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8/2023-00810
信息分类
规划计划
主题分类
宏观经济
发布机构
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3-22
信息名称
关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是极不平凡、极具考验、极为不易的一年,压力前所未有,奋斗异常艰辛,成绩十分不易。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严峻考验,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州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总遵循,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围绕州委“13568”工作思路,认真执行州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审查批准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六个大抓”不松劲,全力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效。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63.1亿元、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6.5亿元、下降2.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9亿元、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335.2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184元、增长4.4%,其中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1993元、16030元,分别增长2.6%、6.6%;城镇新增就业4.3万余人;粮食产量186.6万吨。

  (一)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果断处置境外及国内输入引起的疫情63起,为全省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红河贡献,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建立疫情防控生活物资保障机制,设立应急物资中转站,保持重要民生商品和防疫物资量足价稳。全力以赴做好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协同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确保重点企业生产不停摆。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及时将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尽最大努力确保了疫情防控平稳度峰转段。

  (二)经济运行难中有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稳增长系列政策,全州经济运行呈现稳定恢复、稳中向好态势。强化政策供给。年初即印发实施“稳增长17条”,奠定全年发展总基调;国务院和省级一揽子政策出台后,及时制定细化落实措施,以政策有效供给对冲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加强运行调度。成立经济稳增长工作专班,建立联合办公机制,统筹算好行业、县市、月度“三本账”,理清GDP 49项支撑指标,周监测、旬分析、月调度、季小结,及时掌握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地区运行情况,建立起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密切互动的经济运行调度机制。深入助企纾困。开展干部“下沉一线、助企纾困、为民办事”实践活动,出台《红河州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全覆盖走访工作方案》,35位州级领导挂钩127个重点企业、41个重点项目,帮助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加强培训辅导。依托“红河跨越发展大讲堂”,开展经济工作专题培训辅导。针对行业主管部门和“四上”企业,开展全方位、全覆盖、多层次、全领域的业务培训,提升抓经济工作的能力。

  (三)发展基础持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加快,支撑经济全面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交通。弥蒙高铁开通运营,蔓耗至金平、建水(个旧)至元阳高速全线通车。红河蒙自机场加快建设,元阳民用机场预可研获批复。红河综合交通枢纽建成投用。能源。仙人洞坡等风电场部分容量并网,红河“风光储”一体化基地建设加快推进,3个整县(市)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开工建设,启动红河电厂扩建工程。泸西—弥勒—开远支线天然气管道全线通气。小龙潭矿务局五期扩建项目竣工验收,小龙潭露天矿和山心村煤矿产能核增完成确认。全州全社会发电量增长5.5%。水利。滇中引水工程红河段、弥泸灌区、石屏灌区等重大水利项目加快建设,农村供水保障三年专项行动、城乡供水一体化三年行动启动实施。新基建。4G网络扫盲补弱有序推进,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蒙自、河口主城区及其他11个县市重点区域、重点景区5G网络全覆盖。红河宏斌食品公司、开远丰岛花卉公司被评定为2022年云南省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开远数字花卉全产业链平台项目入选为2022年全省数字应用典型案例。云锡锡化工智能工厂、5G无人铜电解智能技术等工业互联网“三化改造”示范项目加快实施。弥勒运捷智慧物流平台投入使用。河口列入全省智慧县城项目试点。

