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新闻发布>州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

红河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泸西专场

文章来源:州政府新闻办

发布日期:2019/09/13 19:13

浏览次数:

  8月27日上午,红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红河展览馆举行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红河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泸西县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州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毛丽 主持新闻发布会

  州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毛丽:

  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红河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发布——泸西专场新闻发布会。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他们是:

  中共泸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莫伟先生;

  中共泸西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王英女士;

  中共泸西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唐卫平先生;

  泸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华。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法制报、云南经济日报、云南加油报、今日头条、环球游报、新广网、红河日报、红河广播电视台、泸西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朋友们。欢迎你们!

  今天的发布会有两项议程。

  首先,请中共泸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莫伟先生发布新闻。

泸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莫伟 发布新闻

  泸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莫伟: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有幸在这里向各位朋友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泸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感到十分荣幸。首先,我代表中共泸西县委、泸西县人民政府以及全县44万各族干部群众,对各位一直以来给予泸西的关心帮助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泸西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简要介绍。

  泸西自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漏江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其中,元、明、清时期为路、府、州治所在地,曾是滇东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之一。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决定恢复泸西县,隶属红河州。

  泸西县地处昆明、曲靖、红河、文山“四州市”和弥勒、石林、师宗、陆良、丘北“五县市”交汇处,处在“滇中城市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上。全县国土面积1674平方公里,辖5镇3乡、15个社区、72个村委会、510个村(居)民小组,2018年底全县总人口44.8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5.79%。

  ——70年来,泸西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埋头苦干,创新实干,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勤劳善良的泸西各族儿女埋头苦干,创新实干,在抢抓机遇中创新突破、耕耘希望、逐梦发展、破浪前行,经济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5年,县域经济指标在全省129个县市区综合考评中排名第21位,“十二五”期间进位了55位;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13个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先进县之一。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53元、12378元,分别增长8.9%、10.3%,城乡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富裕。2018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00.75亿元,是1978年6336万元的159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02亿元,是1978年430万元的233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77亿元,是1978年411万元的773倍。

  ——70年来,泸西坚持调结构、转方式,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速。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初具规模。围绕“大生态、大健康、大旅游”和全省“三张牌”建设目标,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探索推广“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全覆盖模式,以18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引领,以“果、菜、花、药、畜”五大产业列为全省30个重点县发展为契机,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2018年,全县建成标准化蔬菜基地15万亩,种植高原特色水果26万亩,发展生物药材7.6万亩,种植花卉7000余亩;全县“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39个,注册涉农商标62个,创建云南名牌农产品7个,培育省州农业龙头企业32家。

  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坚持优化“一园三片区”产业布局,加速推进产业、要素和项目向园区聚集。“十二五”以来,累计投入资金60余亿元,引进培育32家重点新型工业企业;培育“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287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7.51亿元,是“十一五”的9.43倍。“十三五”以来,聚力推进泸西中小微产业园区道路、电力、通讯、给排水管网建设,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到50家。2018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2.46亿元。

  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从1987年阿庐古洞风景区开发运营,到现在形成阿庐国家地质公园、黄草洲国家湿地公园、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三大国家公园”和城子古村、吾者温泉、泸西高原足球基地等旅游项目(景点)为支撑的旅游目的地,泸西旅游业正从单一景点向全域旅游迈进。2018年,全县接待海外游客2.4万人次、国内游客46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8亿元。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华丽转身。泸西县坚持深入推进“森林泸西”建设,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生活,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共进,初步实现由生态脆弱县向生态文明县华丽转身。实施了黄草洲生态湿地、文笔山人文公园恢复重建等项目,推进水污染综合防治、矿山复绿、城市面山绿化等生态建设工程。全面实施城市 “六治三改一拆一增”、农村“七改三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着力打造美丽泸西。森林覆盖率从“十一五”末的29.8%提高到37.98%,林木绿化率从“十一五”末的32.5%提高到41.5%;治理石漠化面积231.6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61.5平方公里。

