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8/2021-02297
信息分类
政策解读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发布机构
红河州政府办
文号
红政发〔2021〕18号
发布日期
2021-08-09
信息名称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政策解读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主要立足红河州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阐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红河州“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和指导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州各族人民努力把红河州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行动纲领。

  一、《纲要》起草背景和过程

  围绕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科学谋划、合理确定我州“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确保到二〇三五年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红河州委关于制定红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纲要》编制过程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纲要》编制工作于2019年6月启动,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是前期研究阶段(2019年6月—2020年1月)。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成立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印发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有序推进《规划》编制各项工作。组织开展了37个“十四五”前期重大课题研究,组织州级相关部门和各县市政府研究提出我州专项规划目录和重大工程项目,为《规划》基本思路的编制提供了支撑。

  二是基本思路形成阶段(2020年1月—9月)。2020年2月起,《纲要》起草组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一道,集中力量开展我州“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起草工作,通过专题调研、专家咨询论证、企业座谈、建言献策、征求意见等系列工作,于2020年6月形成了《基本思路》,9月11日,州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基本思路》。

  三是《纲要》起草阶段(2020年9月—12月)。在前期研究、《基本思路》起草、“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等工作的基础上,起草组以中央和省委、州委《建议》为根本遵循,对我州“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进行了细化、实化,进一步充实了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支撑,于2020年12月形成了《纲要》初稿。

  四是征求意见和报审阶段(2020年12月—2021年1月)。《纲要》初稿形成后,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我为红河‘十四五’献一策”网上意见建议征集、书面征求意见、加强与省级对接衔接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经过反复修改完善,《纲要》报经第十二届州人民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第十二届州人民政府第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八届州委常委会第160次会议审议后,于2021年1月18日经红河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通过。

  二、《纲要》的起草原则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纲要》起草过程中,我州主要坚持了“一个逻辑起点、三个全面贯彻、三个紧密结合”等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个逻辑起点”:“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编制“十四五”规划,要求我们必须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立足红河州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我州“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的逻辑起点,也是整个文稿谋篇布局的出发点和根本立足点。

  “三个全面贯彻”:第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把“一个跨越”“三个定位”“四个突出特点”作为“纲”和“魂”贯穿于规划编制始终。比如,《纲要》主要任务的头三项就是紧紧围绕“三个定位”进行安排和阐述。第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州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立足红河发展实际,全面回应人民关切。第三,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精神,坚持把“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摆在突出的位置,并贯穿各方面各项工作始终。

  “三个紧密结合”:第一,与中央和省委《建议》精神紧密结合。在文稿的起草中,认真把握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核心要义,深入贯彻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将中央和省委《建议》精神在我州“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进行了全面贯彻。第二,与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紧密结合。紧扣国家和省《纲要》提出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等,确保我州“十四五”规划《纲要》在目标设置、重点任务上与国家和省级保持了上下充分衔接。第三,与全州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在文稿起草中,我们坚持以州委《建议》作为《纲要》编制的基本遵循和重要依据,紧密结合新州情新内涵、发展基础、发展短板弱项、发展潜力和发展需要等,研究谋划了一系列有利于推动红河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重大项目。

  三、《纲要》的基本框架

  结合我州实际,在与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充分衔接的基础上,在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经反复研究讨论,形成了我州“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框架结构。《纲要》包括正文和附件两个部分,正文包括16篇、63章,近11万字,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总论(第一篇),主要阐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就、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发展基础、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第二板块为主要任务(第二篇至第十五篇),分领域阐述了我州“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第三板块为保障措施(第十六篇),主要阐述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规划统筹衔接、强化规划实施责任、强化规划监测评估,为规划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附件包括:我州“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执行情况、“十四五”规划约束性指标和主要任务责任分工、“十四五”州级重点专项规划名录3个附表和“十四五”规划7张附图。为进一步细化规划目标任务实现的路径和支撑,《纲要》还设置了27个专栏,对我州“十四五”期间拟推进实施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进行了细化、具体化。

  四、《纲要》的主要内容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

  “十三五”发展取得两个历史性成就、实现六个历史性跨越、夺取一个重大成果,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巩固,全面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新局面。取得两个决定性成就:一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六个历史性跨越:一是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三是开放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四是城镇化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五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六是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夺取一个重大成果: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二)规划目标

  《纲要》除了清晰地描绘了我州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外,还对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展望了我州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

  展望二〇三五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全省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世界一流“三张牌”、沿边开放、民族团结进步“三个示范区”建设迈上更高水平。主要包括九个方面的目标:一是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二是建成现代产业体系;三是沿边开放水平全面提升;四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巩固发展;五是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六是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均衡;七是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八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九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不断满足,全面建成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聚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三张牌”、沿边开放、民族团结进步“三个示范区”,提出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分为定性和定量目标两个部分。定性目标可概括为“七个新”:一是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二是开放发展取得新突破;三是边疆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四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五是城乡区域发展呈现新面貌;六是社会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七是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定量目标经与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充分衔接,设置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共5大类24项指标。