  (四)产业动能加速集聚。深入实施产业强州三年行动,坚持做优存量与做大增量并重,深入推进“5+6”现代产业体系与12条重点产业链互补融合、联动支撑、集群发展。建立“高位统筹、链长负责、专班推进、联动招商、动态管理、合力攻坚”的产业链链长制。制定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城乡建设、对外开放、社会民生五个方面19个系列三年行动落实方案、责任清单,明确重点领域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路径。农业。开远花卉产业园入选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开远花卉成为全省六大花卉产业集群之一;元阳哈尼田园综合体列入全省试点创建。山东天同弥勒食品加工产业园开工推进,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加快建设。全州获认证的有机产品达347个、绿色食品达312个、无公害农产品达3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达9个。工业。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以项目的“大干快上”推动发展的“量质齐升”。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开工建设,创造了一次报批用地面积最大、审批时间最短的成功经验,跑出项目落地建设“加速度”。宏合193万吨低碳铝、美科48GW单晶拉棒、圣比和10万吨锂电池正极关键材料、品悦日产20万包过桥米线、屏边虾青素等一批重大产业链项目加快推进。卷烟品牌高端突破取得积极成效,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启动开远小龙潭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新增2户国家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10户。红河州贸促会被评为全国贸促工作先进单位。屏边滴水苗城、开远南洞——凤凰谷景区新认定为4A级旅游景区,全州4A级旅游景区达19个,数量居全省第一。“云上梯田·品味乡愁”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水临安古城主题特色街区入选首批国家旅游休闲街区,元阳新街镇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882.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47亿元,分别增长34.5%、39.6%。

  (五)内需潜力加快释放。一年来,我们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发展的重要牵引,凝心聚力抓投资上项目,千方百计提品质扩消费,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全力把发展第一要务落到实处。投资。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州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呈现“开局平稳、中期回落、持续恢复”的“V型”态势,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稳居全省第2,增长4.5%,增速连续6个月逐月向好,较年初与省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的位次提升1位。健全重要项目协调机制,深入开展项目要素保障“百日攻坚战”,累计协调解决要素保障事项46项。组建重点项目发展中心、州委创新委重点项目办,探索开展一线督导服务,累计组织培训会议4次、专题培训2次。建立州级领导挂钩重点项目服务机制,明确31位州级领导挂钩督导100个重大项目和20个重大前期项目。建立项目投资“骏马奖”及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红黑榜”通报制度,兑现奖励资金1050万元。加强政银企合作,全年新增项目融资125亿元。消费。开展“一部手机逛商圈”、“乐购红河”等系列促消费活动,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50万元,拉动社会消费1.1亿元。全力扩大汽车消费,筹办国庆车展、汽车下乡等活动。州级和8个县市先后出台“一城一策”稳房地产政策措施,促进住房消费。网络消费、直播带货蓬勃发展,全州网商达32694家,电子商务交易额245.9亿元。强化企业服务走访,精准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9亿元、增长1.5%。

  (六)开放发展蹄疾步稳。出台融入中老铁路沿线开发建设三年行动、加快对接RCEP行动、促进外贸增长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强化开放发展政策体系。获批设立中国(红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与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河口边合区“五区联动”的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平台叠加效应更加明显。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跨境直通、电子批量”模式在全省推广。金水河公路口岸扩大开放为国际性口岸。河口口岸列为全省智慧口岸建设试点,河口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全面启动。个旧市获批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互联网+边民互市”、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的“红河模式”加快形成。红河(蒙自)陆港型省级重点发展物流枢纽建设、北部货运铁路通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147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部完成。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二期)建成试运行,红河综保区建成跨境电商通关服务平台,保税监管仓投入使用。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35.2亿元、居全省第二位,其中进口153.3亿元,出口181.9亿元。

  (七)区域发展更加协调。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滇南中心城市龙头作用增强,中心引领、两翼齐飞、南部振兴、沿边开放、廊带联动的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南北、城乡、山坝差距进一步缩小。规划引领。“十四五”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9个领域35项州级重点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高质量编制并印发实施《滇南中心城市发展规划》。龙头带动。滇南中心城市,以全州17.5%的国土面积、42.2%的人口,集聚了61%的地区生产总值,经济总量占全州比重较2021年提高1.3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弥勒、个旧、蒙自3市评为全省县域经济10强,建水评为全省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石屏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建水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元阳入选2022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绿春成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泸西、建水、石屏成为全省“一县一业”特色县。“东风韵”、太平湖森林公园、西庄紫陶3个特色小镇列入首批省级清单,占全省50%。新型城镇化。深化行政区划改革,弥勒、个旧共析置街道5个。聚焦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建设,谋划实施项目295个、总投资1105.1亿元。河口县被命名为“云南省美丽县城”,全州“美丽县城”达到6家、总量位居全省前列。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开展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实现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9万人,基本消除了年人均纯收入7000元以下的脱贫人口,牢牢守住了不发生整村整乡返贫的底线。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下达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资金4168万元,争取以工代赈资金5248万元,易地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持续完善。兴边富民工程、守边固边工程、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持续推进。