  ——70年来,泸西坚持破瓶颈、补短板,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近年来,泸西县积极抢抓全省“五网”基础设施建设五年大会战机遇,着力打基础、破瓶颈、补短板,基础设施不断夯实。道路交通方面,“十二五”以来,先后争取项目资金5亿余元,县级整合配套6000余万元,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县所有村民小组100%通硬化道路,形成了“县乡相联、村组相通、区域一体、四面环合”的农村公路网络。2018年,泸西被评为全省四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之一。对外联通高速化初步实现,泸西至弥勒高速公路一期建成通车,泸西至弥勒高速二期、泸西至石林高速年内建成通车,泸西至召夸高速2020年6月底将全线贯通,泸丘高速公路前期顺利推进。农田水利设施方面。累计整合项目资金50余亿元,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0.43万亩、高稳产农田建设15.57万亩,建成核心干道、主干道、次干道总里程191.3公里,新建、扩建中小型水库、坝塘168件1.8亿立方米,全县水利化程度达66.5%,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城镇化建设方面。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等殊荣,省级生态文明县城顺利通过技术评估审查。“十二五”末,城镇人口10.9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7.3%提高到35.1%。

  ——70年来,泸西坚持强保障、惠民生,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泸西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定不移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精准、聚合力量,尽锐出战、奋力攻坚,“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目标初步实现。一是稳定实现了“两不愁”。以“烟、果、菜、花、药、畜”等特色产业为支撑,依托全县466家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行“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全覆盖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振兴贷”试点工作,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6000余元;成立县乡村三级教育培训服务中心和党建脱贫“双推进”教育实训基地,免费开展技能培训,每年转移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近9000人,年人均务工收入近2万元;与云南技师学院泸西分院开展“政校企合作”,毕业生就业率达98%,月平均工资达4000元以上,实现“一技在手、一人就业、一家脱贫”;全县有贫困人口的78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2万元以上。二是“三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建立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就学资助体系,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贫困户子女“零辍学”,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全省通过国家督导评估的45个县市中,取得第1名的好成绩。严格执行贫困人口参保、“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结算、大病集中救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施12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安置贫困户711户2929人;改造“4类重点对象”CD级农危房4023户。2019年4月3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泸西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今年,还将完成4392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到2020年底,全县各族人民将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迈上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

  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累计投资7.42亿元,实施47个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高考600分以上人数及总上线率连续3年位居全州前列。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医药提质达标工作稳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日趋完善,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泸西高原足球训练基地多次承办国家级全国青少年足球赛事,荣获2018年中国足球协会青少年足球赛事最佳赛区奖。全面落实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8%。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乡低保、社会救助、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体系日趋完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民主法治同步推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积极支持县人大、县政协和群团组织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功打处一批涉嫌涉恶犯罪团伙,“三元地区”涉烟违法犯罪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以“山口经验”“新坝做法”网格化管理为代表的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得到省州认可,民主法治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70年来,泸西的发展变化看得见、摸得着、可感受,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保持“建设高原花园城市,推动泸西跨越发展”的战略定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着力把泸西建设成为“大生态、大健康、大旅游”产业聚集地和消费基地,不断增强全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振兴之路。以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谢谢大家!

  州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毛丽:

  感谢莫伟县长的发布。下面,请记者提问,在提问题之前请提问记者自报所在媒体名称。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泸西县作为红河州第二个脱贫摘帽的县市,产业扶贫是泸西的一大亮点,我们想了解泸西产业扶贫做法和成效主要有哪些?

