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时政红河>政务动态

中共红河州委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精神努力建成“三个示范区”的决定

(2021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八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

文章来源:红河日报

发布日期:2021/08/24 10:18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精神,努力把红河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出如下决定。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精神上来

  2021年5月27日至28日,省委、省政府在红河召开现场办公会,为红河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谋篇布局,对红河发展提出了建设成为“三个示范区”的新目标、新定位、新要求。全州上下要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的重要意义,整体理解把握,系统谋划推进,努力开创红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深刻领会重要意义。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红河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红河各族人民的关怀,为红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建设成为“三个示范区”,是省委、省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赋予红河的新使命,为红河明确的新定位;是省委、省政府站位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基于红河发展的基础、条件、优势、潜力,对推动红河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会议精神在红河大地落实见效。

  (二)准确把握目标任务。到2025年,红河州经济总量达42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GDP达9万元左右。到2035年,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元台阶,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 3:1以上,全州工业增加值突破1300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 30%以上,文化旅游业收入达2000亿元以上。建成沿边开放示范区,沿边金融改革取得新突破,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沿边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安全稳定大局持续巩固,全州所有县市创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中等收入人群比重提高到30%以上。

  (三)准确把握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立足红河处于“将起未起”实现“起飞质变”关键阶段实际,充分发挥农业大州、重要工业基地、旅游度假理想之地等优势,统筹发展与安全、改革与开放、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全力推动现场办公会精神落实见效,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建成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

  举全州之力,集中全州优势资源,持之以恒推动“三张牌”走深、走精、走长,努力建成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

  (一)打好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和规律抓农业,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思路,大力实施“一二三”行动,强化规划引领,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创建,全力打造“五个基地”,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1. 打造100万亩高端稻谷基地。加快高标准水稻田建设,着力打造高端稻谷产业核心示范区,建立高端稻谷品种保障体系和高端大米及稻谷衍生产品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体系。在北部县市规划建设一批优质绿色稻米生产示范基地,在红河、元阳、绿春、金平4县大力推进梯田红米种植基地建设,打造世界知名的梯田红米之乡。到2025年,力争在全州打造高端稻谷基地核心示范区20万亩以上,推动产品增值,带动全州100万亩高端稻谷基地建设,实现综合产值60亿元以上。

  2.打造100万亩干热河谷基地。每年实施20万亩高效节水工程,“十四五”期间实现水利设施全覆盖。围绕热带水果、冬早蔬菜、梯田红米等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布局产业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形成热带水果基地60万亩、冬早蔬菜基地15万亩(含复种)、梯田红米基地5万亩、中药材基地 20万亩,建成100万亩以上红河谷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南盘江流域干热河谷高端水果、冬早蔬菜特色产业带,基地化率达60%以上,成为全省干热河谷开发和优质绿色食品示范区。

  3.打造高端果蔬基地。水果产业方面,大力推动39个“绿色食品牌”水果产业基地建设,在北部县市重点发展蓝莓、石榴、杨梅、葡萄等优势果种,打造以蒙自万亩优质蓝莓产业园为重点的中国南方优质蓝莓产业带,建成全球最大的小浆果基地。在南部县提质发展芒果、荔枝、沃柑等优势果种,推动茶叶规模化、有机化、品牌化发展。加快水果加工产业发展,努力引进全国一流的水果深加工企业落地弥勒绿色食品加工园,加快边民互市贸易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到2025年,力争水果种植面积达32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500亿元以上。蔬菜产业方面,打造以泸西为重点的“粤港澳大湾区”常年优质蔬菜供给中心,带动万亩以上规模连片蔬菜产业带和出口备案蔬菜基地建设,提升泸西小香葱、建水洋葱等优势单品蔬菜品质品牌。到2025年,力争蔬菜种植面积达25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300亿元以上。