  (八)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启动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健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机制,形成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部门协同落实、各级上下贯通的工作格局。实施市场、创新、政务、法治、人文环境五大提升行动,制定出台系列政策举措,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开展营商环境大摸底大排查,推动解决问题280件。“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改革,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推动政务服务“集中办”“网上办”“一件事一次办”。推进商事制度、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深入推进公平竞争重大政策落实,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632件(条)。减税降费。全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48.5亿元。市场主体倍增。直面市场主体需求,帮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全州实有市场主体达39.6万户,全年净增7.8万户;企业达到6.1万户、净增0.9万户,其中“四上”企业达到1392户、净增133户。招商引资。各地各部门把招商引资放在突出位置,狠抓招商引资,深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做好上门招商。全州“一把手”开展外出招商活动254次,签约项目233个、总投资1897.3亿元。全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增长21.3%。

  (九)生态文明底色更靓。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出台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碳达峰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坚持源头防治、标本兼治和重点突破,强化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全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7%,创历史最好水平。水环境质量改善实现历史性突破,14个国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达85.7%,2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异龙湖主要污染物指标下降接近脱劣目标,水质监测结果较去年同期有了明显改善。建立健全“治土”工作体系,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并通过省级行政验收,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开远市成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地区,绿春县、红河县成为省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示范。工业企业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全州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5.4%,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2%。构建“1+7+13”的政策体系和目标任务清晰、技术支撑科学、政策保障到位、督促检查规范、考核评价精准的“闭环”工作体系,高站位落实、高起点推动、高标准建设的“一盘棋”工作格局初步形成。聚焦绿美城市、社区、乡镇、乡村、交通、河湖、校园、园区、景区创建目标,全面推动绿美红河建设,全省城乡绿化美化现场推进会在弥勒召开。

  (十)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切实抓好10件惠民实事落地见效,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生领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74%。就业。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细化落实普惠金融、社保缓缴、稳岗返还等援企稳岗措施,做好大学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工作,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双创活动周”等系列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全州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272笔、金额13.2亿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6.9万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3万余人。教育。大力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大力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加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州民族高级中学建成招生。义务教育“双减”“双升”扎实推进。新建、改扩建普惠幼儿园12所,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186个,学前三年入学率预计达93.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预计达97.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预计达91.5%,高考本科上线率达54%,一本上线人数首次突破5000人大关。卫生。健康红河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中医药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一老一小”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取得新成效,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开展。滇南区域医疗中心部分专科建成投运,州中医医院、州传染病医院、河口国门医学观察中心及7个县级人民医院迁建扩建项目有序推进,综合医院、专科医院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格局基本形成。文体。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深入推进,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不断健全。体育强州建设取得新进展,在全省十二届民族运动会上获得25金28银14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青少年组赛事中获得54金57银58铜的好成绩。13县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全州基层广电公共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安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校园、道路交通、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建筑施工、城市消防、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安全形势稳定向好,全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保交楼”工作深入推进,全州38个烂尾楼已全部盘活,实现交房26个、办证19个。强化债务风险管控,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其他。保供稳价政策体系不断健全,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更加完善,储备保障能力不断增强,重要民生商品量足价稳。“双公示”数据归集长效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公共信用信息归集数量和质量稳步增长。工会、共青团、妇女、红十字会、残疾人事业取得积极成效。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及主要目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要鼓足干劲、坚定信心、奋勇争先,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细落实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州委“337”工作思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变中求进、干中求进,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创新驱动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提振市场信心,全力以赴稳经济、增动能、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主要目标。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三、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一)奋力求进,营造发展新气象。聚焦全年目标,加压奋进、负重前行、向难求成,跑出加速度,干出新气象。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乙类乙管”各项举措,大力提振经济发展信心,确保转段平稳有序。加强政策供给、加快政策落地,全面、系统落实国家和省稳增长政策措施,制定出台我州新一轮稳增长政策,确保一季度开门红、上半年持续向好、全年态势平稳。更好发挥经济稳增长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日常运行监测,合理引导经济预期。健全完善经济运行调度机制,进一步压实县市党委政府抓经济工作的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的工作责任。制定“开门红”工作方案,以一季度开门红带动实现“全年稳”。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围绕预期目标抓落实,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毅,迎着问题走,朝着困难上,用超乎寻常的努力,争取超出预期的结果。要把引导预期、提振信心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加强政策宣传、经济宣传。确保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总量突破3000亿元。