  泸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华回答记者提问

  泸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张华: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泸西产业发展的关心关注。近年来,泸西县面对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低、新型经营主体租地难租地贵、用工难用工贵,农户地租支付不及时、订单生产不稳、务工收入难保障,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不牢固等潜在风险,积极探索和推进“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全覆盖”工作,充分发挥合作社土地流转、技能培训、劳务组织、订单生产、股权管理的主体功能,村党总支产业规划、支农资金整合、项目实施、模式推广的引领作用,激发农户土地入股、产业劳动的内生动力,借助企业技术、资本、市场等优势,有效融合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生产要素,形成“党组织引领、合作社推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龙头企业帮带”的党建与产业同频共振,新型农村合作经济与农户互动双赢的良好格局。

  一是建好服务社,把农户组织起来。按照“村社合一、社企共融”原则,依托培育引进的43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16个专业合作社、54个家庭农场,在全县81个村成立农业综合开发服务社,并选拔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懂政策、会经营、善管理的服务社班子;结合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村级资产资源、农业产业设施和上级扶持资金等折股量化到服务社,壮大服务社资产规模;健全完善服务社章程、决策程序、利益分配机制等,规范提升村级农业综合开发服务社质量,引导群众以资源租赁、资金入股、劳务服务等方式加入服务社,有效盘活各类资源,促进了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催生“三变”改革红利,提升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产业化水平。实现了“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

  二是强化资金技术支持,把效应释放出来。资金扶持上,2014年以来,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3.77亿元,投入到户产业扶贫资金近6054万元,推进“土地经营权+风险补偿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乡村振兴贷”试点工作,发放“乡村振兴贷”2.8亿元。技术支撑上,建立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组建县级产业扶贫技术服务指导组6个,派出乡镇级指导员16人、村级指导员164人、企业指导员110名,派驻乡村振兴指导员152名,与驻村工作队、下乡工作组共同开展工作,引导企业和农户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

  三是强化利益联结,把效益发挥出来。在“全覆盖”模式的带动下,81个农业综合开发服务社通过产权入股、订单生产、租赁返聘等方式带动全县广大农户有效融入产业链,分享产业链收益。2018年,81个村级农业综合开发服务社,带动8.2万户17.2万人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每年获得土地流转收入1.8亿元,其中5450户贫困户流转土地1.6万亩,户均收入4400元;就近就地务工收入3.5亿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815户收入达1.27亿元;发展烤烟订单农业带动2158户贫困户户均实现烤烟年收入3.85万元;生物及饲草产业带动5370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6000余元;股金分红收入300余万元;全县农户户均增收6000余元,实现了“建好一个党组织、办好一个合作社、壮大一个集体经济、做强一批龙头企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共赢目标。

  2018年,全县建成标准化蔬菜基地15万亩,种植高原特色水果26万亩,发展生物药材7.6万亩,种植花卉7000余亩;全县“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39个,注册涉农商标62个,创建云南名牌农产品7个,实现农业总产值75.96亿元。泸西先后成为杭州G20峰会生鲜蔬菜主供基地、全国低纬度高原特色农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梨桃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云南省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省生猪、牛羊、蔬菜、中药材、花卉、水果等6大重点产业基地县。

 云南加油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加油报记者:

  中央要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泸西涌现出了以金马镇新坝村为代表的典型,请介绍一下,新坝村是怎么做的?

泸西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王英 回答记者提问

  泸西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王英:

  泸西县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强化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新坝村为代表的一批村庄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泸西县金马镇新坝村辖4个村民小组,有2536户10157人。多年来,新坝村人多、矛盾多、管理难,村干部没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脏、乱、差”是这个“万人大村”曾经的真实写照。2016年,通过换届选举选优配强了村“两委”班子,新班子问症于民、问计于民,把人居环境整治当成“头等大事”,打响了以清理“四堆”、治理“三乱”、拆除“三占”为重点的人居环境整治战,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干部带头动真格,拆除违章用巧劲。在整治中,村“两委”班子向农户下发《限期拆除违章建筑通知书》,并从村组干部及近亲拆起,动员群众全面自行拆除。对不宜拆除的,收取违章占用费直至自行拆除后停止收取。