  4.打造20万亩高端云花基地。深入推进云南(红河)现代花卉产业园区建设,围绕鲜切花、盆花、种用花卉为主的高端花卉种植,在开远、弥勒、泸西建设集种源研发、种苗繁育、分拣包装、冷链物流、电商营销、精深加工、休闲旅游、创业孵化为一体的现代花卉产业链。加快“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体系打造,积极争创省级“10大名花”,打响“红河花卉”“七彩云菊”等区域公用品牌。到2025年,力争全州花卉设施栽培面积达6万亩,总种植面积达2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

  5.打造优质畜禽供给基地。加快家禽、生猪、肉牛、肉羊、奶牛养殖基地建设,依托温氏、金锣、鹏欣等企业,带动年出栏生猪上万头的规模养殖小区和家庭农场建设。着力打造生猪、肉鸡、肉牛、肉羊、奶牛、禽蛋等产业重点县市。到 2025年,力争全州出栏生猪660万头、肉牛60万头、羊120万只、家禽8500万羽以上,实现肉类总产量80万吨、蛋产量13万吨、牛奶产量12万吨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5%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65%以上,实现综合产值1000亿元以上。

  (二)打好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建设有色金属及新材料全产业链示范区。坚持做优存量与做强增量并重抓工业,加快工业现代化转型发展,建设有色金属全产业链示范区,努力成为云南建设工业强省的重要支撑。

  1.全产业链重塑有色金属业。大力发展绿色铝材产业。加快推进铝产业扩能提质,推进55万吨电解铝产能技改提质、中铝50万吨水电铝材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全力建设云南碳中和示范产业园,积极引进绿色铝材头部企业落地,延伸发展中高端铝合金、航空及车用高端铝材配件、建筑铝材等下游产业,全产业链打造绿色铝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全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光电显示材料、半导体材料、有色金属功能材料、储能导电材料等产业,形成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锡基、铟基、铜基为主的合金研发和新材料制造,支持云锡公司、鑫联环保、蒙自矿冶等企业研发生产,加速培育和引进一批关键铟新材料生产企业和项目,推进锡材向精细化、微型化及多功能化等领域发展,加快研发电子锡焊料、锡基催化材料、高纯铟、先进光电子微电子材料等新材料,推动ITO靶材等新材料实现替代进口。推进惠科铜板带箔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5G高频高速铜基应用材料、高精度铜板带箔、高强高导引线材料。规范发展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加强上游矿产资源的勘查和整合,优化产能布局,合理控制中游冶炼产能增长,引导低效产能退出。鼓励企业对现存尾矿再利用,提高选矿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率。到2025年,实现全州有色金属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锡、铜、铟等重点有色金属就地深加工比重达50%以上。

  2.全产业链重塑烟草制造业。重点打造20万担种烟县市4个以上、万担种烟乡镇40个以上,稳定烟叶种植面积。推进烟草产业数字化转型,建优“第一车间”,实现“一部手机种好烟”,提高红河烟草在云南优质原料基地地位。实施好弥勒星田云烟品牌高端优质特色卷烟烟叶醇化库项目,推进卷烟制造转型发展,打造云南中烟“新奇特”产品孵化基地,夯实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1+4+X”品牌,尤其是“红河”品牌“520工程”发展。加快发展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加快红河烟草产业园建设,重点推进红河雄风、红河烟叶复烤公司技改搬迁项目,全面提升“红河”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到2025年,力争烟叶收购达150万担左右,烟草产业营业收入达320亿元。

  3.加快提升电子信息业。加快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建设,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5G+工业互联网”运用场景加速落地,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争取国家工业互联网和“两化融合”试点示范项目落地,通过数字赋能助推工业大发展,打造辐射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消费电子产业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构建“两亚”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带,围绕“电子原材料—电子元器件—电子产品制造”产业链,引进龙头企业推动全州电子信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到2025年,力争全州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达500亿元以上。