  (二)聚焦产业,培塑发展新优势。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产业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是立足特色优农业。加快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落实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持续推进种源创新基地建设。在“土特产”上下功夫,走现代化、设施化、高端化、高品质农业的发展路子,完成绿色有机产品认证200个以上。推进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建设,重点服务推进76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力争光筑农业·弥勒市小浆果及阳光玫瑰葡萄全产业链等项目投产达产,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30.6万亩以上,力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7%、确保农产品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4:1。二是延链强链兴工业。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全力推进工业振兴。推进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深度融合,抓好绿色铝、光伏等产业三年行动落实。积极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确保云南美科单晶拉棒一期上半年投产、圣比和锂电池正极关键材料一期三季度投产、宏合年产193万吨低碳铝项目一期四季度投产,其余项目加快建设、尽快投产。加快华鼎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等20个投资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推进,力争形成更多增量。大力发展锡基等新材料,打造铜箔生产基地。落实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动有色金属及新材料、新能源电池及储能产业聚集成链发展。聚焦12条重点产业链,更好发挥产业保障推进办、产业链链长办、重点项目办、产业链工作专班职能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每条产业链年内至少引进1个投资10亿元以上招商项目。围绕产业链梳理“产业链产品需求清单”,围绕优质中小企业梳理“中小企业产品(服务)供给清单”,结合大宗需求和供给开展精准招商。建立以度电增加值为主要指标的能效标杆企业、以税收贡献为主要指标的亩均英雄企业2个白名单,予以优先用电、用能统筹保障。加大助企纾困力度,积极帮助停产减产企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帮助复产增产达产,力争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三是全面激活服务业。实施旅游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加快旅游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全力打造和提升红河山水田园乡村游等精品旅游线路。紧盯批零住餐和8个服务业重点行业工资、营业收入等指标运行,稳定服务业行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聚焦物流枢纽经济培育、高效配送体系建设、跨境物流发展、物流骨干企业培育,制定支持政策,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打通重庆至蒙自至河口通达河内的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实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行动,力争普惠小微贷款增长30%以上。加快养老、托育、家政等家庭服务业发展。四是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充分发挥高原特色农业、矿产资源、绿色能源及旅游文化资源比较优势,走“以资源换产业、以资源换市场、以资源换技术”的路子,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将园区建成经济发展主阵地、产业发展领头雁、招商引资先行者、营商环境领跑者。加快园区优化提升,力争上半年蒙自、个旧、开远、建水4个产业园区完成规划修编。加快小龙潭化工园区建设,推动解化等化工企业退城入园。支持蒙自经开区、泸西产业园区打造“千亿园区”,支持河口建设沿边产业园区,支持高水平打造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石屏豆制品特色产业园、弥勒食品加工园,鼓励有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的县市申报“小而特”“小而精”“小而高”的特色优势产业园,加快布局州级产业集聚区。实行管委会、海关、开发公司一体的发展模式,州内审批权全部下放至园区,充分释放园区平台潜力。