  二是干群齐心同发力,卫生整治出成效。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做出样子,村、组、格三级干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一段段道路扫干净,一堆堆垃圾清运走,一条条河道疏通开。2017年投资建成一个焚烧式垃圾处理站,配备2辆垃圾清运车245只垃圾箱,基本实现了全收集全处理。

  三是立足源头治河道,协同保护母亲河。甸溪河新坝流域涉及两州市及4个乡镇,从前的垃圾全靠河水运走,为破解管理难题,新坝村建立河道管护协调机制,与上游签订合作共管协议书,合力保护母亲河不受污染,基本解决了河道“脏乱差”的问题。

  四是星级乡村创氛围,卫生责任全覆盖。全面推行“星级乡村”创建,采取“网格化管理”方式,与网格群众签订“门前五包”“田园三包”责任书,把网格卫生责任划分到农户,从房前屋后管到大街小巷管到田园山林,形成环境卫生“人人参与、人人爱护”的良好氛围。

  五是建章立制成长效,整治成果同爱护。建立《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卫生收费制度》,收取每人每月2元的卫生费,保障保洁员工资、垃圾清运等日常费用开销。同时,成立由老年协会、妇女联合会和党员代表组成的卫生监督队伍,适时检查各村卫生并滚动通报。

  新坝村的治理成效,给我们带来四个方面的启示:

  一是组织引领是动力引擎。不断强化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努力形成“组织强起来、干部动起来、群众带起来”的干事创业氛围,使村党组织在基层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中发挥出引领示范和主心骨的作用。

  二是发动群众是致胜法宝。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激励、广泛发动群众,不断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激发群众爱村、护村的荣誉感和自豪感,紧紧依靠群众推进村庄治理和经济发展。

  三是村规民约是管用秘诀。制定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从看似不起眼的点滴“小事”管起,违反必重罚,管住村民的不文明行为。变罚款为“捐款”,让被处罚者甘愿受罚、受到教育,更让村规民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四是革除陋习是有效路径。实行“六个倡导、六个革除”,积极引导全村党员、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除陈规陋习。同时,通过“小手牵大手”动员全体群众养成文明习惯。

  春城晚报记者现场提问

  春城晚报记者:

  2017年,泸西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全省通过国家督导评估的45个县市中取得第1名的好成绩,作为贫困县,请问,泸西是如何保障投入,促进均衡发展的?

  泸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莫伟:

  扶贫必扶智,“家贫上学堂”是泸西人的传统。泸西始终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优先发展。

  一是着力改善办学条件。2014年以来,先后整合各类教育专项资金7.16亿元(县级配套4.41亿元),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36个项目建设,新建学校6所、改扩建学校130所,新增校舍建筑面积22.96万平方米、体育运动场地面积5.4万平方米、3.9万套教学仪器、38.7万册图书。2014年一次性投入1.3亿余元,建成以“一网三通两平台”为主体内容,覆盖全县村委会完小以上学校的教育信息化项目,实现教学点数据教育资源全覆盖。通过优先保障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撤并小学校点94个,形成了“初中向乡镇所在地集中,小学向村委会或人口密集区集中”的办学格局,实现了乡村最好的房子在学校、城区最美的建筑在校园。

  二是着力建强教师队伍。不断优化乡村教师年龄和学科结构,强化教师交流培训,全面落实乡村教师待遇,保证乡村教师下得去,教得好。2014年以来,共招聘教师655人,其中430余人补充到乡村学校。全面落实500元的乡镇岗位津贴,以及500至700元不等的乡村教师差别化生活补助等政策。2014年以来,全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人数参考率均居全州第一,平均分、优秀率均居全州前列,优秀学生人数均衡分布于全县11所初级中学,县内各中学成绩呈现均衡发展态势。

