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hhzgyhxxhj/2025-00020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5-10-30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四次会议第30号提案的答复
民建红河州委: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促进红河州传统有色金属产业向绿色高端制造业升级的建议》第30号提案,由州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州科技局、州财政局、州生态环境局、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协办,经过对各部门办理情况收集整理,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加大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投入、严控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的建议
州政府高度重视有色金属传统产业发展,聚焦337工作思路,以数据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产业发展导向,专班制推进各项工作走深走实,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全面淘汰落后产能生产工艺设备,全力推进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积极探索产业发展基金路径等措施和手段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产业发展基金方面。2025年7月,云南省工信厅下发征求《云南省先进制造业股权投资母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省级将设立重点产业投资母基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前沿企业培育。其中,专门将铝、铜为主的有色金属深度延链,铟、锗、铂为主的稀贵金属新材料作为投资范围。目前,省工信厅正在进行方案修改。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跟踪相关工作进展情况,积极配合省级部门,协同重点骨干企业完成以铟为主的稀贵金属产业基金的设立,撬动地方产业发展。
——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方面。近年来,红河州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组织有色金属行业企业开展含锌物料高效回收、电解铝危废处理、新材料产业链核心原料关键技术攻关。目前,共承担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获省级资金支持4280万元。同时,组织省级专家团队开展“一对一”“面对面”帮扶指导,引导鼓励有色金属产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指导企业规范研发费用归集、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及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截至2024年,全州有色金属高新技术企业23家(占比10.34%),研发投入达12.3亿元,获得省、州研发补助461万元。2025年,推荐惠铜新材料“高频高速电路用铜新材料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目前正由省科技厅组织评审工作。另外,积极组织全州企业申报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项目,目前共组织申报4批次,涉及项目76个,总投资363.57亿元,贷款总需求209.44亿元。其中,第四批组织企业申报专项再贷款项目10个,项目总投资15.44亿元,贷款需求4.8亿元,当中建水锰矿矿热炉煤气净化回收利用项目通过工信部确认名单,正与金融机构对接贷款投放事宜。目前,宏合新型材料(一期)项目建设获得设备更新贷款投放22.05亿元。源鑫碳素、建水锰矿获得省2025年第一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设备更新,资金量为2.2亿元。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抓实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改造项目申报,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企业提质改造。
——淘汰落后产能方面。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针对有色金属(电解铝、铜铅锌锡冶炼)等行业,每年组织州内13县市对辖区工业行业技术方面落后产能开展摸底排查工作。2024年,共排查出个旧、蒙自等地25户有色金属企业在用或保留有53台一段式固定煤气发生炉。目前,已经完成12台一段式固定煤气发生炉的拆除及验收,其余41台列入2025年计划完成拆除,目前拆除工作正在推进中。2025年经过排查,未发现淘汰落后产能及生产工艺装备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省级部门要求,按年度摸排,动态监测全州淘汰落后产能及生产工艺装备情况,为产业发展腾出绿色空间。
二、建立产学研联合创新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吸引高端人才方面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根,政府在引导和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人才引进等方面持续下功夫。
——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全力推动创新要素向州内有色金属企业集聚,围绕锡、铟、铝、铜、铅锌等有色金属产业链核心环节,开展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全力突破产业技术瓶颈。支持云锡公司、鑫联环保、蒙自矿冶等骨干企业通过产业纽带、上下游配套、分工协作和技术扩散等方式,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推动中小企业提升研发水平。目前,云锡锡业分公司是全球“产能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强、节能环保最优、数字程度最高、综合效益最好”的锡冶炼企业;鑫联环保依托自主研发的“火法富集—湿法脱杂—分级提取多段耦合集成处理技术”,以资源化手段实现固危废的无害化处理。蒙自矿冶公司“新一代绿色高效提炼稀贵金属技术及应用”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另外,支持红河学院与越南太原科技大学共建“云南省东南亚稀贵金属新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促进跨境技术合作。
——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方面。目前,主要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和骨干企业,努力建设以有色金属中试基地、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技术研发和检测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创新平台体系。目前,全州共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个(有色金属领域占比52.6%)。累计建立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53个(在建设期28个)、州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9个,包括云南云铝润鑫铝业有限公司“云南省曾小勤专家工作站”、鑫联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李金惠专家工作站”、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〇八队“云南省蒋少涌专家工作站”。另外,正在积极谋划有色金属及锡化工中试平台建设。
——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创业人才专项申报。目前,有10人入选创业人才专项,获支持项目资金1100万元;积极推荐工业人才参加各级表彰、选拔、评选。今年,按程序推荐创新企业家9人、先进制造技术人才4人。目前,1人入选创新企业家,全省排名第2位。同时,同步推进产教融合,对接产业一线进行深入交流。依托红河州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共建红河学院产教融合基地,对接区域性产业,组织实践教学、开展创新创业合作、接收实习生实习等,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2025年以来,积极向红河学院提供企业人才需求,搭建桥梁推荐6名学生到企业一线实习。
