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新闻发布>州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

红河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弥勒专场

文章来源:红河州政府新闻办

发布日期:2019/09/12 14:53

浏览次数:

  8月28日上午,红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红河展览馆举行“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红河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弥勒市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州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毛丽主持新闻发布会

州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毛丽:

  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红河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发布——弥勒专场新闻发布会。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他们是:

  中共弥勒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马金荣先生;

  弥勒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永红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法制报》、《云南经济日报》、《云南加油报》、今日头条、环球游报、新广网、《红河日报》、红河广播电视台、弥勒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朋友们。欢迎你们!

  今天的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一是弥勒市领导作新闻发布,二是媒体记者提问。

  首先,请中共弥勒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马金荣先生发布新闻。

  中共弥勒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马金荣发布新闻

中共弥勒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马金荣:

  各位新闻媒体的新老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以这样的方式和大家见面。

  首先,受市委书记包旭和市长梁凌云同志的委托,我代表中共弥勒市委、市人民政府,以及全市各族人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弥勒改革发展事业的广大记者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感谢州委宣传部,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与广大记者朋友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说起弥勒,今天在座的很多记者朋友都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因为一方面,大家一直都在关注弥勒,也一直在为弥勒的发展呐喊助威;另一方面,很长时间以来,特别是撤县设市以来,弥勒的发展势头确实十分抢眼,经济总量已经连续多年排名红河州第一,在全省的排名也不断靠前,并相继获得了“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云南县域经济十强县”等诸多荣誉称号。

  当然,九层之塔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弥勒发展到今天,之所以能闪耀出如此灿烂夺目的光彩,都源自新中国成立70年来弥勒市历届党委、政府和各族群众坚持不懈的接力奋斗。所以,今天当我们回顾、总结70年来弥勒走过的道路和取得的成就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曾经为弥勒发展作出过努力和贡献的每一个人。

  70年风雨兼程,弥勒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变化?我想先给大家简单介绍几组数字——

  第一组:从0.18到23.5

  新中国成立初期,弥勒的城区面积约为0.18平方公里;通过近70年的建设,截至2018年底,弥勒的城区面积达到了23.5平方公里,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扩大了130.56倍,平均每年扩大1.9倍。这130.56倍,不仅仅是面积的扩大,还包含了城市面貌、城市功能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自撤县设市以来,弥勒不断建立和完善“城乡总规、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三位一体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80%以上;累计投入86.01亿元开展城镇棚户区改造,已完成改造157.13万平方米。特别是近年来,弥勒紧紧围绕“现代田园城市,健康生活福地”的城市定位,加快推进特色精品城市建设,加速城市提质扩容,城市面貌的变化日新月异。如今的弥勒,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5.8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9平方米,呈现出了“既可远观碧水、蓝天、祥云,也可近赏绿柳、红花、青山”的现代田园城市风貌。

  第二组:从120到4036.99

  新中国成立初期,弥勒境内的公路里程仅为120公里,而且是没有等级的土路。到2018年年底,弥勒境内公路里程达4036.99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4.64倍,其中,有高速公路146.68公里,行政村公路畅通率达到100%,村组公路硬化率也达到100%。货物周转量也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2.67万吨公里,增加到2018年年底的29.67万万吨公里,增加了13084.34倍。

  除此之外,高铁开通,实现与全国高铁网联通,大大缩短了弥勒与全国更多地区的时空距离,出行方式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交通出行和货物交流。如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经成为弥勒加快融入滇中,加强区域合作,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第三组:从1463.27到300.46

  新中国成立初期,弥勒的GDP为1463.27万元,2018年为300.46亿元,增长了2053.35倍。

  第四组:从453.96到37.76

  新中国成立初期,弥勒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53.96万元,2018年为37.76亿元,增长了831.62倍。

  第五组:从75到27.51

  新中国成立初期,弥勒的财政总收入为75万元,2018年为27.51亿元,增长了3668.30倍。

  其实,我们还有很多类似的数据。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数字,背后却是70年来弥勒经济社会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和弥勒大地沧海桑田的变迁过程。通过这些数字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70年间弥勒发展进步的速度和活力。

