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8/2022-00099
信息分类
政策解读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发布机构
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
文号
红政办发〔2021〕54号
发布日期
2022-01-21
信息名称
《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21〕41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州草原保护修复工作,推进草原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结合我州草原工作实际,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红河州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执行,现就《实施方案》内容解读如下:

  一、《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及意义

  国务院办公厅3月12日印发了《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1〕7号),对加强草原保护修复、推进草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草原地区绿色发展等作出具体部署。2021年8月23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草原保护管理,推进草原生态修复,改善草原生态状况,促进草原合理利用,推动林草融合发展。我州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红河州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方案》(红政办发〔2021〕54号)。

  此次出台的《实施方案》是在草原定位从生产为主转向生态为主后,我州第一个州级层面的政策性文件,对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完善草原保护修复制度、推进草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行林长制,统筹林草融合发展,充分发挥草原在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建设美丽红河建设中的作用,有着重要推进作用。

  二、《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主要包括4个方面内容:第一,总体要求。明确了我州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到2025年,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根本遏制,草原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全州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0%以上。到2035年,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实现草畜平衡,退化草原得到有效治理和修复,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显著提升,全州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83%以上。到本世纪中叶,退化草原得到全面治理和修复,草原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第二,重点任务。从开展草原资源调查,实施草原监测评价,编制草原保护修复利用规划,加大草原保护力度,加快草原自然保护地建设,加快推进草原生态修复,加强草原资源灾害防控,统筹推进林草生态治理,大力发展草种业,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推动国有草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动草原地区绿色发展等1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任务。第三,保障措施。明确了强化组织领导、管理队伍建设、资金保障、科技支撑、宣传和社会监督5个方面的内容。第四,职责分工。主要对各县市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加强草原保护修复重点工作任务进行职责分工。

  三、需要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草原资源底数。草原面积数据因不同时期、不同调查方法而存在较大差异。按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简称“国土三调”)统计计算,全州草原面积为1257.49平方公里、约占全州国土面积的3.91%,草原面积居全省第十位。

  (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是反映草原生态状况的一个重要生态指标,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约束性考核指标,是指某一区域内各主要草原类型的植被盖度与其所占面积比重的加权平均值,综合反映区域内草原植被生长浓密程度。根据省级草原监测数据,我州2020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79%。

  (三)草原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强调草原保护修复,并不是不利用。是在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基础上,更好地利用草原,发挥草原多种功能。草原是重要生态资源也是生产资料,既有生态功能,也有生产功能。草原是重要畜牧业生产基地,是牧区和半牧区县牧民主要收入来源。《方案》提出坚持尊重自然、保护优先,也提出坚持科学利用、绿色发展。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关系,在保护好草原生态基础上,科学利用草原资源,促进草原地区绿色发展和农牧民增收。

  (四)如何将《方案》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一是细化考核指标,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目标责任制。结合落实林长制,科学设计草原承包经营、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落实情况的考核指标,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压实地方责任。二是加强部门协助,形成工作合力。草原工作基础薄弱,涉及面广,需各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要积极探索构建草原保护修复长效机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快推进草原生态修复,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草原事业发展。广泛宣传草原重要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功能,不断增强全社会关心关爱草原和依法保护草原的意识,深入开展草原普法宣传和科普活动,积极动员相关公益组织和社会大众参与草原保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