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文化机构信息公开>非物质文化保护信息公开>非遗项目名录及简介

红河州哈尼族梯田农耕礼俗

文章来源: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日期:2020/08/05 14:58

浏览次数:

  红河哈尼族梯田农耕礼俗,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元阳县、绿春县、金平县、建水县的哈尼族村落。哈尼族梯田农耕礼俗,既是哈尼族梯田稻作经济的衍生物,又是梯田稻作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源传承的历史与梯田稻作文明的历史一样久远,至今已有1300多年。哈尼族梯田农耕礼俗体系严整、形态完备,其基本内容大体包括建村立寨礼俗、开垦耕种礼俗、节庆祭典礼俗、人生礼俗、服饰饮食礼俗等五大类别。

耙田

  梯田农耕礼俗作为哈尼族梯田稻作文明的百科宝典,为深度解读哈尼族梯田稻作文明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更为重要的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学科,通过解析梯田农耕礼仪与梯田稻作文明之间的关系,可获得一些破解学科难题的启发。

叫秧魂

  哈尼梯田景观自身就是审美客体,是人类心智与大自然相互交融的结晶,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堪称大地景观艺术,它所带给人的审美体验,尤其是对人心灵的强烈震撼感,是其他人文景观难以企及的。此外,梯田农耕礼俗的诸多内容,以及与梯田农耕礼俗相生相伴的艺术作品,也能给人带来别样的审美体验。

开头秧

  “文革”期间,哈尼族梯田农耕礼俗受到强烈冲击,许多礼俗被视为糟粕而遭到批判和禁绝,祭寨神等典礼几近全面停止,不少古老的礼俗已经消失。外界异质强势文化以铺天盖地之势涌入哈尼山寨,加剧了对梯田农耕礼俗的冲击。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哈尼族年轻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趋于淡漠,乐于主动学习传统礼俗者日稀。年长的传承者因自然原因不断减少,出现后继乏人的局面。目前,系统掌握梯田农耕礼俗者已属凤毛麟角,前景堪忧。若不抓紧开展抢救保护工作,失传的将不仅仅是梯田农耕礼俗,还会危及梯田稻作文明赖以传承的思想基础和人文机制。

阅读下一篇

红河州哈尼族长街古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