三、引导企业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方面
经过多年发展,红河州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上下游产业链,锡方面,基本形成了以云锡集团为首的锡精深加工产业板块,集中了锡材、有机无机锡等重要产品,产业生态基本完善。铜方面,充分发挥12.5万吨阴极铜产能,配套下游1万吨铜箔生产,基本配套初步形成。铅方面,振兴集团已经形成了从铅矿矿产开采—铅锌冶炼—铅基合金熔炼—蓄电池制造—废旧蓄电池回收—稀贵金属生产的内部产业循环,是目前全国为数不多拥有完整铅产业链的有色民营企业;铝方面,依托骨干企业润鑫、涌鑫,基本完成了从原材到型材、合金的产业体系,宏合年产193万吨低碳铝项目的建成投产,以及上下游配套企业陆续签约入驻,让红河铝产业锦上添花。此外,蒙自矿冶、鑫联环保等一批重点企业正在蓬勃发展。有色金属及新材料千亿级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2024年,全州有色金属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56.98亿元,同比增长14.1%。2025年1—7月,全州有色金属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9.4亿元,同比增长13.6%。稀贵金属方面,红河州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起了鑫联环保、蒙自矿冶等核心骨干企业。鑫联环保以固废资源综合回收提取以铟为重点的稀贵金属,蒙自矿冶原矿伴生铟、金、银等稀贵金属,主要通过萃取电解提取有效稀贵金属。202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6.2亿元。2025年1—7月,实现工业总产值17.7亿元。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华鼎100万吨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扩铂二期项目建设。另外,也在积极谋划铟产业精深加工项目,对现有铟电靶材企业开展复工复产相关工作。力争能在2026年形成新的增量,为稀贵产业发展进一步夯实基础。
四、推进化工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
——推进化工园区建设方面。我们工信、应急、环保等7个职能部门紧盯园区对标建设,进一步强化督促指导,通过定期召开推进会、按月调度园区建设进度,每两月开展一次现场办公并进行打分等形式,及时研究解决化工园区建设存在困难和问题。同时,组织全州3个化工园区到已通过认定的化工园区进行学习交流,并会同州级职能部门对照《云南省化工园区评分标准》进行认真分析,在督促化工园区有序推进15项重要基础设施硬指标建设的同时,帮助化工园区进一步梳理、确定评分标准中所必需的规划、预案、报告、制度等软指标清单。目前,3个化工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已通过州人民政府审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及文本编制工作正加快推进中。
——引导有色金属企业向园区集聚方面。近年来,红河州基本形成了以蒙自经开区为核心,以蒙自、个旧、建水、泸西等产业园区为重点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蒙自经开区先后获评“省级新型工业化(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有色金属材料)”“云南省成长型制造业集群”等称号,拥有云锡集团、云铝润鑫等51家有色金属规上企业。202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34.71亿元,增长5%。2025年1—6月,完成工业总产值635.39亿元,增长1.7%。个旧产业园区成功将传统锡产业升级为集研发、生产、物流、金融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集群。202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96.62亿元,增长10.7%。2025年1—6月,完成工业总产值118.61亿元,增长11.7%。建水产业园区以润鑫骨干企业为依托,先后引进涌顺、马腾等配套企业。202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9.93亿元,增长19.2%。2025年1—6月,完成工业总产值76.01亿元,增长10.2%。泸西产业园区以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193万吨低碳铝项目为龙头,吸引下游高端铝精深加工企业入驻,全产业链打造绿色铝产业集群,随着项目不断投产,即将产生效益,发挥产值支撑作用。预计项目建成后年产值超1000亿元。
五、强化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方面
我们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部门环评功能作用,通过源头防控,首期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后期通过严格执行淘汰落后产业政策、采取清洁生产认定、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现有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等手段,压实企业责任认真执行污染物排放各项指标,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十三五”以来,红河州共淘汰有色金属铅、铜等金属落后产能59.85万吨;生产落后设备炼铅鼓风炉68座、炼铜鼓风炉1座、炼锑鼓风炉2座,一段式固定煤气发生炉12台。2024年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通过评估验收36户,完成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项目3个,争取贷款支持22.05亿元,国债支持2.2亿元。润鑫、涌鑫等有色金属重点骨干企业已经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下一步,将鼓励全州有色金属行业企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在处理企业废水、废气、废渣治理和回收利用方面,我们充分发挥个旧市国家级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的带头示范作用,以鑫联环保、振兴实业、云南华鼎等龙头企业为牵引,聚焦有色金属冶炼废渣、尾矿等固废资源化利用,不断推动固废源头减量,有力推动“有色金属冶炼—固体废物集中回收—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体系加快形成。废水方面,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内部循环使用,不外排;废气方面,严格按照环评要求进行有组织排放,安装在线监测装置。目前,全州工业废气污染物排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2015—2024年,从121432.1吨减少到18136.5吨,下降85.1%。氮氧化物排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从36064.3吨减少到11731.2吨,下降67.5%。废渣方面,通过入库监测系统,动态掌握废渣量堆存情况。目前,2024年全州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2889.41万吨,利用量为2127.2万吨,综合利用率达71.8%。同时,积极鼓励支持废渣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目前重点推进天黎冶炼厂铅银废料绿色环保综合利用、盛云有色冶炼厂锡尾矿及冶炼废渣资源化利用技改、达明威工贸铅锌冶炼渣综合利用等项目落地,推动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朝绿色化方向发展。
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关心、支持,感谢你们提出的宝贵意见,我们积极采纳。接下来,我们也将在产业政策研究、创新研发平台、产业链下游配套、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打造红河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色金属行业。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