  (三)聚力内需,释放发展新动能。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以高质量投资和项目建设促进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生态优化、民生改善。强化项目储备。搭建发改统筹、多方参与、行业负责、平台实施的项目编制谋划机制,梳理储备州级重点项目不少于1000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不低于1000亿元的“千项千亿”重点项目。聚焦资源经济、园区口岸、重点产业、基础设施及民生保障5个方面,再谋划储备50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优质项目,形成2023年州级领导挂钩的“510”重大项目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强化项目推进。建立重大项目一线督导服务机制,每月开展1次项目现场办公,每次服务项目不少于5个。继续用好项目投资“骏马奖”及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红黑榜”通报制度,对季度综合评分排名前3的县市予奖励,对月排名后3的县市予通报。办好每季度一次的重大项目“擂台赛”。强化要素保障。持续发挥重要项目协调机制积极作用,对项目存在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全面加快项目审批、配套、落地、建设、投产、纳统进度。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车购税等资金。州级财政安排预算内前期经费1.1亿元,重点支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加强政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全州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全年投放项目贷款不低于140亿元、增长10%。

  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持续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整合财政资金、金融资金、企业资金,围绕生活类消费品、家电、燃油及住宿、餐饮消费等,发放电子消费券,带动消费增长。推动房地产从“刚需为主”向“刚需与改善并重”转变,从“本地居民为主”向“本外地居民并重”转变,全面挖掘和释放房地产消费潜力。实施好新一轮房产促销,鼓励农村群众进城买房,帮助优质房企脱困,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建好一批城市更新先行试点项目,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6个、城镇棚户区2.1万套。顺应汽车行业消费新趋势,及时出台新能源汽车促消费政策。丰富汽车促销活动,广泛开展汽车下乡、巡回车展、专题车展、购销对接、联展联销等活动,鼓励有条件的群众买车。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挖掘“汽车后市场”消费潜力,优化和改善用车环境。加大二手车市场规范整治,推动二手车销售纳统。抢抓疫后复苏机遇,深入实施旅游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大力策划各类文旅活动,全面推介红河、展示红河、营销红河,以文旅复苏带动住宿、餐饮、购物全面复苏。做好“边”的文章,大力发展跨境旅游,开发中越边境旅游等特色跨境旅游产品。加快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扩大升级信息消费,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智慧零售、智慧家政、数字文化、智能体育、“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消费新业态,打造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活力。允许开放式商业街区、商业综合体和大型超市在不影响公共安全和行人同行的条件下,开展“店外设摊”和占道促销活动。鼓励利用闲置空地、批而未供土地、待开发集体建设用地等,合理设置瓜果蔬菜等自产自销点,或打造“集中夜市”。支持蒙自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河口建设国际化消费城市。

  (四)着眼企业,激活发展新活力。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要把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让企业投资放心、办事顺心、创业安心、发展称心。一是优化营商环境。贯彻落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开展营商环境“提质培优年”活动,高位推动市场、创新、政务、法治、人文五大环境提升行动,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取得突破性进展;围绕“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多元化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市场主体满意度,全面擦亮“梦想红河·投资热土·兴业福地”红河营商新品牌。二是落实倍增计划。实施“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落实市场主体倍增行动,抓好纾困、输血、培引、双创、改革、服务6项重点工作,组织谋划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提升创业创新活力,持续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对重点县市全覆盖建设,大力推进红河学院申报云南省高校双创示范基地评选认定,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加快培育攻坚。实施工业贸易及重点服务业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培育攻坚行动,招引增量企业,孵化存量企业,挖掘转化企业。用好建筑业企业资质改革机遇,加大本地建筑业企业培育力度。四是注重招大引强。实施招商引资工作三年行动,紧盯产业链缺失环节、龙头企业、高新领域,搭建央企、民企、外企招商对接平台,完善市场化招商奖励办法等招商引资政策。本地企业增资扩产项目,享受招商引资同等待遇。五是深化国企改革。落实新一轮国企改革发展三年行动,成立国资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支持国有企业实体化转型,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摸清全州国资国企家底,盘活用好州级国企平台存量资源,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战略重组,提升融资能力,激发国企活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六是强化助企纾困。建立完善与民营企业的定期沟通互动机制、企业家座谈会机制,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资金要素获取等方面支持政策,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推动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普惠金融等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帮扶。重点关注亏损严重的规上工业、限上批零住餐企业,摸清需求、精准施策。

