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新闻发布>州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红河专场

文章来源:红河州新闻办

发布日期:2019/08/09 17:00

浏览次数:

  发布会现场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8月8日上午10时在昆明海埂会堂玉兰厅,举行“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红河文山专场,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文山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李茜主持新闻发布会(记者 赵嘉 摄影)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李茜: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发布——红河、文山专场新闻发布会。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领导。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红河州领导有:

  中共红河州委副书记、州长罗萍女士;

  中共红河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李成武先生;

  红河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周踊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云南省内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以及红河州、文山州各县区的负责同志,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三项议程。

  首先,请中共红河州委副书记、州长罗萍女士发布新闻。

  中共红河州委副书记、州长罗萍发布新闻(记者 赵嘉 摄影)

中共红河州委副书记、州长 罗萍: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即将到来之际,非常高兴能通过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这个平台与大家见面。首先,我谨代表红河州委、州政府,对多年来关心、关注、支持和辛勤工作、全力报道红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各媒体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借此机会,我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介绍。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因美丽的红河穿境而过得名。红河历史悠久、文化绚丽,形成了“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这“三千四百年”七张历史文化名片,孕育了袁嘉谷、熊庆来等杰出人物;红河是云南的重要工业和能源基地,个旧、开远等老工业城市为全省工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红河南部6县,担负了长达40多年的支前战备任务,承担着稳边固防的历史重任。

  70年来,红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由过去的封闭落后变成了如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的边陲明珠。

  70年来,我们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建设的历史征程上跑出“红河加速度”。在党的政策光辉照耀下,红河各族儿女紧紧扭住经济建设不放松,不惧风雨、砥砺前行。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57年建州时的2.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593.7亿元,增长了543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0.13亿元增加至142.27亿元,增长了1093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0.19亿元增加至448.45亿元,增长了2359倍。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三,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经济总量跃居第二位。

  70年来,我们着力夯实发展基础,铸就了天堑变通途的“红河大动脉”。由过去通车里程短,到如今全州通车里程2.4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96公里,居全省第三;由过去“火车没有汽车快”的滇越米轨铁路、个碧石寸轨铁路,到如今拥有317公里电气化铁路。如今的红河,北部7县市全部通高速公路,南部6县高速公路正加快建设。弥蒙高铁、红河蒙自机场、元阳民用机场、红河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加快推进,红河大地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70年来,我们着力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举全州之力谱写了“红河减贫故事”。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州有7个国家级贫困县,49个扶贫攻坚乡,140万贫困人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举全州之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大会战。2016年-2018年,全州累计实现脱贫出列357个贫困村、减贫人口44.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9.7%下降到2018年的7.7%。石屏县、泸西县先后脱贫出列。2012年-2018年,我州“直过民族”地区累计减贫56.7万人。走出深山老林、告别刀耕火种的苦聪人(拉祜族)、莽人(布朗族),一跃跨千年,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其他兄弟民族一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70年来,我们着力推进沿边开发开放,向世界敞开了“红河宽广胸怀”。从封闭到开放,从末梢到前沿,红河正向世界敞开热情的怀抱。红河以河口公路口岸、河口铁路口岸和金水河口岸3个国家级一类口岸为依托,以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和正在申报和建设中的河口跨合区三大平台为引擎,着力打造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前沿。稳妥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了越南盾现钞跨境调运,累计办理人民币兑越南盾5558笔1074.7亿越南盾。2018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居全省第三,边民互市交易额12.3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达194.2亿元,增长25.2%。

  70年来,我们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塑造了闪亮在西南边陲的“滇南魅力新城”。从建水临安古城传统风貌恢复保护,到屏边苗族精品特色县城打造;从滇南中心城市扩规提质,到弥勒休闲康养之城的塑造;从8个特色小镇靓丽兴起,到13县市“美丽县城”建设稳步推进,这些特色城镇的建成将如璀璨明珠闪亮红河大地。目前,个开蒙滇南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72%。全州城镇建成区面积16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为45.1%。全州共创建国家卫生城市4个、县城9个。

