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hhzgyhxxhj/2025-00013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5-10-30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四次会议第32号提案的答复
周秀美委员:
你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红河州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的建议》,已转交我局牵头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健全应急通信保障预案的情况
近年来,州工业和信息化局积极履职,主动担当,牵头州信息通信管理办公室、各电信运营商搭建起了红河州通信行业联席会议,督促各电信运营商树牢极端“四断”条件下的应急保障底线思维,落实抢通保通的主体责任。始终将如何制定和完善应急通信响应预案放在首要地位,先后制定出台了《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成立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应对较大以上地震灾害快速反应工作方案》《应急通信响应处置流程图》。多次牵头通信行业开展“绿春9·16泥石流灾害”“红河县5.0地震”“金平9·9应对台风摩羯”等较大灾害的应急通信保障复盘总结,组织我州通信行业在常态化开展应急通信演练的基础上,前往昭通、玉溪等地学习应急通信保障先进经验。特别是在应对台风摩羯后,通过反复的总结,提炼出了包括队伍预置、重点区域物资装备下沉、高山站基站第一时间扩容、利用行政区划图提前标定基站抢修重点、域外队伍支援路径等一系列做法补充在预案中,其目的就是通过不断地实践、总结和学习,能结合我州的实情,不断修订完善应对较大灾害的应急通信预案。近期,我局协同州信息通信管理办公室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大震之问”,结合州县两级应急通信队伍工作特点,组织各电信运营商州县两级公司60余人开展应急通信预案方案修订专项培训,并将红河移动总结提炼出的预案方案下发各电信运营商参考学习,压实主体责任,确保应急预案的指导性、针对性、实用性。
二、关于应急通信保障设施设备建设的情况
州级各有关单位积极作为,持续加大物资的申请和配备力度,为防灾关键时期实施应急通信抢通保通打下了一定基础。
(一)筑牢基础,形成合力方面。
一是强化基础网络建设。近年来,州工业和信息化局积极协调各电信运营商、铁塔公司争取资源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和5G基站建设,截至2025年3月,全州累计建设光缆总长度(皮长)达36.34万公里,建成4G基站22233个,5G基站11998个(排名全省第3位),每万人拥有5G基站26.8个,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达100%;500Mbps及以上用户占比41.16%,排名全省第3位;全州光缆通达率城区100%、乡镇100%、农村99.1%,网络覆盖率城区达100%、乡镇100%、农村100%。实现了全州所有行政村5G网络和2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全覆盖,重点场景和重点区域深度覆盖,为全州防灾减灾筑牢了网络基础。二是为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州工业和信息化局积极协调各电信运营商加快应急抢通物资器材的配备和申请。通过不断努力,红河移动已累计向省公司申请配备了4套非视距微波设备、3套4G基站卫星便携背包、2辆卫星应急车、2辆电源应急车、两台无人机,为南部6县各采购了1套对讲机中继台、为十三个县市各配备了对讲机9台,为13县市各新配天通卫星电话1台。红河电信已申请到省级配备卫星应急车2辆、灾情勘察小型无人机3台、4G基站卫星便携背包1套、便携式4G卫星基站2套、新增配卫星电话3台、应急抢险智能安全帽3套。红河铁塔根据我州灾情特点,今年增配162台油机,全州油机配备累计已达3460台。同时,督促州级各电信运营商在10个重点县市的33个重点乡镇下沉了一批包括应急油机、传输光缆等抢通保通物资器材,并完成全州128个乡镇的抢修方案,制定出“一镇四站”保障方案,明确具体抢修责任人和工作分工。目前,红河移动正协同州消防救援局开展无人机高空滞留基站的实验论证,成果将会给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带来大幅的提升。
(二)州应急局方面。配备必要的无人机、对讲机、卫星便携站等通信装备,设置应急物资储备库和货架,分类放置应急设备设施。在重点防御乡镇安装应急广播(应急小喇叭),及时发布各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信息和安全预防知识。州应急管理局目前用于有关北斗方面的设备是由省应急厅统计配发的370兆北斗终端一体化卫星便携站,配合1.2千瓦·时移动式电源使用,可以实现在“三断”的情况下连续工作10个小时,工作中既能作为370兆手持双模终端提供中继使用,又能连接北斗卫星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可以使用WIFI的电子设备提供WIFI信号,做到与外界通信。省应急厅统一配发卫星便携站共计14台(每个县市各1台、州本级1台);370兆手持双模终端共计236部,包含两支应急救援队伍(云锡救援队、解化救援队),每支队伍配8台,各乡镇配1台,其他按相关要求已配发到县市局。目前,全州有无人机18架(除蒙自外,其余县市至少1架)。
