第四世纪冰川袭击的原始森林,县城全年负氧离子浓度稳定在每立方厘米2331个以上,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堪称“生长在森林中的城市”“中国最南端的春城”。

  第二组是屏边县生态创建荣誉数据:作为全国第一批54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2013年12月,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2016年2月,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2017年11月,“省级生态文明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考核验收,现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生态文明县”;2018年12月,“省级森林县城”创建工作通过省级专家组验收并公示完成,现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森林城市”;2019年7月,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成为红河州第一家,滇东南迄今为止唯一被认证的“天然氧吧”。

  我们认为,上述两组数据是对屏边生态优势的最有力佐证,也是屏边县树牢“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的集中体现。

  多年来,屏边县从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到提出“森林屏边”定位,从建设国家卫生县城到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从通过省级生态文明县验收到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一条“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有效保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道路不断延伸,“一张蓝图”正在绘成“实景图”。下一步,屏边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屏边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步提升,走出一条边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同行的路子。

  一是巩固创建成果,构建绿色发展体系。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积极探索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以巩固提高创建成果为抓手,把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贯穿于经济社会建设的全过程,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需要作为衡量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把屏边建设成为全州、全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生态建设水平。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大围山国家公园、特色小镇、美丽县城等项目相结合,增添文化元素,提升文化品位,赋予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属性。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加快以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清洁水源、城区路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改造,加强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治理监测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生活环境。

  三是抓实特色产业,充分挖掘生态优势。把绿色优势作为屏边最大的发展优势,始终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理念,以“生态+”理念抓实特色产业发展。“生态+农业”,加大特色农业品牌建设。不断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加快以荔枝、猕猴桃、枇杷为主的种植业“十百千”工程和“百万亩绿色产业基地”建设,努力建成一批具有带动效应的产业经济带和特色示范庄园。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农产品产地认证,在“屏边荔枝”“屏边猕猴桃”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基础上,再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知名度的优质产品品牌。“生态+工业”,加快培植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新现特色农产品加工及仓储物流园区建设,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围绕“做足水文章”,以珍茗天然矿泉水包装饮用水、氧森水业有限公司饮用水生产线建设为重点,做大做强屏边饮用水产业,实现产值2亿元以上;围绕“发挥绿优势”,推动农特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实现产值3亿元以上。“生态+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以建设“山、水、林、苗、城”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思路,突出“大围山国家公园”和“苗族文化”两张名片,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基本要素,不断拓展“慢、闲、静、养、探、创”屏边旅游新六要素,树立“全景、全时、全民、全业”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引领,以大围山国家公园、滇越铁路人字桥、特色小镇、美丽县城、屏边苗族花山节、壮族花米饭节、“十百千”产业旅游经济带、特色农产品加工及仓储物流园区建设等为亮点,全面推进智慧旅游服务、管理、营销体系建设,打造屏边旅游目的地品牌。

  四是强化环境治理,完善绿色机制。以“精品县城、精致集镇、精美村庄”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继续实施以“屏边苗式”建筑风格为主的城市扩容提质改造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统筹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始终坚持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健全完善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补偿等体制机制,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主要水体水质稳步上升、空气环境质量常年保持优良,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机制。

  在此,欢迎各位到“美丽苗乡·森林屏边”做客,观雾海绿洲、看苗家新颜,体验“中国天然氧吧”洗肺胜地,感受浓郁绚烂的苗家风情。

州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毛丽: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新闻点充实,新闻眼丰富,新闻线索非常多,希望记者朋友们能够充分挖掘好、报道好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内容,共同助推屏边县的发展,共同营造迎接新中国70华诞的浓厚氛围。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阅读下一篇

红河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元阳专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