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新闻发布>州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

红河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石屏专场

文章来源:红河州政府

发布日期:2019/09/12 10:54

浏览次数:

  8月29日上午,红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红河展览馆举行“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红河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石屏县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政府新闻办主任毛杰主持新闻发布会

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政府新闻办主任毛杰:

  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红河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六场发布——石屏专场新闻发布会。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他们是:

  中共石屏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张鹏程先生;

  石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许浩先生;

  石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彭继伟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法制报》、《云南经济日报》、《云南加油报》、今日头条、新广网、《红河日报》、红河广播电视台、石屏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朋友们。欢迎你们!

  今天的发布会有两项议程。

  首先,请中共石屏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张鹏程先生发布新闻。

  中共石屏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张鹏程发布新闻

中共石屏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张鹏程: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通过红河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这个平台与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中共石屏县委、县人民政府和32万石屏县各族人民,向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石屏县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石屏地处红河州西北部,是红河州连接玉溪市并通往普洱、西双版纳的西大门,全县3042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94.6%为山区,32万总人口中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62.2%,年平均气温18.3摄氏度,特殊的地理、人文和自然条件,造就了多姿多彩、质朴浑厚的石屏,历史以来,石屏以“状元故里、文献名邦”著称,明清两代出过640个举人、77个进士、15个翰林和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享有“山川东迤无双境,文学南滇第一州”的美誉。石屏古城是云南唯一入选的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名宅、府第192座,被称为“滇南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石屏是花腰新娘的故乡,独具民族特色的海菜腔、烟盒舞先后走进中南海、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花腰歌舞、花腰女子舞龙频频亮相国内外舞台,是“中国原生态歌舞之乡”。石屏天然井水点豆腐名扬天下,还是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杨梅种植面积最大、品质最优、上市时间最早的县份,是久负盛名的“豆腐之乡”“杨梅之乡”。石屏拥有中国最南端高原湖泊、云南“九大高原淡水湖”之一的异龙湖,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县域森林覆盖率达63.5%。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和省、州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石屏县历届党委、政府始终牢记使命、初心如磐,瞄准一个目标达成一个目标、盯紧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困难、承诺一件事干成一件事,发展不断突破困局、闯出路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石屏县各族儿女以如期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摘除贫困县和异龙湖水质劣Ⅴ类两顶“帽子”,努力将石屏建成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全国重要的豆制品研发和深加工中心、云南省重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为奋斗目标,不惧风雨、砥砺前行,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坚韧不拔、善作善成”的石屏精神。石屏县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林改典型县”“云南省文明县城”“森林云南建设先进县”“云南省绿化模范县”“云南省园林县城”,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份优秀答卷,有力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0年砥砺奋进,我们告别了一穷二白,全面小康指日可待。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686万元发展到2018年的75.45亿元,增长1099倍;财政总收入由1950年的79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8.25亿元,增长1043倍;财政总支出由1950年的59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30.83亿元,增长522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60年的32元增长到2018年的12547元,增长391倍,取得了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辉煌成绩。

  70年踏石留印,我们告别了绝对贫困,人民生活持续向好。从1998年提前解决温饱受到省政府表彰,到光荣实现脱贫出列再度受到省级表彰,贫困发生率降至0.77%,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奏响了精准脱贫的时代凯歌,成为云南省首批、红河州首家脱贫出列县,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70年风雨兼程,我们告别了粗放发展,生态底色更加凸显。立足“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从全面打响异龙湖保护治理攻坚战,到摘除劣Ⅴ类水质“帽子”,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践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护了永续的绿水青山,走出了一条“异龙湖清、石屏兴”的绿色发展之路。2018年11月至今异龙湖水质达到Ⅴ类,提前一年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异龙湖湖面面积从最低31平方公里逐步增加至35.8平方公里。2017年3月10日异龙湖实现湖水西进东出,时隔46年首次复归珠江水系。水量从2013年1573万立方米,增加至现在的8400万立方米以上,异龙湖这颗滇南明珠重放昔日光彩。

  70年阔步前行,我们告别了产业单一,跨界融合形成态势。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主动融入滇中,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全县蔬菜总产量位列全省前列,产品远销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市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位列全州贫困县第一。集“美食享受、制作体验、工艺展示、文化科普”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区加快建设,“石屏豆腐”产业集群化发展成效初显,年产量20万吨产值23.6亿元。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名片”效应集中显现,龙朋龙韵养生谷获批国家森林小镇试点,石屏古城等景区登录“一部手机游云南”直播平台,一批特色乡村为更多人所认知,“古城韵、湿地缘、花腰情、美食怡”四大元素不断融合。