(三)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州广播电视局积极推进全州应急广播体系建设,2018至2022年,通过实施中央补助项目,实现了8个贫困县和民族自治县行政村以上覆盖;2022年,自筹资金建成州级应急广播平台;2023年,利用省级奖补资金、州级定向补助资金和县级自筹资金,一次性完成了剩余5个市县应急广播体系和所有县市自然村(组)终端建设。截至目前,全州共投入7600余万元资金,建成1个州级平台、13个县级平台、140个乡镇前端、1318个行政村(社区)前端、11040个自然村(组)终端,实现了所有自然村全覆盖。同时在气象、应急、地震等部门部署建设了56个应急广播前置机,(其中气象、应急部门实现了州、县全覆盖),构建了横向打通有工作需求部门的应急广播覆盖网络,当有突发事件时气象、应急管理等部门通过应急广播直接播发预警信息。二是在管理上不断健全完善应急广播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自2022年开始,红河州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应急广播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制定出台《红河州应急广播使用管理规定》,细化明确了县、乡、村、组四个层级的工作职责;制定出台《红河州应急广播平台管理制度》和《信息发布工作规范》,明确了州、县应急平台的管理职责、值班要求、运维管理、网络安全及信息发布原则、范围、规程等。制定印发州、县应急广播平台应急处置预案和应对较大地震灾害预案,强化应急演练,确保灾害发生时权威信息快速传递、应急处置及时有效。三是快速响应方面。红河州应急广播体系实现了州、县、乡、村、组五级贯通,州级应急广播平台通过互联网专线(已部署了VPN)实现与13县市应急广播县级平台的连接;县级应急广播平台依托互联网连接辖区内所有应急广播设备;乡镇和行政村均配备具备播发功能的前端设备,自然村则部署应急广播接收终端设备(大喇叭);当需要播发应急信息时,州级平台可直接将文字内容通过系统“文转语”功能转化为音频,或上传已制作的音频文件,根据需要选定播发区域,快速完成信息播发;县级平台及乡镇、行政村前端均具备独立播发能力,可针对辖区范围“点对面”或“点对点”,实现应急信息的本地化快速播发,通过分级响应的方式,确保应急信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精准覆盖目标区域。
三、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的情况
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始终重视应急通信队伍建设,一是牵头州信息通信建设管理办公室围绕“练队伍、强能力、促保通”开展了红河州第一届通信行业应急通信技能竞赛锻炼和摔打队伍,提升队伍水平。二是指导各电信运营商依托乡镇服务代理机构,组建轻骑兵小分队,为灾情发生后快速接驳响应提供支撑,同时要求各运营商实行应急通信队伍AB配备,确保“三定”(定人、定岗、定责)。三是常态开展桌面推演和定期实战演练,充分用好省州指挥部组织的应急演练时机,不设脚本、不定时间开展应急通信队伍的实兵拉动,提升应急队伍反应速度,强化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四是总结救灾应急通信抢通经验,组织梳理出“三图一表”(通信网络拓扑图、通信基站道路通达图、基站与自然村对应图、现场抢修优先级表)、“高山基站增强”“超级卫星基站升级改造”并推广“新手小白调纤教程”(即针对无通信基础人员的执行调纤步骤的指导培训),提升应急队伍综合水平。五是联合州应急局、各电信运营商下发卫星电话使用手册,并组织要求各电信运营商主动上门服务,开展卫星电话使用走访,普及卫星电话在应急条件下的正确使用方法,提升灾情民情报送能力。六是完善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将应急管理、广播电视、消防救援等部门纳入防灾救灾指挥部通信工作组,取长补短形成工作合力。七是结合我州防灾减灾实际,邀请了国内、省内多家应急通信科技公司实地交流探讨,形成了红河州无线应急通信系统建设方案初稿的起草和论证,但投入资金量过大,后续将积极向上级争取支持。
四、下一步工作
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将联合州信息通信建设管理办公室,一是持续加强通信行业防灾减灾救灾联动响应机制,搭建上下贯通的应急通信领导小组,全面总结救灾经验,完善应急通信协调机制,形成高效的指挥链路,压实全州通信行业“防大灾、救大灾”的主体责任。二是指导各电信运营商全面梳理总结应急通信保障经验,完善预案方案,提高预案方案的针对性。三是督促各电信运营商、铁塔公司加强防灾减灾救灾重点县市和周边相邻县市的抢险物资前置下沉,合理调配防灾减灾县市联动支援方案,确保防汛、防震、防火等灾害力量支援配属合理。四是督促运营商强化值班值守制度落实,积极探索并应用更多高效的通信手段,保障应急通信畅通。
感谢你一直以来对红河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