  刚才的几组数据为大家勾勒出了70年来弥勒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致轮廓,接下来,再为大家介绍近年来弥勒的一些亮点:

  亮点一: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开花结果”。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截至2018年底,18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已基本建成,黑果坝农业示范园、国惠3万亩产业园、西二镇万亩柑橘、江边乡万亩芒果等示范种植基地已初见成效;全市花卉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71万亩;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产品42个、认证面积25万亩。2018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30.95亿元,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30.6亿元,增长6.3%,被评为2018年云南省云药之乡、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市。

  亮点二:工业园区“磁铁效应”开始显现。结合市情发挥优势,工业园区建设以发展绿色食品及加工产业、现代烟草加工及其配套产业、通用航空及装备制造产业为抓手,重点打造食品加工园和烟草产业园,通过各种举措不断增强园区吸引力,园区的“磁铁效应”开始显现。目前,工业园区已聚集企业36户,从业人员达5200余人;食品加工园5.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投入使用,已吸引26个项目入驻,9个项目已建成投产。2018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81.02亿元,全市实现非烟工业增加值21.3亿元,增长28.3%,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户,总数达50户。

  亮点三:旅游产业强势崛起。紧紧抓住交通基础设施大完善和群众出行条件大改善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把旅游产业确定为弥勒面向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大力培育。经过不懈努力,近年来弥勒旅游配套设施显著完善,旅游业态日益丰富,旅游特色更加突出,旅游产业开始强势崛起。2014年,辖区4A级景区实现零的突破,2017年,4A级景区增加到两个。2018年,全市游客接待量突破了1000万人次,达1039.23万;旅游收入突破了100亿元,达101.51亿元。

  亮点四:特色小镇惊艳登场。特色小镇,是近年来弥勒最引人瞩目的亮点。我们按照“一个小镇、一个特色、一项主导产业”的思路,采取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差异发展的模式,突出唯一性、独特性和差异性,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太平湖森林小镇、红河“东风韵”小镇、红河水乡、可邑小镇等4个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全省县级行政辖区中特色小镇数量最多的县市。2018年,4个特色小镇都入选了省级财政奖补名单,共获省级以奖代补资金6亿元,占全省的27%、全州的50%。目前,东风韵小镇核心区已初具规模,可邑小镇已基本成形,红河水乡、太平湖森林小镇建设正加快推进,4个特色小镇已累计完成投资47.05亿元,已成为弥勒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新亮点,拉动投资的新引擎,展示特色旅游的新窗口。

  各位记者朋友,70年有说不完的故事。我们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2018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弥勒提出了“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殷切期望。因此,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把弥勒打造成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将成为弥勒56万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我们将以社会稳定和谐为前提,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支撑,以现代田园城市为核心、以生态文明延续为基础、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引擎、以乡村振兴为依托、以脱贫攻坚为要务、以民生改善为根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和激励下,扬长避短,开拓前进,争取早日把弥勒打造成“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让更多的人喜欢弥勒、爱上弥勒,让“红河的弥勒”成为“世界的弥勒”!

  各位记者朋友,发展只是途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增进群众福祉。把弥勒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也是为了让弥勒各族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如今的弥勒,人文精神和物质基础经过长期积累,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具备了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诸多条件。我们坚信,“蓄千载之厚积,成今日之薄发”,未来弥勒,大有可为,必有大为,让我们共同期待!

  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一直以来给予弥勒改革发展事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衷心希望各位记者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支持弥勒发展,多为弥勒的发展鼓与呼;也诚挚地邀请大家经常到弥勒走一走、看一看,与弥勒人民共同见证新时代弥勒发展进步的每一个脚印。

  祝愿所有的记者朋友幸福安康!

  谢谢大家!

州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毛丽:

  感谢马金荣副市长的发布。下面,请记者提问,在提问题之前请提问记者自报所在媒体名称。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弥勒市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特色小镇建设,也是整个红河州在建特色小镇最多的县(市),请问弥勒的特色小镇究竟“特”在哪些方面?