  (三)纲要的主要任务

  为支撑我州“十四五”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纲要》明确提出,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提出的“三个示范区”定位和“为全省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的要求,科学把握红河州情新内涵、新变化,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产”“城”“人”融合协调发展关键性问题,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和未来发展支撑条件,推动14项主要任务落地见效。

  一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纲要》明确指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挥优势、挖掘潜力、转型升级,打好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绿色能源牌”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提出打好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实施“一二三”行动,持续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创建,全力打造100万亩高端稻谷基地、100万亩干热河谷基地、500万亩高端果蔬基地、30万亩高端云花基地、优质畜禽供给基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打好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加快把绿色清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持续推进绿色能源战略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建设有色金属全产业链示范区。打好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以特色小镇和美丽县城建设为抓手,高标准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和昆玉红旅游文化经济带,打造滇南文化旅游经济带,提升“云上梯田·梦想红河”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建设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

  二是建设成为沿边开放示范区。《纲要》明确指出要深刻领会“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要义是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全国发展大局。提出坚持发挥优势、内外统筹、双向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我国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带等合作,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将红河片区打造成为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扎实推进“三区”联动和“县市区融合”发展,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建设成为沿边开放示范区,全面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十四五”末,力争全州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

  三是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纲要》明确指出要深刻领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核心要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永恒的工作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加快民族地区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全州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持续提高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力争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一面旗帜。

  四是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核心要义是保护。提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治污有效,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6个标志性战役”,坚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推进公园城市和生态家园建设,为全省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贡献红河力量。

  五是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纲要》提出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立足国内大循环,找准红河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定位和比较优势,畅通内外循环通道,打造产业循环载体,提升循环供给质量,持续增强循环动力,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抢占主动、赢得先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统筹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拓展投资空间和效能,在立足国内、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大循环、双循环”中提升红河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

  六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纲要》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按照“两型三化”方向,优化区域重点产业链布局,重点培育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先进制造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旅游文化业、现代服务业等千亿级产业和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烟草、房地产、节能环保等百亿级产业,提升各类产品的质量、品牌和影响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明显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25年,力争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100亿元、先进制造业达到1000亿元、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达到2630亿元、旅游文化业达到2000亿元、现代服务业达到1300亿元、绿色能源产业达到350亿元、数字经济产业达到26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达到150亿元、烟草产业达到320亿元。

  七是建设“数字红河”。《纲要》提出主动拥抱数字化,牢固树立数字化理念,筑牢“数字红河”建设基础,以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城市建设为重点,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坚持以应用换产业、市场换产业,聚焦工业、农业、文化旅游等领域和其他在线经济,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数字”为经济赋能、为发展提质,推进数字经济成为全州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新动能。到2025年,滇南区域数字中心、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州数字经济先行区、高原特色农业及绿色食品数字化建设示范区、面向中南半岛沿边开放数字经济合作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240亿元,占GDP比例达到6.8%。

  八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纲要》提出严格空间开发保护,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全面深化“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统筹优化全州生产力布局,更加注重州域内发展的整体性、包容性、协调性,做强“中心”、做大“两翼”、做活“前沿”、做靓“名片”、做美城乡、做优“四带”,开创区域协调、南北联动、差异化协同发展新局面。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围绕国土空间、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公共服务、生态绿色“五个协同发展”和产城、城乡、社区、服务、生态、文化“六个融合”,加快推进滇南中心城市建设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新时代特征、符合红河实际、凸显红河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到2025年,全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

  九是着力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纲要》提出坚持以整体优化、协同发展为导向,打造集约高效、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健全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公路网、铁路网、航空基础设施、综合交通枢纽和水运航道建设,着力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将红河州建设成为云南省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基地、能源安全保障基地、国际能源枢纽前沿;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推进物流基础设施与全州现代交通设施网络、现代产业体系融合发展,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将全州建设成为滇南区域物流枢纽、西南地区重要物流枢纽城市、中国面向东盟的跨境物流组织中心。

  十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纲要》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政策措施总体稳定,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推进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绘就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美好图景。

  十一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在边疆繁荣发展。《纲要》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加快推进文化强州建设。

  十二是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纲要》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动改革创新深度融合、高效联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州战略、人才强州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红河,积极推进制度机制创新,坚决破除制约全州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以改革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

  十三是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纲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不断满足多样化民生需求,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大力发展教育体育事业,加快实施健康红河行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增进全州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四是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纲要》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全力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红河、平安红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