  4.着力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业。聚焦种养业精深加工,引进一批有品牌、有实力、有市场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加快建设温氏300万羽家禽屠宰加工、金锣200万头生猪屠宰及肉制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建设,深化与上海鹏欣等企业合作,全产业链发展以生态猪、肉牛为重点的肉制品加工业。推动山东天同食品项目落地建设,加快发展果蔬加工产业。充分挖掘“过桥米线”“石屏豆腐”“梯田红米”等地方特色食品的潜在价值,支持和引导豆制品产业链高端化、蒙自过桥米线产业化发展,着力发展米面制品产业。积极推动乍甸乳业上市,壮大乳制品加工产业链。依托全州农产品种植基础,培育发展茶、花卉、稻米等深加工产业链。

  (三)打好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建设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紧紧抓住大滇西旅游环线和昆玉红旅游文化带建设重大机遇,依托“三千四百年”优质旅游资源,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和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

  1.打造哈尼梯田世界级品牌。全面提升哈尼梯田保护利用水平,确保森林、梯田、村寨、水系“四素同构”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可持续性和文化遗产永续利用。重点推进元阳民用机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布局建设文化体验、半山酒店、特色民宿等旅游项目,加快建设元阳哈尼梯田田园综合体。推广“阿者科”模式,打造农事体验产品,丰富旅游业态。把哈尼梯田打造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样板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辐射带动红河、绿春、金平梯田以及村寨保护开发,形成世界级哈尼梯田农耕文化旅游目的地。

  2.加强滇越铁路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加强文物古迹、非遗、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传统村落等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推进滇越铁路等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全线打造滇越铁路世界级品牌,完善高端休闲服务配套,抓好沿途农村风貌整治、景点整治,打造以小火车慢旅游为主的“沿线步步赏美景,车厢处处彰文化”的世界一流文化旅游“爆款”精品。积极开发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等为代表的工业遗产旅游。

  3.建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推进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建设增量提质,开辟打响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的独特路径。高水平打造美丽县城。聚焦“干净、宜居、特色、智慧”四大要素,持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补齐业态培育、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巩固拓展建设成果,打造一批美丽县城。蒙自重振百年风华,提升滇南中心城市首位度;个旧唱好“双城记”,激发“世界锡都”新活力;开远破解“化工围城”,以产业转型带动城市转型;建水、石屏复兴历史文化名城;弥勒加快建设滇中绿色发展强市、世界级山水田园城市典范;屏边回归绿色康养“滴水苗城”公园城市;绿春突显生态哈尼城;金平走进山水梯田边城;河口成为惊艳对岸的靓丽边境小城、国门贸易大城;泸西创建碳中和工业新城;红河再现侨乡故里·马帮古城;元阳哈尼梯田建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打造世界一流特色小镇。突出“特色、产业、生态、干净、智慧”五大重点,着力从风貌特色、生态环境、业态培育、文化挖掘、智慧化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升特色小镇品质,加快推进弥勒红河水乡国际汽摩运动区、蒙自碧色寨历史文物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等重点项目建设,构建各彰特色、互为补充、错位发展的怀旧型、生态型、风土型、艺术型等特色小镇群,打造一批独具匠心的“世界一流、云南风范、红河特色”的特色小镇升级版。

  4.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统筹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以“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更多业态,以“文化+旅游+科技”实现更高层次发展。加快建水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弥勒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和红河撒玛坝哈尼梯田农文旅融合、半山酒店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化泸西高原足球训练基地、开远P100生命养护中心、异龙湖马拉松等项目开发利用,形成唯一性、高端化、特色化文旅融合支撑产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价值,创新提升哈尼族长街宴、彝族阿细跳月、建水孔子文化节暨紫陶文化旅游节等游客体验度高的文化旅游节庆品牌,创作一批具有中国风格、红河特色、时代精神的文艺精品,打响红河文旅品牌。以建水紫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引领,加强非遗旅游商品开发和品牌打造。

  三、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建成沿边开放示范区

  坚持以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引领沿边开放发展,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带来的重大机遇,找准融入国内国际“大循环、双循环”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加快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建成沿边开放示范区。

  (一)以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引领“三区联动”。坚持政策互通、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用好用活开放平台,健全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推动“三区联动”发展,释放政策叠加效应。