  70年拼搏奋斗,我们告别了封闭落后,美丽石屏更添活力。沿着石屏先辈自强不息开凿个碧石铁路的光辉历程,历尽艰辛最终实现高速公路东西贯穿全境,成为全州首批通高速的县市之一,全县9个乡(镇)实现通水泥路或沥青路,100%的行政村通硬化路,100%的自然村通公路。建成黄草坝、阿白冲为代表的北水南调水源工程,打通了阻碍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血脉通道,实现了石屏人民一个世纪以来想实现而没有实现的梦想,彰显了永不言败的实干和苦干精神。此外,石屏人民翘首以盼的峨山至石屏至红河高速公路、石屏(宝秀)至新平(大开门)高速公路项目加快推进。

  70年来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过上的美好生活,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州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上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帮助的结果,是石屏县历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继往开来、共同奋斗、担当实干的结果。

  我们将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坚决打好脱贫攻坚大会战。始终坚持把巩固脱贫成效,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一鼓作气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坚决打好异龙湖保护治理整体决胜战。紧扣“固本清源、绿色发展”目标,按照“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治污有效”工作思路,围绕“控源截污、生态修复、节水补水、科学监管”工作重点,重整行装再出发,打一场新时代的异龙湖保护治理人民战争。坚决打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认真落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持续开展“平安石屏”建设,继续巩固“无毒县”成果,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将聚力奋战“三大目标”。做优一产。做强做优“石屏杨梅”“石屏蓝莓”“石屏火龙果”“石屏猕猴桃”优势产业,抓好“一县一业”创建工作,着力打造“一村一品”,持续推进质量兴县、品牌强县战略。做大二产。下足力气做好“小豆腐、大产业”这篇文章,加快建设“豆腐小镇”和豆腐文化主题街区,努力将石屏豆腐做出大文化、树立大品牌、做成大产业、形成大效益。做活三产。充分利用古城资源,塑造石屏古城“小而精、真而美”的原汁原味真古城形象,加快推进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5A级景区创建,推动湖城一体、产城一体融合发展。

  我们将全面聚焦“三个美丽”。建设“美丽湖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以异龙湖保护治理为核心,坚持湖城一体、山水一体、湖上湖下一体,构建“七环”人文生态经济共融圈,不断擦亮生态底色,让群众在共治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建设“美丽乡村”。以“两污”治理、“厕所革命”、家庭卫生和村庄环境整治为主攻方向,突出“收好东西、扫好地”,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建设“美丽县城”。紧扣“干净、宜居、特色”,围绕古韵新城、美丽湖泊、豆腐小镇三大建设重点,以绣花功夫致力将石屏县城打造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管理精细、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县城。

  各位媒体朋友,石屏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厚爱和支持,石屏未来的美好前景更期待大家的参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坚韧不拔、善作善成”石屏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咬定目标使劲干,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做好新时代的石屏答卷,为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作出积极贡献。

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政府新闻办主任毛杰:

  感谢张鹏程县长的发布。下面,请记者提问,在提问题之前请提问记者自报所在媒体名称。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我们都知道异龙湖是我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石屏县委、县政府在保护和治理中也做了很多工作,请问现在异龙湖保护治理成效怎么样?石屏县对异龙湖下一步的保护治理有什么打算?

中共石屏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张鹏程:

  非常感谢记者朋友对异龙湖的重视和关注,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异龙湖地处珠江西源,是祖国最南端的高原淡水湖泊,对滇南地区长远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起异龙湖遭受破坏,逐步成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中4个水质长期处于劣V类的湖泊之一。为了还石屏人民一个“生命之湖”,州委、州政府把异龙湖作为全州生态文明建设标志性工程全面统筹推动,异龙湖已列入国家重点支持云南省治理的3个湖泊之一。石屏县历届党委、政府付出了艰辛努力,特别是异龙湖水体达标“三年行动”“冲刺行动”的实施,异龙湖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初步构建了截污治污、生态修复、节水补水、科学监管四大体系:控源截污方面,累计投入 1.34亿元,县城和环湖集镇村庄截污设施初步构建。生态修复方面,共计还湖还湿8000亩,流域内生态湿地系统初步构建,异龙湖西岸片区湿地净化效果明显,出水口水体清澈见底,水质已经达到Ⅳ类至Ⅲ类水标准。节水补水方面,扎实开展科学调补水工程建设,每年新增异龙湖补水2600万立方米,逐步实现水体置换。科学监管方面,完成《异龙湖保护管理条例》第三次修订,并于2019年7月1日正式施行。

  集中解决了一批过去一直想解决但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全面关停取缔分散在园区外的豆制品加工企业、作坊,长期困扰异龙湖保护治理的豆制品污水问题得到妥善有序解决。二是全面实施环湖畜禽禁养限养,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三是完成异龙湖沿岸1800亩临水杨梅园休耕。四是集中清理长期违规占用龙潭水资源的餐饮鱼庄。五是扎实推动北岸3000亩农田流转工作。