  70年来,我们着力推进污染防治,全力守护山清水秀的“红河美丽家园”。红河各族人民素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历史传统和民族人文,森林、村寨、梯田、河流四素同构的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生态系统,被世人奉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经典范例。我们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屏边大围山、绿春黄连山、金平分水岭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不断加强,全州共建设森林公园1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3个。

  70年来,我们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谱写了众多以人为本的“红河民生故事”。从过去的茅草房学校、土坯房教室,到如今学校是当地最漂亮的建筑;从缺医少药、医务人员紧缺,到如今各级医疗机构遍布城乡、小病不出村;红河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日益提升。全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293所,在校学生89.2万人,分别是1957年的1.7倍、5.2倍。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85个,卫生技术人员3.5万人,分别是1957年的198.8倍、365.4倍。2018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396元、11330元,分别是改革开放之初的77.5倍、101.2倍。

  70年来,我们着力推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唱响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红河同心歌谣”。我们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民族政策,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州共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1个、示范点218个、示范乡镇133个、示范村262个。目前,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7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红河发展关怀备至、关爱有加。周恩来总理亲自将绿春县名由“六村”改为“绿春”,寓意为“绿色的春天”。朱德、胡耀邦、乔石、李克强、张德江、贾庆林等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红河考察指导工作。为此,我谨代表全州474.4万红河儿女,代表红河88.8万哈尼族人民,向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长期以来给予红河的关心、支持、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

  下一步,红河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对红河发展提出的“四个更大贡献”要求和“新型工业强州、乡村振兴富州、绿色生态靓州、沿边开放活州”发展思路,全力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奋力推进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努力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州排头兵、全省开放发展的新高地、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

  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强州建设。树立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必须大抓产业、大干工业的意识,加快红云红河烟厂技改搬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持续推动电子信息等产业园区建设,推动重点企业发展引领关联产业成链发展。力争2019年、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增长12%。

  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富州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抓好“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建设,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突出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绿色生态靓州建设。按照“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治污有效”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河(湖)库水污染综合防治、个旧等地区固体废物及重金属污染防治等标志性工作。持续推进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坚决打好打赢异龙湖保护治理整体决胜战,持续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治理工作。

  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沿边开放活州建设。抢抓国家和省新一轮全面开放历史机遇,着力建设红河沿边开发开放新格局。着力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推进中越国际运输大通道建设。着力推进开放平台建设,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体系,推动联动发展。到2020年,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0亿美元。

  我们将全力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不断增强各族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意识。突出创建主题,深化创建内涵,扩大创建成果,努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过去的成绩,已经成为历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以优异成绩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李茜:

  下面,请记者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各位领导上午好,刚才罗萍州长介绍了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和河口跨合区三大平台建设,我想请问红河州的领导,红河是如何推动沿边开放的?谢谢!

  红河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周踊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红河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周踊:

  各位媒体朋友,各位老师,大家好!近年来,红河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努力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定位,按照省委书记陈豪对红河提出的“沿边开放活州”和州委确定的“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大抓开放,红河越来越开放,发展越来越迅速。