  1.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健全完善州级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和研究专班,全方位、多渠道选拔和引进专业素养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优秀人才,建设专业化干部和人才队伍。加强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体系、贸易和市场化角度着手研究自贸试验区。深化制度创新、自主性原创性集成性改革,高标准完成改革试点任务,推动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实现制度创新成果系统集成。以规划为引领,加快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功能。强化招商引资,加快培育引进贸易和投资新主体,优化产业链布局,做大加工及贸易、做强跨境电商、做优跨境旅游、做好大健康产业,打造一批标志性产业链,有效形成产业聚集,提升红河对外贸易服务体系和生产体系的比较优势,带动沿边高质量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到2025年,力争实现主营收入在“十三五”末的基础上翻两番,产业投资总额120亿元以上,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70亿元,边境贸易额达100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50亿元,跨境旅游出入境通关量达1200万人次。

  2.高水平建设红河综保区。以加工贸易、保税物流、保税服务为重点,培育综合保税区产业配套、营商环境等综合竞争新优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食品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宗商品交易等产业,推动红河综保区发展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物流分拨中心、销售服务中心。力争到2025年,红河综保区内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60亿元以上。

  3.高质量建设蒙自经开区。持续优化投资环境,集聚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生产要素,着力推进蒙自经开区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提升对外合作水平。加快实施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工程,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打造产业聚集新高地。到2025年,蒙自经开区内工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

  4.促进“三区联动”“县市区融合”。持续释放“三区联动”效应,建立健全州级统筹协调联动机制,推动“三区”在政策、产业、招商、人才、资金等要素方面实现优化整合,加快形成以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为引领,“三区联动”发展的产业集群。以滇南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统筹抓好县市国土空间、城乡、综合交通等规划衔接,不断优化整合“三区”与县市规划、产业、项目的对接,实现相向用力,推动“县市区融合”发展。突出跨境合作,积极申报建设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充分发挥沿边优势。

  (二)搞活沿边金融。加快金融科学发展和改革创新,加强金融对外交流合作,充分发挥金融对沿边地区开放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不断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1.加快金融服务改革。创新“金融+互市贸易”发展模式,探索成立边民信用互助社,针对边民互助组量身定制金融服务。统筹协调各部门共同发力,加快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相关配套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加快建立中越双方金融合作与交流机制,搭建起双边政府、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跨境金融合作与交流平台。持续深化沿边金融、跨境金融改革,支持银行金融机构按规定开展跨境融资业务,打造河口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

  2.服务实体经济。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加工及贸易、跨境电商等重点领域。整合利用各类平台资源,推进产业开放合作协同发展,实施更具竞争力的投资政策,吸引龙头企业设立跨境合作产业园、边境深加工产业园等,培育一批跨境跨区域产业合作示范企业,加快边境贸易创新发展,打造边境特色产业,形成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

  3.盘活金融资本。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富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交流,积极申请专项政策性贷款,探索与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稳步推进人民币结算方式,加快同越南等有关国家和地区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积极支持资本市场“走出去”,扩大金融机构双向开放。加大企业国内外融资支持力度,加强跨境监管协作,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赴境外上市。

  (三)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各类市场主体在红河投资兴业的发展环境。

  1.聚焦“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效能。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大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赋权改革和推广复制力度。深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化“互联网+监管”运用。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一部手机办事通”应用,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2.聚焦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发展活力。严格执行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持续推进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试点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和“一业一证”“一企一证”“证照联办”改革。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和行业协会商会收费,持续巩固减税降费成果。大力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持续优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推广出口退税无纸化单证备案。

  3.聚焦需求导向,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及政企恳谈等制度,建立市场主体评价营商环境工作机制,设置营商环境问卷调查和投诉举报专窗,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培育更加活跃更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深入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自治州自治条例,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努力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抓实“一平台、三机制”建设,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结合“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以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圈、“滇南最美乡愁之旅”规划带、边境一线、哈尼梯田核心片区“一圈一带一线一片”范围内的乡镇和村为重点,推动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力争2023年前建设15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50个精品示范村、1000个以上美丽村庄。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面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向农村延伸,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三项重点工作,建设干净宜居美丽乡村。实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行动,构建“金融机构+农户+基层党组织”分类授信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利益联结机制。