  三是着力拓展升学通道。投资8亿余元,新建一所高中,扩建1所高中,扩建县职教中心,全面扩充全县高中教育资源总量。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3.75%,在全州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行“政校合作”办学模式,组建云南技师学院泸西分院,创建了汽车电器、机电加工、基础化学等46个新型实训室,先后与云南白药集团、长安汽车等20余家国内外大型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贫困家庭毕业生实现“一技在手、一人就业、一家脱贫”。

  2017年,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全省通过国家督导评估的45个县市中取得第1名的好成绩。2019年高考取得了“两突破两提升”的喜人成绩。全县700分以上2人,位于全州第一名,刷新泸西县高考未出现700分的历史。全县应届生600分以上人数115人。600分以上人数位次、一本上线人数位次均居全州第三名。

红河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红河日报记者:

  泸西县2018年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可以说“四好农村路”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请问“四好农村路”对泸西社会整体发展的推动作用有哪些?泸西有哪些好的做法值得借鉴?

  泸西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唐卫平 回答记者提问

  泸西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唐卫平:

  近年来,泸西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交通运输部、省委省政府、省交通运输厅、州委州政府以及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倾情帮扶下,牢固树立“大路大富、小路小富、无路不富”的理念,齐心协力破解“行路难”问题,夯实脱贫致富基础。全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2214公里,形成了“县乡相联、村组相通、区域一体、四面环合”的农村公路网络。我们的做法是:

  一是奏好建设“三部曲”。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泸西县坚持“上级资金补、县级财政配、部门项目合、社会各界投、技术管理控”的办法。项目支撑上:“十二五”以来先后争取项目资金5亿余元,建设农村公路800余公里。“勒紧裤腰带”发展交通,仅“十二五”以来的县级配套资金就达6000余万元。整合项目上: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推行“部门项目打底子,交通项目铺面子”办法,整合国土、发改、财政等部门项目。2014年以来建设的农村公路,有200多公里整合了其他部门的项目。群众参与上:坚持“资金不足人力补,机械不足骡马上”,让“政府为我修路,我为修路出力”的思想植根群众。2014年以来,项目受益村寨的群众无偿提供公路建设用地1500余亩。

  二是走活养护“三步棋”。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围绕“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思路,建立健全“路长制”公路管理工作机制,以群众为管路主体,将路产路权保护纳入村规民约。组建100余人的综合执法大队,全力保障农村公路安全良好。2016年,在全县推行“政府主导、部门包干、考核评比、齐抓共管”的绿化模式,将已硬化公路按照各单位在职职工每人20株标准分配到县属各部门、各乡镇,组织动员全县力量参与公路沿线绿化,当年投入绿化资金3000余万元,绿化公路里程1160公里,植树12万余株。

  三是打通“最后一公里”。坚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入户道路同步推进。围绕“出门有路、招手上车”目标,构建县乡村三级公路运输服务网络,实现公路运输“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落实运营配套设施投入到位,客运网络覆盖到位,管理服务跟踪到位,物流网络建设到位四个到位,推行交邮合作,“交通+电商”。村民出行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

  路通百业兴。四好农村路开启了乡村振兴新征程。“十二五”以来,广东宏升、浙江海亮等省内外农业龙头企业进驻泸西,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8.2万户17.2万人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泸西生鲜蔬菜直供杭州G20峰会。“果、菜、药、花、畜”五大产业综合产值突破70亿元。我们坚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遵循,正在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四好农村路”,必将筑起广大农村群众共圆致富梦的康庄大道。

  州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毛丽: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相信记者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发布,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泸西县70年来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和新时代跨越发展的强劲势头,看到泸西县在各领域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沉甸甸的、来之不易的答卷。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新闻点充实,新闻眼丰富,新闻线索非常多,希望记者朋友们能够充分挖掘好、报道好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内容,共同助推泸西县的发展,共同营造迎接庆祝新中国70周年华诞的浓厚氛围。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阅读下一篇

红河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建水专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