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河州专题专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动态

建水县:“金剪刀”剪出幸福新生活

文章来源:红河州乡村振兴局

发布日期:2023/05/26 09:41

浏览次数:

  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充分挖掘县域优势、盘活资源,发展壮大葡萄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和周边县市的就业岗位,还培育了一大批技术人才,“金剪刀”疏果队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支,曾两次荣登央视新闻,被当地人称为“一把剪刀闯天下”。

  拿起“金剪刀” 吃上“技术饭”

  “建水‘金剪刀’就是品质的保证,每年都有大批建水的疏果队到浙江、湖北、湖南、新疆等地疏果,还有被当地葡萄种植户请去当老师的。”南庄镇南庄铺村党总支委员郑素梅略带骄傲地说。由于“金剪刀”疏果队技术过硬,疏出来的果子长相好、品质高,卖价也更高,全国各地都争相聘请他们去疏果。

  得益于建水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建水葡萄比其他产区早熟40至150天,疏果队疏完本地果后,还可以到四川、浙江、湖南、新疆等地务工,一天下来多的可拿到800多块钱,少的也有300多块。疏果逐渐成为当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说起“金剪刀”疏果队,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那就是李积秀。她是南庄镇大寨村委会邹伍村村民,1991年出生,初中毕业后在镇内的葡萄地里打工。经过10多年的打磨,她练就了一手为葡萄修枝打叉、疏果、装果的好技术。由于年纪轻、脑子灵、热情大方、关心姐妹,大家都很信任她,她慢慢地成了疏果队的小工头。她带领妇女同胞们到全国各地去务工,除了可以获得一份疏果收入外,还可以赚取一定的介绍费。由于自身技术过硬,带动作用明显,2020年,李积秀被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

  从拼体力到靠实力,建水越来越多的妇女像李积秀一样拿起“金剪刀”,吃上“技术饭”,走上致富路。他们穿梭在各个葡萄架之间,就像一群“美容师”,不仅美化了葡萄,也美化了家乡。

  据统计,建水县现有大大小小“金剪刀”疏果队300余支5000余人,每年为全县200余家葡萄种植企业和400余家种植大户提供劳务工人700余万人次,带动3万余名各地群众常住建水葡萄地务工,1万余名周边群众往返务工,每年为群众带来超过7亿元的务工收入。

  当上“地老板” 获得“双收入”

  有需求才会有市场。为保证当地群众能够稳定持续增收,建水县在建基地、延产业链上毫不含糊。

  建水县地处北回归线上,立体气候丰富,年平均气温18.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光照充沛,自古以来就是农业“黄金地”,种出的葡萄具有跨季早熟、优质高产、绿色生态的特质,深受市场欢迎。建水县依托这一优势资源,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重点村组建立葡萄产业党支部,成立专业合作社,由党组织引导、合作社牵头,引导农户采取“转包、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吸引万里神农、鑫荣懋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大批江浙农业大户入驻建水,带动土地流转近9万亩,实现流转收入近4亿元。

  “我们公司2001年开始就入驻建水发展葡萄产业,目前共流转土地1000亩,疏果期用工量在300人左右,按照每亩3000元工资计算,一年支付疏果工的工资就达300万元。”建水县大家公司行政副总经理李艳华算了一笔账。

  目前,建水县采取土地流转带动企业、大户等种植的方式,已经把葡萄种植范围扩展到11个乡镇112个行政村,经营主体达1000余户,其中以公司、大户等为主体的经营比重达95%以上。建成了以南庄镇为核心的面积10余万亩、产量16万吨、产值20多亿元的全国最大早熟夏黑葡萄基地、全国阳光玫瑰重要产区。巨大的产值背后,带来的是巨大的就业机会。“金剪刀”疏果队除了疏果外,还可从事葡萄修枝打叉、包装等工作,实现全年稳定务工。

  “村民把自家的土地流转给公司,每年每亩可获得1100元至1900元不等的收入,村民又可以到公司务工,获得双份收入,而且不用承担任何风险,何乐而不为呢。”建水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

  有了“金保姆” 敲开“幸福门”

  如今,“金剪刀”疏果队的名声越来越响,“红冉”“云沃”“帮太”等本地葡萄品牌被评为云南“十大名果”。

  在全国范围来讲,建水县并不是最大的葡萄产区,为何能培育出“金剪刀”疏果队?这既与农民自身的努力有关,又与当地党委、政府的努力分不开。

  “金剪刀”的背后有“保姆式”的服务。近年来,建水县在业务指导、技能培训、关心关怀、权益保障上持续发力。建立专家工作站,通过“党建+示范工作站”模式,主动邀请各级农业专家到村开展葡萄种植、修枝、打杈、疏果等技能培训,开展技能培训认证,目前已完成专业技术培训2万余人,通过考核拿证的就有3000余人。同时,成立“劳务之家”,有效解决务工人员的住宿问题;开通由城区开往各个葡萄基地的公交“务工专线”,每天可往返运送5000余人次;组建法律专业调解服务队伍,协助化解务工就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劳务纠纷等问题;严格要求用工大户和企业为外出务工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一套“组合拳”下来,“金剪刀”疏果队真正成了重要的“就业名片”和“质量认证”。

  “名气大了,腰包鼓了,说话也硬气了。妇女的地位上来了,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了。”郑素梅笑呵呵地说,她之前也是跟着“金剪刀”疏果队外出务工,这几年因为进了“村两委”,出不了远门,本地葡萄疏果季她还是会去打零工,但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处理村里的事务上。她说:“现在既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又可以照顾家庭,时不时可以赚外快(指打零工),挺好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打造乡村工匠的金字招牌——“金剪刀”疏果队,只是建水县推进就业富农兴村的一个缩影。下一步,建水县将坚持市场化运作、规范化培育、品牌化推广、产业化发展,健全劳务品牌建设机制,塑造劳务品牌特色文化,扩大劳务品牌就业规模和产业容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阅读下一篇

“塑形”与“铸魂”并重,红河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