  (五)夯实基础,重塑发展新支撑。着眼红河长远发展、造福人民群众,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一是完善综合交通基础。加快推进红河蒙自机场建设,力争元阳民用机场开工建设。全力推进泸西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开远支线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文山至蒙自铁路年内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元阳至绿春、弥勒至玉溪、勐醒至江城至绿春3条“能通全通”续建高速公路及金平至金水河、峨山至石屏至红河、泸西至丘北、河口至马关等“互联互通”高速公路建设,力争开远至建水、通海至石屏(龙朋)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持续推动国道G219改扩建,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以上。二是夯实能源基础。加快红河电厂扩建工程,力争开工弥勒煤电一体化低热值褐煤发电、泸西21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推动南盘江红河段3个梯级电站年内实现复工续建,积极争取屏边大平子24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列入国家规划。加快推进红河“风光储”一体化基地项目和蒙自、建水、河口3县市整县(市)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建设,确保弥勒西、剑角峰、仙人洞坡、猴子山、永宁5个风电场项目全部并网发电,力争年内新增装机200万千瓦以上。加快推动500千伏圭山变扩建和500千伏耀州变新建项目纳规建设,进一步升级完善电网结构,加快推进灵泉220千伏等7个输变电工程建设,持续开展农网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开远—蒙自支线天然气管道2023年底建成投产,加快南环线(红河一普洱段)、东干线(宜宾—昭通—曲靖—红河—文山)等天然气管道项目前期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矿山加快审查审批,尽快释放产能,严厉打击违法生产行为。三是补齐物流基础。以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目标,构建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加快红河(河口)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红河(蒙自)陆港型省级重点发展物流枢纽培育和申报,重点推进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边民互市落地加工冷链物流产业园、弥勒市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石屏县北部产业物流园、元阳县干热河谷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项目建设,着力构建独具红河特色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四是强化水利基础。扎实推进农村供水保障三年专项行动和城乡供水一体化三年行动,优化滇南中心城市、北部石漠化地区、南部干热河谷地区等重点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全面推进本那河水库、石夹槽水库、红河谷灌区等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弥泸灌区、石屏灌区等重大水利工程,以及弥勒龙泉等24件在建水库工程建设。推进大型灌区信息化、城乡供水智能化等项目,推进传统水利工程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五是布局数字基础。大力推进数字红河建设,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围绕重点城区、园区、景区、口岸、通道等布局5G网络设施,逐步实现重点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全面发展融合基础设施,加快城市、乡村、政府、民生、农业、工业、交通、物流、能源、生态等各领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河口智慧县城省级试点、河口智慧口岸、建水数字乡村省级试点建设;打造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蒙自经开区等智慧园区,培育智能终端产业园等数字经济园区;打造数字政府,构建数字社会,开展数字服务和治理提升行动,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修复长效工作机制,依托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全面开展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公示、信用奖惩,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六)立足优势,释放开放发展潜力。聚焦“沿边开放示范区”战略目标,努力把开放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紧紧围绕建成沿边开发开放示范区目标,以河口国际口岸城市为前沿、滇南中心城市为腹地、“五区”为支撑,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一是主动融入国家和省开放战略。落实高质量对接RCEP行动、融入中老铁路沿线开发三年行动,主动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二是加快构筑开放通道。争取省级大通道大物流大贸易大产业联动发展三年行动政策支持。三是用足用好开放平台。着力深化“五区联动”,形成集外贸综合服务、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数字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全要素国际贸易平台。用好保税免税退税、进口矿石、融资租赁、保税维修等政策,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四是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建设口岸经济产业园区,打造区域性进出口商品综合交易中心、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基地、跨境电商集散中心,变“过路经济”为“口岸经济”。建立州级开放发展重大项目库,并实行领导挂钩、专班推进、定期调度。