  提起开放发展,红河州有基础。1910年,作为中国最早的铁路——滇越铁路开通后,红河就成为了云南近代史上重要的开放前沿,我省的第一个海关、第一个电报局、第一个邮政局、第一家外资银行都诞生于红河。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发展战略,开放发展已经使红河州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和前沿。我省第一个综合保税区——红河综保区,离东盟最近、最大的经济开发区——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正在申报的河口跨合区都在红河州。自2016年来,红河州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0%以上。2018年,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量达36.4亿美元,居云南省第三位。红河州发展空间大,发展势头猛,结合红河州实际,怎样发展外向型经济,从以下三个方面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第一,立足区位优势,加强互联互通。经济要发展,基础设施完善是前提。中越两国高层领导人会晤时都确认要开展“两廊一圈”规划和“一带一路”倡议有效对接,红河州处于两廊一圈”规划和“一带一路”中重要经济带上,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区位优势明显。红河州河口县距越南首都河内只有260公里,到越南北方最大的深水港海防港只有370多公里,是从陆路通往印度洋较近的一个物流节点。近年来,红河州立足区位优势,在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发力。高速公路、泛亚铁路直通河口口岸,河口口岸成为目前云南省既通高速公路又通铁路的国家一类口岸。弥蒙高铁项目正有序推进,计划2021年开通,红河蒙自机场、元阳哈尼梯田机场、弥勒通用机场等一批综合交通项目相继启动建设,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将极大的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第二,发挥口岸优势,加强贸易畅通。红河州拥有3个国家级一类口岸,既有公路口岸,又有铁路口岸,此外,国家海关总署在红河综合保税区批准设立了一个陆路口岸——红综口岸。随着口岸基础设施和通关便民化水平持续改善,红河州对外贸易呈现多种形式的发展,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加工贸易不断积聚;边民互市、边境贸易等多种贸易齐头并进。2013年—2018年,红河州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4826万美元增加到17.8亿美元,增长了35.9倍;加工贸易企业数由2家增加到11家;加工贸易占全州外贸比重达48.5%,成为拉动全州进出口增长的主要贸易方式。同时,红河州口岸货运量、出入境人数、出入境交通工具每年都呈大幅增长的趋势。

  第三,发挥平台优势,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按照红河州委、州政府“以红河综保区为引领、蒙自经开区为支撑、河口跨合区为前沿”的三区联动发展思路,我们坚持把三区作为一个整体平台来打造,不断释放“园区平台+开放政策+区位优势”叠加效应,助推经济快速增长。红河州有色金属、稀贵金属资源丰富,有色金属深加工是红河工业的基础和强项,我们正以这些资源、优势作为基础吸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机器人等项目和产业向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聚集,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和南亚东南亚两个市场,红河综保区、蒙自经开区已成为红河工业的重要支撑。红河将进一步利用好这些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将其转化成为对外开放的经济优势,在新的起点上,谋划更高水平的发展,实现红河沿边开放再上新台阶,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贡献红河的力量。谢谢!

  春城晚报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春城晚报记者:

  近年来,云南省加快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红河州也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部署和要求,加快打造“云南旅游新方向”,请问罗萍州长,红河州在旅游转型升级工作中有哪些举措和亮点?

罗萍:

  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是红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大抓产业促发展是红河州委、州政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安排部署的重要举措和具体实践。红河的旅游发展,有文化支撑、有区位优势、有资源条件、有升级基础、有市场助力、有转型动力。据统计,去年红河州的游客量已超5000万。当前,红河州正聚焦实现“云南旅游新方向”的目标,以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着力“补短板、提品质、强服务”来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建设,持续用力补齐旅游发展短板。聚焦“吃、住、行、游、娱、购”旅游六大要素,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县县通高速”及个旧至元阳哈尼梯田高等级公路改造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大力实施高星级景区、精品酒店(客栈、民宿)以及特色美食街区等建设,全面打造弥勒红河水乡、太平湖森林公园、建水西庄紫陶小镇、元阳哈尼梯田小镇等特色小镇,加快美丽县城建设,着力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设施,大力发展建水紫陶、石屏豆制品等特色产业,有效确保让游客“吃得好、住得爽、行得顺、游得畅、购得值、娱得乐”。

  二是加强筹划,雕刻璞玉丰富旅游产品。依据全州丰富的自然、农业、生态等资源,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开远现代花卉产业园、蒙自万亩石榴园为示范引领;办好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如弥勒国际女子半程马拉松、中越“两国一赛道”国际自行车赛、元阳哈尼梯田挑战赛在各种“圈”内大量圈粉;筹划推出《建水元阳三日游》《精彩红河6日游》《寻找芳华中的旧时光之红河岁月10日游》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让“云上梯田 梦想红河”旅游品牌形象逐渐为世人所熟知。

  三是强化统筹,坚定不移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一方面,聚力推动“一部手机游云南”等部署落地,实施建水、弥勒智慧景区(数字小镇)建设试点,涵盖智慧厕所管理、投诉处理、游客统计和画像分析等功能的“一机游”智慧综合管理平台投入使用,实现督办预警、实时监控等服务信息化;另一方面,重拳整治旅游市场,建立红河州旅游红黑榜制度,成立红河州游客购物退货监理中心,进一步完善省、州、县三级联动处理投诉机制。