弥勒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永红回答记者提问

弥勒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永红:

  自2017年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弥勒市立足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强化规划引领、突出地方特色、坚持高位推进,共有4个小镇入选特色小镇创建名单,2018年4个特色小镇全部入选省级财政奖补名单,共获奖补资金6亿元。创建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比较优势,突出差异化发展、多样性互补,每个特色小镇都拥有自己的特色牌:红河“东风韵”小镇主打“文化艺术牌”,用质朴的红土红砖搭建了“万花筒”“半朵云”等大型后现代风格文化艺术建筑群,并与国家艺术基金会、云南艺术学院、泰国清迈大学等国内外文化艺术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完成了“中国-上合组织青年交流中心艺术基地”挂牌,引入了罗旭、薛华克、陈涛等多名艺术名人,成功举办了云南省第十二届青年演员比赛(音乐类)决赛、云南省首届大学生合唱节等40多场文化艺术活动。太平湖森林小镇主打“生态康养牌”,依托1.3万亩碧波荡漾的太平湖,打造了近千亩四季花海、大地艺术景观和95栋木屋酒店,引入了24户国内外知名木屋企业,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荣获“第二批云南省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部等部门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中国森林养生基地”等荣誉。红河水乡主打“国际运动牌”,先后与国际汽车联合会(FIA)、国际摩托车赛车协会(FIM)、万豪国际酒店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欧洲著名品牌供应商、北京华光万丽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并充分融入中国古典建筑精髓,打造集运动、时尚、会展等为一体的全国一流特色小镇。可邑小镇主打“民族风情牌”,依托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及良好的自然生态,通过创建以阿细民族文化为核心,集阿细文化创意产业、阿细民族文化体验、阿细民俗展演、生态宜居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全省一流民族风情特色小镇,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目前,4个特色小镇已成为弥勒旅游产业的新亮点、旅游发展的新引擎、旅游形象的新窗口。

  云南经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经济日报记者:

  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是省委、省政府提出要重点打造的“三张牌”中的一张。据我们了解,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红河州及弥勒市启动实施了“绿色食品加工中心”建设项目,请问目前整个中心的建设进展到了什么程度?

中共弥勒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马金荣:

  打造“红河州绿色食品加工中心”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我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重要项目承接地。目前,“红河州绿色食品加工中心”各项工作正稳步有序推进,我们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绿色食品加工中心”规划面积3.65平方公里,包含综合服务区、绿色食品加工区、生物精深加工区和冷链仓储物流区四个功能区块。构建以绿色食品加工、生物精深加工等产业为主导,以科技研发、国际金融等面向国际的服务业为核心,以冷链仓储物流、生态旅游为配套的产业体系。目前,由州级相关部门牵头制定的《关于支持绿色食品加工中心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南省绿色食品加工业中心三年行动计划》将于近期出台。

  二是强化要素支撑。目前,绿色食品加工中心已完成2764.63亩项目用地收储,正积极协调上报绿色食品加工中心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占补平衡指标等,适时开展预留用地收储和报批工作;利用建设绿色食品加工中心为契机,解决用地难问题,保障园区土地供给。

  三是完善功能配套。绿色食品加工中心规划范围内已建成LNG供气站、双回10KV供电线路、自来水厂、19公里引水工程、污水处理厂、标准厂房、生活区食堂、宿舍楼、办公楼等,正在建设绿色食品加工中心规划道路,同步配套给排水、强弱电、通信、中水等地下管网等,基本实现“五通一平”。

  四是加强招商引资。目前,绿色食品加工中心共签约项目18个,协议总投资18.88亿元。现已投产9家,在建6家,开展前期工作3家、在谈8家。现已制定《红河州绿色食品加工中心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同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引进大项目形成产业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加快绿色食品中心建设:

  一是保障用地。全面梳理用地情况,科学统筹布局项目用地,确保在满足现有项目用地的前提下,预留一定的发展用地指标。

  二是强化宣传。计划在长水机场、昆明火车站、高铁站、高速公路和园区主干道等区位设立宣传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是精准招商。全力争取省级项目专项资金、政策、土地等方面的支持,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力争年底前引进1~3家全国百强食品加工企业入驻绿色食品加工中心。