  (二)持续建设绿色生态美丽红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改善环境治理为核心,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和国土绿化,加强红河谷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联防联控和执法监管,加强工业污染、城市扬尘污染、道路扬尘污染、矿山等领域综合整治,推进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大个旧重金属污染治理力度。严格落实河(湖)长制,“退、减、调、治、管”多管齐下,举全州之力加大异龙湖流域治理,确保“十四五”末异龙湖水质达Ⅳ类,让异龙湖保护治理成为全省高原湖泊治理的样板。统筹城乡环境治理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以滇南中心城市“三海”“五河”和南盘江、红河为重点的河湖水系流域治理,确保2025年地表水水质达到或者好于Ⅲ类水体的比例达72%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5%以上。

  (三)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就业质量。加快教育强州建设步伐,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发展,持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做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试点工作,确保2025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市比例达40%。构建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建设滇南区域医疗中心等一批民生工程,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处置能力。坚决防范重大传染病风险,创新医防协同机制,筑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建立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严格执行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推进滇南中心城市医保社保同城化。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提高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保障水平,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救助制度体系,继续加大儿童福利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儿童之家建设力度,推动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发展。

  (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自治州永恒的工作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化“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践行《新时代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爱国公约》,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7+N进”,形成“一圈两带三盟百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格局。大力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和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持续改善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民生。提升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巩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五)强边固防筑牢安全发展大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全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生物安全等,努力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平安红河。树牢国门意识、强化国门责任,落实省委“五个一”工作要求,提升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水平,积极构建维护边境安全机制、跨境犯罪联合打击机制、边境地区治安联合管控机制,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筑牢边境安全稳定屏障。以“镇守边关、视死如归”的决心意志,坚决守住边境疫情防控防线,确保境外疫情零输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推进扫黑除恶长效机制建设,坚决打赢禁毒人民战争,有效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建立重大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和评估论证机制,加快推进州、县(市)、乡镇(街道)三级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自然灾害、生物安全体制机制。

  五、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切实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红河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持续提升政治能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持续深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红河高质量发展、建设成为“三个示范区”的强大动力。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促强边固防深化拓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继续深化巩固党支部规范化创建成果,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三)抓好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崇尚实干、主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完善干部关心激励机制,做好容错纠错工作,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开展精准化财税金融、国际贸易、数字经济等专项培训,推进干部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交流,建设干事创业、敬业专业干部队伍。建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机制,拓宽选拔、引进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相关实践经验的各类人才的范围和渠道,优化干部人才队伍结构。

  (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以斗争精神持续推进为基层减负工作提质增效。坚定不移深化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构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六、加强组织保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见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精神工作领导小组,由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州级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州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坚持分类指导,对应重点任务组建相应工作专班,保障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有效推进。各县市、州级各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制定贯彻落实方案,各负其责、主动配合、挂图作战。州委、州政府领导班子及其他州级领导要以上率下,带着广大党员干部一起干,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见效。

  (二)完善制度机制。建立工作落实推进情况报告机制,州委常委会会议和州政府常务会议每季度听取有关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各牵头单位对照主要工作任务清单按月上报工作推进情况。建立工作推进情况通报机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通报。

  (三)用好金融资本。深刻把握金融本质和发展规律,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用好金融政策、激发金融活力、盘活金融工具,着力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互动、健康发展。持续创造优良金融生态,精准做好“政金企”常态化对接工作,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四)强化跟踪问效。聚焦建设成为“三个示范区”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把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精神,纳入全州综合考评,细化各项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绩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建立跟踪督办机制,州委、州政府督查机构要围绕任务落实情况开展日常监管监测,对进展缓慢或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及时督办和催办,全力推动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建立追责问责机制,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坚决问责。

  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扬“红河奔腾、奋勇争先”精神,勇担使命、砥砺前行、奋力作为,为把红河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而努力奋斗!

阅读下一篇

李克强向马来西亚新任总理伊斯迈尔·沙必里致贺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