  (七)激发活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围绕“中心引领、两翼齐飞、南部振兴、沿边开放、廊带联动”发展布局,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持续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是全力推进滇南中心城市建设。争取省级出台支持蒙个开组团发展政策文件,调整充实滇南中心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实化工作推进机制,建立重大任务事项年度清单;聚焦国土空间、基础设施、产业协同、公共服务、绿色生态,实施一批“五个一体化”年度重点项目,进一步提升“国家门户·滇南中心”的功能和地位。二是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强州府”行动,出台支持蒙自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县市在全省县域经济竞争中争先进位,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支持北部7县市积极争评云南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南部6县积极争评云南省“跨越发展进位县(市、区)”。科学统筹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和红河谷热区保护性开发,提高沿边城镇开发开放水平,实施好兴边富边中心城镇建设。加快南部振兴,支持人口流失县城加快转型发展,引导人口和公共服务资源适度集中;支持边境县城提升人口集聚和守边固边能力。推进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三是积极推动“五城共建”。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建设,创建一批省级“五城共建重点县”和“单类县城建设重点县”。支持蒙自、开远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展“美丽县城”建设回头看,规范旅游特色小镇发展。

  (八)擦亮底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一是加大治污力度。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抓好滇南中心城市大气联防联治,着力推进春夏季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加强水污染治理,推动红河干流、南盘江干流、泸江河和大屯海、长桥海、三角海等重要江河湖库水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持续巩固无黑臭水体城市治理成效。落实河湖长制责任,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打赢异龙湖‘湖泊革命’攻坚战”,确保2023年水质稳定向好、实现规划目标。推进节水规划实施,大力开展节水型灌区、园区、企业、社区、公共机构等一批节水载体建设。加强固废污染防治,聚焦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加大个旧、建水等地区固体废物及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和大宗固废利用。加快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建水县、红河州二期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年内开工建设。二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稳妥有序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存量项目节能降碳改造,持续推进单位GDP能耗降低,推动劣于基准水平的低效产能有序退出。抓好屏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动“两高”行业存量项目节能降碳和技术改造,严控新增“两高”项目。三是深入推进绿美红河建设。围绕城镇、社区、乡村、交通、河湖、校园、园区、景区8个绿美任务,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推进体系,打造一批具有红河特色、红河经验的示范项目。

  (九)用情用力,全面改善社会民生。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就业。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稳步实现收入增长过万目标。持续推进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吸纳群众就业,促进群众增收。教育。落实教育高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乡镇及以下地区学前教育补短板,支持以县城为重点的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扩容提质,巩固“双减”成果。卫生。深化健康红河建设,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加快推进州中医医院建设,确保滇南区域医疗中心全面建成投用。推进滇南区域医疗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5家医院签订具体合作协议。文体。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和文物安全工程,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推进国门文化、新型媒体、实体书店等建设。全面完成全州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启动实施边境3县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建设。加快建设体育强州,倡导全民健身,大力发展体育产业,鼓励举办弥勒女子半程马拉松赛、开远“小康杯”足球赛、元阳哈尼梯田越野赛等品牌赛事,提高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社会保障。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失业保险省级统筹、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落实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优化社会救助和公益慈善制度,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抓好魏桥集团7个公益扶持项目建设,继续积极争取魏桥公益扶持资金支持。支持弥勒市创建儿童友好城市。民族宗教。深入实施“石榴红”工程、“枝繁干壮”工程、“润土培根”工程和各民族交往“三项计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科技。着力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支持产学研转化,力争研发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1%以上。支持红河学院、浙江大学红河创新技术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提升研发能力。

  (十)守正创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主动仗。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做好基层“三保”,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防范重点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做好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工作。用好能源保供财政引导资金,加强煤电油气运保供,确保能源安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深化危险化学品、矿山、道路运输、消防、城镇燃气、老旧建筑等重点行业领域系统治理,努力为人民群众筑起安全屏障、撑起生命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