  下一步,我州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旅游革命”的部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抓好抓实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加快推动全州旅游转型升级,全力让红河州真正成为“云南旅游新方向”。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日报记者:

  红河州的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如何?能否在今年让贫困建档立卡户如期脱贫?谢谢。

  中共红河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李成武答记者问(赵嘉 摄影)

中共红河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 李成武: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非常高兴回答您的问题。2017年6月29日,《人民日报》刊载了红河州绿春县平和镇大头村拉祜寨“直过民族”群体脱贫变迁历程,让绿春县拉祜寨一夜闻名。拉祜寨集“民族直过区、特少民族村、边境特困村”于一体,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全村33户168人均为贫困户,所谓“家”的“窝棚”,屋顶经常被大风吹走,一直以来都过着“森林猎人”式的游猎生活。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地方党委、政府帮助当地群众建房子、搞生产、转思想、革陋习,通过3年多努力,拉祜寨群众实现了从“窝棚户”到“小洋楼”、从“食不果腹”到“自给自足”、从“原始”到“现代”的华丽转变。群众住上了新房、喝上了干净饮用水、全村贫困学生没有一个辍学,人人稳定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为了感党恩,群众还自发在屋顶上挂起了国旗,成为边境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绿春县大头村拉祜寨是红河州脱贫攻坚工作和成效的一个缩影,是边疆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例证。

  2014年以来,红河州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8.24万人,实现35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实现石屏、泸西2个县脱贫摘帽,全州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末的19.71%下降到2018年末的7.7%,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获较好等次,先后涌现出石屏县、石屏县牛街镇、蒙自市西北勒乡以及丁莲等一批荣获国家级、省级奖励的先进典型。

  今年是红河州脱贫攻坚的大会战之年,是取得决定性攻坚成果的关键之年,要实现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屏边5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408个贫困村退出、23.77万贫困人口脱贫,全州实现整体性脱贫的目标任务。红河州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全局工作聚焦脱贫攻坚、重点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目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方法聚焦“户户清”,举全州之力来打赢打好脱贫攻坚大会战。我们通过抓实“六个责任清单”、五级调度、驻县督导、动态监测等抓手,把攻坚责任压实到攻坚一线。我们举全州之力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今年以来,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6.7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2%,其中深度贫困县占71.96%。我们把产业发展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探索哈尼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等一批经验模式,全州2106个新型经营主体累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0.2万户87.9万人,实现了对有产业发展条件贫困户的全覆盖。我们把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脱贫的重要举措,走出了一条“政府+中介公司+经纪人+务工企业+农民工”的“组织化”“订单化”培训输出路子,累计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25.72万人,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14978个,建设“扶贫车间”161个,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我们把住房安全作为工作重点,“十三五”时期75806人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任务已完成97.73%,73501户“4类”和“非4类”农村危房存量近期可实现全部清零。我们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抓手,下达落实各类资助资金7.33亿元,实现了建档立卡户学生的全覆盖。我们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贫困村卫生室100%达到贫困村退出标准。我们不断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798个由驻村队员、挂联干部、乡村干部划片编成的小分队、战斗队长期奋战在攻坚一线。我们更加注重发挥干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强化典型示范带动,打造了一批以革除陋习促脱贫、“巾帼志愿连心服务队”等为代表的经验和典型。

  到今年上半年,全州各项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关键的阶段,我们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满怀信心、充满希望,以年内实现全州所有贫困县摘帽、整体性脱贫的目标,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谢谢。

李茜: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

  感谢各位发布人的精彩发布。希望记者朋友们能够解读好、报道好今天发布会的内容,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红河、文山砥砺奋进,跨越发展的坚实步伐和经验成就,共同营造迎接庆祝新中国70周年华诞的浓厚舆论氛围。

  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阅读下一篇

红河州2019年人社工作新闻发布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