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时政红河>图片新闻

《哈尼古歌》赴京演出 传唱千年哈尼文化

文章来源:红河日报

发布日期:2019/11/05 09:02

浏览次数:

  11月4日晚,诞生于哈尼梯田农耕文明中的文化瑰宝《哈尼古歌》走出大山,远赴千里,在北京中央党校北校区礼堂登台演出,再现了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的独特魅力和哈尼族人自强不息的劳作史诗。原汁原味且饱含真情的演出打动了现场观众,演出过程中5次响起热烈掌声,不少观众举起手机拍摄下精彩瞬间。

  演出开始前,礼堂大厅里还布置了宣传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哈尼古歌》的历史和现状。另一旁的小舞台上,非遗传承人以树叶为乐器,唱起哈尼人的迎宾歌,用热情的活态展演喜迎四方来宾。古朴苍劲的歌声,就这样“牵”着观众走进了《哈尼古歌》的世界。

  《哈尼古歌》绵延淳厚,是哈尼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古老歌谣,主要有创世史诗、迁徙史诗、叙事长诗、风俗礼仪、祭祀颂词等体裁和内容,是哈尼儿女世代传承的宝贵文化遗产,记载着千年以来哈尼族人的生活足迹,被称为哈尼族“无字的百科全书”。一部《哈尼古歌》从头到尾完整地唱上一遍,就需要几天几夜。

  迈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红河州以《哈尼四季生产调》《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哈尼哈吧》《乐作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素材,邀请王佳敏、万里、蒋明初3位老师为主创,历经一年时间创作、编排,打造了《哈尼古歌》,并在云南省第十五届新剧目展演中荣获导演奖、剧作奖和舞美服装设计奖。

  时长60分钟的演出以《哈尼四季生产调》为主题,按照哈尼族以农历十月为岁首的传统历法习惯,分为冬季调、春季调、夏季调和秋季调,以稻谷的四季生长巧妙地隐喻了哈尼人生生不息的生命轮回。颇具民族特色的歌声和舞蹈带领观众穿越千年历史长河,述说着哈尼人自古暨今的奋斗步伐。尾声的《感恩歌》则以欢快的旋律,表达哈尼人民的感恩之心,由衷地赞美着共产党领导下的幸福生活。

  《哈尼古歌》以剧目的形式登上演出舞台,不仅是对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一次全新尝试,更是推动红河州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

  本次活动由中共中央党校图书和文化馆、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联合承办,《哈尼古歌》演唱团演出。

  中央党校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何毅亭,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季、谢春涛,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宗国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王树芬,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正权,州委副书记、州长罗萍,州委副书记、州委宣传部部长盛高举,副州长何民观看了演出。演出前,中共中央党校有关领导和省、州有关领导举行了交流会见。

  11月6日,《哈尼古歌》还将在中央民族大学进行交流演出。之后将在红河州元阳县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中进行常态化展演,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均能欣赏到这一哈尼族文化的视听盛宴。

阅读下一篇

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推进自我革命抓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