  监测数据显示,异龙湖保护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一是水质持续改善。异龙湖水体主要污染物指标持续大幅下降,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全湖平均浓度分别从2015年的82.93mg/L、18.45mg/L下降至2018年的42.61mg/L、9.06mg/L,2018年11月至今,异龙湖全湖平均水质均达Ⅴ类。国家考核湖中断面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从2015年97.26mg/L、21.03mg/L下降至2018年46.08mg/L、7.92mg/L,提前一年达到国家考核要求。二是水量稳定保持。水域面积从31平方公里逐步增加至35.8平方公里。2017年3月10日,异龙湖从新街海河向东部排水,时隔46年再度复归珠江自然生态水系。异龙湖水量从2013年1573万立方米增加到目前的8400万立方米并稳定保持,2018年9月最高蓄水量达1.17亿立方米。三是生态逐步恢复。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异龙湖流域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湖区内水生植物长势良好,生物多样性及生态景观逐步恢复。四是效益持续释放。异龙湖保护治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持续释放。特别是群众亲眼见证异龙湖从两度干枯见底到光彩重现的巨大变化,体会到了党委、政府管湖治湖的良苦用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显著增强。

  在异龙湖保护治理工作上,我们最大的体会是:知责明责,关键还是担责;管湖治湖,关键还是还湖;法治综治,关键还是共治;抓细抓实,关键还是抓长。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固本清源、绿色发展”,围绕构建“七环”生态人文经济共融圈,坚决打赢异龙湖保护治理整体决胜战,努力走出一条“异龙湖清、石屏兴”的绿色发展之路,让异龙湖大放生态文明异彩。

  具体讲:一是推动生态系统大构建,构建一环湖滨湿地自净圈,始终保持异龙湖自然美。二是推动截污治污大推进,构建二环景观廊道防护圈,不断提升异龙湖周边环境美。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大转型,构建三环产业融合发展圈,充分展现异龙湖田园美。四是推动乡村治理大行动,构建四环最美村庄群落守望圈,不断塑造村庄美。五是推动环湖面山大修复,构建五环面山生物多样圈,恢复异龙湖山水美。六是推动产城融合大发展,构建六环湖城一体共融圈,创建和谐美。七是推动流域治理大提升,构建七环流域综合治理保护圈,涵养生态美,让群众享受更多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实惠。

  春城晚报记者现场提问

春城晚报记者:

  每次提到石屏,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石屏豆腐。我们也知道“石屏豆腐皮”“石屏豆腐”先后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商标。那么,对于将石屏豆腐产业做大做强方面,石屏县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石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许浩回答记者提问

石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许浩:

  石屏豆腐自明代问世以来,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素以质优味美饮誉四方,闻名遐迩。独具特色的地下“酸水”点制带动石屏豆腐产业快速发展,制作工艺不断完善,品种类型逐步增多,成为了全县最具规模的传统特色产业。2018年,全县共生产石屏豆腐产品20万吨,其中:鲜豆腐9万吨、豆腐皮11万吨;实现产值23.6亿元,其中,鲜豆腐8.1亿元、豆腐皮15.5亿元,带动全县从业人员9000余人。

  一是搭建发展平台,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按照“一园三区”的布局,把石屏豆腐产业作为重点和首位产业来抓,先后实施了松村豆制品加工区、石屏豆腐文化产业园、石屏豆腐创意园建设工作。石屏豆腐产业实现了从分散式生产向园区集中发展的转变,产业集聚度得到了极大提高,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二是实施技术创新,促进豆腐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和引导石屏豆腐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深加工、开发新产品。譬如黑豆、绿豆腐皮腐竹,方便速食食品,休闲豆腐干,精装豆腐皮,冷冻豆腐皮、豆腐,高端豆制品等;通过技术创新,石屏豆腐产业从传统的初级加工逐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产业链不断延伸、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石屏豆腐产品现已远销泰国、韩国、加拿大、美国等地。今后各位记者朋友在国内各大超市、商场,甚至国外看到石屏豆腐不足为奇,只会越来越多。

  三是注重品牌建设,运用法规保驾护航。石屏豆腐、石屏豆腐皮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2年被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4年颁布《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豆制品产业发展条例》。这一系列成就为石屏豆腐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县豆制品企业已创下10个云南省著名商标,6个州级知名商标。

  四是规范行业治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一对园区外排污不达标的豆腐加工企业(作坊)实施全面关停,鼓励和引导石屏豆腐加工企业和作坊进入园区集中发展:石屏豆制品加工企业进入松村豆制品加工区、鲜豆腐加工企业进入石屏豆腐文化产业园、豆制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加工进入石屏豆腐创意园。实施清洁能源和大锅炉集中供热,采用天然气、液化气、电等清洁能源,坚决取缔10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园区污水经过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园区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五是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服务体系。凡是事关石屏豆腐产业发展的,在税收、厂房租赁、土地价格等方面给予企业最大优惠,尽量降低园区的企业成本。扶持和健全石屏豆腐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作用;建成云南省豆制品检验中心、物流中心、电商服务中心,为将石屏建成全国重要的豆制品研发和深加工中心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对石屏豆腐产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将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努力将石屏豆腐做成大产业。

  红河广播电视台记者现场提问

红河广播电视台记者:

  2012年,石屏县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第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为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石屏县都有哪些举措?

