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0529-532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0-11-06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对州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0号建议的答复
朱志发代表:
你在红河州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大产业发展夯实脱贫基石的建议》第110号建议,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脱贫攻坚以来,我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着力推进产业扶贫覆盖到户、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贫困户全覆盖,持续完善减贫带贫机制,不断提升产业扶贫组织化水平。
在政策制定方面:分别制定了《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红河州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围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林业、工业和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乡村旅游业“五大产业”,通过做实产业基础、深化利益联结、加强产销对接、强化人才服务等措施,加快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稳定脱贫。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思路发展脱贫特色产业,确保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每户都发展一项以上特色产业。在7个贫困县形成了泸西县蔬菜17.2万亩,带动贫困户10422户;石屏县蔬菜33.2万亩,带动贫困户6185户;元阳县“稻鱼鸭”6万亩,带动贫困户11066户;红河县热区水果22.27万亩,带动贫困户6582户;金平县蔗糖5.6万亩,带动贫困户2025户;绿春县茶叶23.8万亩,带动贫困户15868户;屏边县荔枝6.6万亩,带动贫困户4769户的发展主导产业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脱贫格局。
在加大产业基础设施投入方面:我们一方面将农田基础设施项目纳入产业扶贫项目库,重点支持产业路、灌溉沟渠、坝塘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2020年,全州计划实施产业扶贫项目925个,计划投资15.54亿元,占总投入的41.3%,13县市产业扶贫投入均超过30%,项目共覆盖贫困户19.4万户83.8万人,目前,项目均已开工,已完工160个。红河县2020年计划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7个,项目投入14863.29万元,占比32.5%,其中,产业路、灌溉沟渠、坝塘等农业基础设施类项目8个,投入9354.79万元,占产业扶贫总投入的62.9%。同时,针对我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情况,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19年争取建设任务25.67万亩,其中,红河县5万亩,占全州五分之一左右;2020年争取建设任务32.85万亩,其中,红河县3.07万亩,全面提升我州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保障了扶贫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我局认真落实《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政策措施的通知》“资金支持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对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实施的新建、改扩建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项目给予奖补”,我州组织开远市、泸西县、金平县、红河县、元阳县、屏边县、绿春县7个县市上报建设主体为30家,申报补助资金2599.8万元。开远市已下达资金355.8万元,6个贫困县市项目资金总额为2244万元(中央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其中,红河县申报资金200万元。
在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帮助拓宽销售渠道方面:一是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创建,目前,全州“三品一标”有效认证共有201家366个产品,其中,绿色食品59家104个产品,认证面积25.5036亩;有机60家103个产品,认证面积17.9万亩,其中,红河县共有“三品一标”有效认证14家26个产品,其中,绿色食品3家4个产品,认证面积5.12万亩;有机产品6家17个,认证面积2.21万亩。二是做好参会促销。2020年计划组织全州农业经营主体参展农业类展会共计12场,包括南亚会、昆明农博会、茶博会、全国农交会等省内外展会。三是加强产销对接。加强与淘宝、京东、拼多多、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对接,及时将省外经贸投资服务平台、京东生鲜会电商平台、拼多多“抗疫开拼,爱心助农”专场电商平台、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抗疫助农产销对接公益服务平台、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推送到各县市、各重点供应企业,积极开展订单农业、直采直销、网络营销。5月,与州扶贫办共同推进云南扶贫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积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入驻拼多多平台“云南消费扶贫专区”,共推荐26家企业80多种产品至拼多多平台,其中,红河县推荐8家企业20多种产品,推荐30家企业48个品种,其中,红河县共推荐5家企业11个品种至深圳百果园集团。积极对接深圳海吉星、山东寿光、北京新发地、深圳百果园集团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集团公司,将市场信息提供给州内企业,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方面:在产业扶贫中,我州积极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对有产业发展条件贫困户的全覆盖,通过推广“企业+合作社+贫困户”、“订单保底收购”、资产收益带动、“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全力推进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目前,扶贫产业带动的贫困户从2017年的13.2万户56.7万人提升到目前的19.7万户86.3万人;新型经营主体从2017年927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5.5万户21.6万人,覆盖率24%,提升到目前1862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9.7万户、86.3万人(其中,带贫企业339个,带动8.2万户33.98万人;合作社1277个,带动16.82万户73.01万人;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其他主体246个,带动0.95万户3.9万人),基本实现了扶贫产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对有产业发展条件贫困户的全覆盖,其中,实现“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双绑”的企业124个、合作社333个,绑定贫困户6.9万户28.5万人。红河县15个企业、49个合作社共计64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2.51万户12.21万人,实现了新型经营主体对有产业发展条件贫困户的全覆盖,其中,实现“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双绑”的共有3个企业7个合作社,带动贫困户1.12万户4.99万人。
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一是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截至2020年6月,全州共有1323个单位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任务,其中,村委会(社区)1226个、村民小组12012个,清查覆盖率达100%;完成成员身份确认的村组数10490个,完成率79.24%;完成股权设置量化的村组数156个,完成率11.73%;进行登记赋码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村组数2311个,完成率17.46%。二是加大项目扶持。通过整合村集体发展资金以及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形成固定资产,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采取租赁、入股、带管带养等方式,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带动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截至6月30日,全州798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均达到3万元以上要求。
加大科技在扶贫中的作用方面:一是产业扶贫专家技术组服务。选派产业扶贫专家技术组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共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41期8690人次,发放知识手册2700份,技术资料书籍2000余本。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活动444人次,走访种养殖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593个,赠送养殖技术光盘200余张。二是落实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科学选聘指导员,全州13县市138个乡镇1078个村委会共选聘贫困户产业指导员2650名,实现对798个贫困村全覆盖。上半年,开展病虫害防治、动物疫病防控、生产自救等技术服务94443人次。
感谢你对我州农业农村工作和产业扶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0年10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