  四是完善配套。加快推进绿色食品加工中心规划道路、检验检测中心、综合服务中心、5G基站、供水、供电、供气、排污等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提升产业承载力。

  五是抓实开工。出台《绿色食品加工中心工作联动机制》,针对已签约入驻绿色食品加工中心的项目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签约项目抓前期,前期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投产,形成项目聚集效应,促进绿色食品加工中心建设。

  新广网记者现场提问

新广网记者:

  在产业发展方面,弥勒一直是烟草“一枝独秀”,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产业结构抗风险能力不强,所以多年来弥勒市委、市政府一直在努力培育非烟产业。请问弥勒现在的非烟产业发展得怎样了?

中共弥勒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马金荣:

  首先,我为大家简要介绍近年来弥勒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2017年弥勒市工业总产值246.16亿元,其中,烟草工业总产值170.33亿元,非烟工业总产值75.83亿元。2018年弥勒市工业总产值269.82亿元,其中,烟草工业总产值173.48亿元,非烟工业总产值96.34亿元。2019年上半年弥勒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36.33亿元,其中,烟草工业总产值82.60亿元,非烟工业总产值53.73亿元。从以上数据大家可以看到弥勒经济发展“烟草一枝独秀”的现状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非烟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全市产业发展结构正在不断优化,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弥勒市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突出位置,牢固树立“大抓工业”的鲜明导向,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烟草、冶金、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升级步伐。目前,已建成省级技术中心1个、州级技术中心5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户。(红河卷烟厂通过技术改造,自动化生产线及ERP系统的实施与应用,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雄风公司等烟草配套企业通过对彩印、铝箔、滤嘴棒、包装箱、烟草专用肥等工艺创新、技术改造,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工业产业素质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不断增强)

  二是不断培育壮大仓储物流等新兴企业。第三方物流、供应链型、平台型、企业联盟等多种组织模式加快发展,形成集仓储、运输、装卸、信息联网等“一条龙”的物流服务,德邦、辉隆、沃德、天天、开达、润丰、红河快运等大宗物流配送企业入驻弥勒。

  三是积极发展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业。抓住州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红河创新技术研究院的契机,引入“科技+产业+金融”服务模式,努力打造集领军人才集聚,新兴企业孵化、高新技术转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服务功能“五位一体”的公共服务双创平台,促进浙江大学科技成果在弥勒转化。抓好弥勒创信实业有限公司功能机、智能机、智能硬件等电子产品制造项目、红河创新技术研究院热镀钢(铝)彩印复合板项目及弥勒协兴科技有限公司磷酸铁锂锂离子正极材料等项目的建设工作,为新材料产业注入新动力。大力推动浩翔科技公司民用航空装备制造发展,全面实现航模发动机、轻型飞机发动机、植保无人机、轻型飞机、轻型飞机研发制造及通用零部件生产,最终形成实力强大的民用航空装备器械生产基地。

  四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三张牌”决策部署。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中国最优”的生态化、智慧化、高端化绿色食品加工中心,已拟定《红河州绿色食品加工中心三年行动计划》,正加快推进规划、功能配套、招商引资等工作。云南生物谷大健康产业园、有机油茶产业化示范及精深加工、俊港中药饮片、年产1.2万吨休闲食品加工、三七新型饮片及健康食品生产项目等18个项目签约入驻,实现产业集群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形成新的增长点。

  下一步,弥勒市将牢牢牵住工业经济这个“牛鼻子”,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坚定不移走“两型三化”发展路子,注重提高发展质量,抓全面发展,摆脱烟草工业一枝独秀,做大做强非烟工业,持续巩固形成多元动力、多极支撑的跨越发展新态势。

州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毛丽: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

  感谢各位发布人的精彩发布,弥勒是我州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希望记者朋友通过今天的发布会充分报道,深度解读、生动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弥勒市砥砺奋进、跨越发展的坚实步伐和经验成就。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阅读下一篇

红河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石屏专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