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河州专题专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政策法规

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

文章来源:红河州扶贫办

发布日期:2020/09/29 10:30

浏览次数: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精神,做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工作,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确保2020年全省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全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面临的突出问题,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推进产业、就业、消费等扶贫,压茬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确保九大高原湖泊和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水质稳定好转。有效稳住杠杆率。

  (二)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我省建立研究、研发机构,推进铝工业研究中心、硅工业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支持临沧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推进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应用和服务体系建设。

  (三)构建“两型三化”现代产业体系。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八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培育若干万亿级、千亿级产业,推进“数字云南”建设,构建起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绿色安全、动态迭代的产业体系。深化和丰富世界一流“三张牌”内涵,“绿色能源牌”要围绕“两基地一枢纽”目标,加快绿色铝材、绿色硅材一体化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建设。“绿色食品牌”要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开展“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健康生活目的地牌”要围绕“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目标,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抓手,规范和整治旅游市场,推进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规划建设一批健康养生养老基地和康养小镇,推动云南国际医疗健康城和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

  (四)优化能源供需结构。稳步推进金沙江上游旭龙、奔子栏水电站,澜沧江干流古水、托巴、橄榄坝等水电站建设。推进实施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支持符合条件的煤矿实施产能改造升级。推动中石油云南炼化项目一期达产。推进页岩气、煤层气等勘探开发。落实西电东送、扩大云电外送,提高省内自用电比例。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探索电力现货交易。深化油气体制改革,提高工业用天然气的比例。

  (五)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培养新型农民。探索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合作金融“三位一体”的农村产业发展模式,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优化城镇化布局与形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做强滇中、搞活沿边、多点支撑、联动廊带”的发展布局,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滇中城市群紧扣一体化,推进规划对接、协调联动、设施互通、服务共享,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促进昆明市与滇中新区“市区融合”。融入和推动对外经济走廊建设,高水平建设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纵深推进滇西发展,高水平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加快滇西、滇东北、滇东南、滇西南、滇西北城镇群发展。

  (七)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快“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实施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推动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实现以通达为主向互联互通为主转变,以服务行政区域为主向服务经济区域为主转变,以发展公路为主向以高速公路为骨干,兼顾铁路、民航、城际轨道和综合交通枢纽为主转变,以单一政府投资为主向多元化投资为主转变,决战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重点实施滇中城市群高速公路环线及“互联互通”工程,扩容国高“卡脖子”路段,贯通沿边公路、大滇西交通环线。逐步实施滇中铁路环线建设,建成丽江至香格里拉、玉溪至磨憨等铁路,争取国家支持开展昆明至楚雄至大理至丽江、深圳至南宁至昆明、成都至昆明高速铁路建设。推进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蒙自、元阳、怒江等机场建设。建成昆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曲靖、大理、红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推进滇中引水、德厚水库、阿岗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及柴石滩水库灌区、麻栗坝灌区等大型灌区建设。强化省内骨干电网、西电东送通道,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加快推进省内天然气支线与中缅天然气管道互联互通。扩容升级骨干网和城域网,完善4G网络全覆盖,大力推进5G建设,推动中越河口—老街跨境国际通信线路建设。推进7个国家物流枢纽、19个省级重点发展物流枢纽和11个省级培育物流枢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八)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实施新一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优先解决民族地区发展瓶颈约束问题,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深化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推进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建设,提升边疆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深化边境治安重点问题整治,强化边境维稳管控。

  三、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形成大开放新格局

  (九)打造多层次开放平台。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积极融入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中缅、中老泰、中越经济走廊建设。高标准建设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支持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领域依法依规开展先行先试,整合优化全省开发区。打造中国—南亚合作论坛、中国—东南亚商务论坛新平台,筹划举办中缅、中老泰经济走廊合作论坛,打造“永不落幕的南博会”。

  (十)加快沿边地区开放发展。推动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以及临沧、腾冲等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加快边境旅游试验区、跨境旅游合作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等建设。高水平建设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红河、德宏3个片区,推进通关便利化,开通一批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实施国门形象提升三年行动,提升边境口岸城市综合配套服务能力,打造口岸经济综合体。促进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鼓励互市商品就地加工增值。

  (十一)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落实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率先推动瑞丽市在跨境电商、跨境产能合作、跨境金融等领域取得创新成果,推动河口县在加工贸易、大健康服务、商贸物流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推动磨憨口岸及早实现人员、车辆、货物自由便捷出入境。

  (十二)拓展省际互动合作。推动与周边省(区、市)在长江经济带流域共治、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旅游开发合作共赢等方面实现新合作。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对接,依托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机制,助推省内各类园区与各省(区、市)合作建设“园中园”、“飞地经济园区”。

  四、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形成大保护新格局

  (十三)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全面改造提升全省县城,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狠抓“厕所革命”,建设一批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以滇池、抚仙湖、洱海、泸沽湖为重点建设一批最美湖泊;以独龙江、瑞丽江、盘龙江、思茅大河为重点建设一批最美河流;以怒江美丽公路,昆明—丽江、昆明—西双版纳高速公路,昆明主城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道路等为重点建设一批最美公路;以沪昆客专、南昆客专、昆楚大铁路为重点建设一批最美铁路。

  (十四)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抓好“三江并流”等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实施陡坡耕地生态治理、林草植被恢复等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

  (十五)加快推进绿色发展。依法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装备水平,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和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城市建设,强化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面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推进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2019—2021年),加快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改造。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定不移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实

  (十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三权分置”为重点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推进主业为充分竞争行业的商业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落实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工作,组建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机构。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推进“信用云南”建设,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加快征信市场建设。

  (十七)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建立和公开政府服务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政策清单、收费清单、政府机构失信清单,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推进“一网通办”,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审慎包容监管,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八)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推行城乡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强化就业培训和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做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转岗职工、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加快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

  (十九)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促进普通高中“扩容提质”,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开展远程教育,支持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和其他高校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建设。

  (二十)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改善医疗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建立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体系。

  (二十一)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加快养老保险省级统筹。逐步提高失业保障水平。逐步拓展低保覆盖范围。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兜底解决农村特困群体基本住房安全问题。改善城镇中等偏下及以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城镇稳定就业的无房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推进城乡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二十二)强化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图书馆、文化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动文化惠民工程整合创新、提档升级。推进智慧广电、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各级应急广播平台及传输覆盖网络。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推进有关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七、强化组织保障

  (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西部大开发工作的领导,省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全省西部大开发工作的统筹指导,省级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适时对西部大开发工作进行评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认真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阅读下一篇

关于印发《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