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文化机构信息公开>非物质文化保护信息公开>非遗项目名录及简介

瑶山乡水槽寨瑶族(蓝靛)传统文化保护区

文章来源: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日期:2021/06/04 15:49

浏览次数:

  水槽寨瑶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瑶山乡境内,分上水槽寨和下水槽寨,共136户,民族为瑶族(蓝靛瑶支系)。

  水槽村所在的山脉是河口瑶族自治县境内的西南面由东向西一座纵向山脉,与大围山“自然保护区”相望。境内山泉溪水丰富,村民饮水引自溪水,水质洁净无污。

  瑶山乡水槽村瑶族妇女服饰,清秀清洁,美观朴素。服饰衣料大多为自纺自织的土布,经蓝靛浸染成色,加工缝制而成。服饰主色调是蓝色,其他饰物为辅色,故称为蓝靛瑶。妇女上身着圆领斜襟过膝长衫,两侧开衩,镶饰红色边条,前后两衣襟反折别于腰带;袖口镶饰红色宽边及蓝色窄边条,领口处饰银扣;缀红、黄、粉三色细毛线;腰系自己编织的彩色丝线花腰带;左腰侧配饰黑白相间小珠串,右腰侧边系一扎三色细毛线;肩上配绣花坎肩。下着长裤,裤脚长且向上反折,裤脚边镶饰蓝色细布条。头饰用竹壳或薄板制成直径约15厘米的圆板,用白布绷紧,固定于后脑勺部位的发髻上,其他头发梳成细辫,盘绕头顶,用方块蓝布遮盖圆板,两端布头打结固定。有些中老年人用银饰代替圆盘。年轻妇女穿戴清秀俏丽,中老年人穿戴则显得端庄朴实。瑶族妇女擅长挑花刺绣,他们用四色花线在服装的衣领、胸襟、袖口、肩垫、裤口、围裙镶绣各种花纹图案,进行装饰和美化。

  瑶族男子上身着无领斜襟长袖衣,瑶语称“围胆”;外罩无领短褂,瑶语称“围札”,短褂左右两襟有花饰图案,配饰五六颗小银饰扣子,下着宽腰大裆裤。年长者有的用黑布条包头或戴老式瓜皮帽。

  男女童装均戴小花帽,花帽用银币、花带、绒线彩穗装饰。女孩至15岁左右就“顶板”换衣装,姑娘“顶板”意为成人,可以进行社交活动。

  传统民族节日有“大年”(春节)、正月十五“家神节”、三月三节、端午节、七月十四“目莲节”、八月十五“新米节”、十月十六“盘王节”等。三月三家家染花糯米饭,杀鸡祭祀祖先;七月十四“目莲节”家家包粽子,做米粉粑粑,祭祀祖宗、烧衣纸;八月十五“新米节”喜庆丰收,杀鸡、做新米饭到田地里拜祭,感谢盘王及祖宗的恩赐;十月十六“盘王节”为纪念瑶族始祖的庆典。

  水槽寨瑶族信奉的神灵包括人类始祖神——盘瓠、盘王、伏羲、神农;自然神——雷王、谷魂、五雷;保护神——灶王、民官、本境、社皇、城隍、女娘、罗五娘、帝母、牛官、家先、花林、南曹、沙罗、黄推、程历、六神;祖师神——太清、玉清、上清、三元、明皇、祖爷、公王、四师、张天师等。凡经过度戒的瑶族男性,得到自己师傅传授的念经咒和法事程序训练后,均可以主持宗教活动仪式。传统宗教活动有度戒、打斋、扫寨、祭龙、祭祖、拜祭等。

  瑶族先民创造并采用汉字记瑶音的办法记载瑶族传统文化并保存下来,据调查,发现的文字故事有《杨二和九娘》《十二月花》《兄妹造人烟》《盘瓢的故事》等,《梁山伯与祝英台》《刘三姐》《谭清十娘古》等几十篇故事也被改编成叙事长诗流传在瑶族人民中。口头传说有《仙女》《人变虎》《猴子为什么屁股红》等。

  水槽寨民歌丰富多彩,有抒情歌、叙事歌、生活歌、习俗歌等。婚礼上宾客们即兴创作的歌词为“闲歌”,男女用唱歌形式谈情说爱的歌叫“风流歌”。演唱形式有“喊唱”“平音唱”“回转唱”等。民歌歌词多采用七字句式,男、女集体对唱,唱词分“唱文”和“唱白”两种。传统曲目有创世歌《兄妹造人烟》《密洛陀》《发音套奶》《女下台七子》等;祭祀歌有《盘王歌》《流落歌》《连州三庙歌》《得福神唱》等;迁徙歌有《创世歌》《立传歌》《千家洞》《交趾曲》《漂洋过海》等;此外还有《十二月生产》《四季歌》等节令歌。

  瑶族舞蹈属于宗教仪式舞,度戒仪式中跳师(平时生活中无),打斋、祭丧时跳道。在度戒仪式中有时跳的是师、道两类结合,动作基本一致,以念神或宗教歌曲为节奏,配以锣、鼓、镲等打击乐,舞者手持“罗帛”(一条长带子)花带、长刀、铜铃等。舞蹈队形一般有横排、圆圈、走绕八字穿花、方形等,脚滑步屈伸、屈膝、颤动、摇摆下沉、下蹲、俯身等。

  瑶族度戒等仪式上所用的上清、玉清、太清、上元、中元、下元等神圣画像及师公身上穿的道袍上所刺绣的图案花样,是瑶族人珍贵的传统美术品。

  瑶族文体活动内容多样,有打陀螺、打弹弓、踩高跷、打秋千、打磨秋等,均为民间传统体育游戏。

  水槽寨村保持了浓厚的瑶族传统文化和民族习俗。村里实行“寨老”制管理,由寨老等5人分工管理村寨事务,并负责祭祀活动。瑶族人讲究礼仪,小孩成人需接受严格的“度戒”仪式,由师傅传授传统文化、礼仪及道德规范。掌握师父全部本事后的弟子又承当“度戒”师接收弟子,使瑶族的传统文化得以代代相传。

阅读下一篇

西一镇红万村彝族(阿细)传统文化保护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