石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彭继伟:

  石屏县属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立体气候特点突出,年均气温18.3℃,年降水量在786毫米~1116毫米之间,年日照时数2176小时,年均相对湿度75%,由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特别是适宜南北山区冷凉蔬菜生长。且境内没有任何重工业,属典型的农业县,具有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同时,石屏白萝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北部山区绿色食品认证的3万亩白萝卜和4万亩结球甘蓝两个产品远销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市场,“石屏杨梅”获批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工商总局认定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石屏红心火龙果”和“石屏高原蓝莓”分别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为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石屏县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第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为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石屏县紧紧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工作目标,闯出了一条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道路。一是在优化产业布局上下功夫。按照基地设施化、生产标准化的要求,着力打造发展“三业三区五带”,形成了以重点产业核心区辐射带动规模化发展的产业集群。二是在培育特色产业上下功夫。立足资源禀赋,适应市场需求,围绕“蔬菜、水果、规模养殖、水产养殖、生物药业”五大产业壮大高原特色农业。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1万亩,总产量88万吨,总产值9.28亿元,蔬菜产量连续3年居全省第一。石屏杨梅、火龙果、蓝莓、猕猴桃等特色水果品质逐年提升。三是在建设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上下功夫。投资20亿元建设异龙-宝秀-坝心18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引领带动全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四是在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上下功夫。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3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74家,有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五是在发展农业新业态上下功夫。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与文化旅游充分结合,建设了一批集娱乐和观光为一体的农业庄园,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201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46.98亿元,农业增加值达25.7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达27.22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47元,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州委“13611”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三农”发展目标,加大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建设力度,通过五大产业、“绿色食品牌”的打造,深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一批有规模、有亮点、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促进全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红河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红河日报记者:

  石屏县是红河州第一个脱贫出列的县,在脱贫成效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两方面,石屏县是如何让两者有效衔接的,具体都做了哪些工作?

中共石屏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张鹏程: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脱贫成效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目前我县重点抓的工作之一,就由我来回答。

  党的十九大把脱贫攻坚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同时将乡村振兴战略确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脱贫摘帽后,石屏县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一方面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另一方面积极谋划乡村振兴蓝图。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第一,抓清零。坚决践行“决不落下一户一人”诺言,重点针对全县669户1936人未脱贫人口,实施“一户一策”精准帮扶,确保年底全部脱贫退出。针对“两无”人员,认真研究兜底政策,正确处理好“兜谁”“怎么兜”“何时兜”问题,确保“兜得住、兜得准、兜得实、兜得牢”。

  第二,抓监测。坚持把防止贫困人口返贫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有机衔接乡村振兴的补充,建立和完善贫困监测体系,设立500万元动态监测资金,每月1次对全县农村常住人口进行全覆盖监测,确保不因学、突发事故、重大灾害、重大疾病等致贫、返贫。

  第三,抓项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贫困人口、贫困村帮扶措施细化实化为项目,把“资金定到项目、计划定到项目、审批一次定到项目、公示公告定到项目、责任定到项目、督查考核指向定到项目”,形成高质量脱贫攻坚项目库,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打基础。

  第四,抓衔接。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在产业增收、饮水安全、住房保障、教育扶智、医疗保障等方面加大帮扶,全力巩固脱贫成果。同时,研究制定《石屏县关于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石屏县关于推进特色工业强县乡村振兴富县绿色生态靓县开放发展活县建设的实施方案》,努力在“做实振兴规划、定位示范振兴区域、建立振兴项目库、实施产业振兴”走在全州前列。

  第五,抓作风。在责任压实方面,保持五级调度工作机制,把巩固脱贫成效贯穿始终,落细落小干部攻坚责任,持续把攻坚责任压实到每名干部。在稳定扶贫力量方面,坚持把保持脱贫攻坚力量布局稳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保障,大力实施“领头雁”培养工程,持续加强驻村队员管理,所有贫困退出村依然保持驻村工作队稳定。

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政府新闻办主任毛杰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

  感谢各位发布人的精彩发布,希望记者朋友通过今天的发布会充分报道,深度解读、生动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石屏县砥砺奋进、跨越发展的坚实步伐和经验成就,营造迎接新中国70华诞的浓厚氛围。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阅读下一篇

红河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开远专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