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是金平县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彝族有尼苏、姆基、阿鲁、老乌、土老等5个支系。金平县彝族主要生活在境内的金河镇、金水河镇、老集寨乡、阿得博乡、沙依坡乡、大寨乡、勐桥乡、马鞍底乡等乡镇的163个村民小组。2020年,全县彝族人口共有4526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50%,位居全县人口总数的第5位。彝族的传统节日有火把节、阿卑节、响把节、新米节等。
鸡冠帽
彝族服饰文化是劳动人民真实情感的表述,在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生活习俗、民族审美和思想情感。民族服饰文化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服饰造型和图案设计呈现,体现了彝族传统审美文化价值体系。彝族在金平县境内都有分布,支系之间由于地域原因有所差别,构成其服饰的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各具特色。
头饰
彝族人民穿用的衣物都是妇女们用棉花和棉线亲手缝制。以金平县的彝族支系尼苏人为例,尼苏人主要生活在金平县金河镇保山寨、普龙寨、马鞍山、坡头及勐桥乡新寨村委会石板寨、白木山大寨等村民小组。尼苏人的服饰以女装为主,上衣服饰镶嵌有银针筒、小鱼、烟盒等多种饰物,服饰颜色主要由蓝、红、绿、黑、白等相间镶嵌;裤子由蓝、黄、红、紫、绿等相间镶嵌。尼苏人的服饰多以蓝、绿、红、黄等颜色的棉布为料,配以银泡、银索等饰物,银泡多饰于坎肩衽部和勒带上,年轻妇女还喜配料珠、缨穗等,倍显华丽多姿,造成明艳富丽的装饰效果,很是夺人眼球。花饰多施于上衣的托肩、衽边、袖部、下摆,裤子则较少花饰。
彝族原生态歌舞《彝山的春天》
女装头饰有带银泡镶嵌的鸡冠帽、缠包头。鸡冠帽因形似鸡冠俗称“公鸡帽”。鸡冠帽是用硬布剪成鸡冠形状,在表面绣上各种花卉动物图案。戴在头上像一只“喔喔”啼鸣的雄鸡,其表示雄鸡永远伴着美丽善良的彝族姑娘,永远光明和幸福,是彝族姑娘吉祥、幸福的象征。帽上的大小银泡表示星星和月亮,喻示光明永远伴随着姑娘。
彝族姐妹表演舞蹈
进入21世纪,彝族长期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在缝制服饰时掺入大胆明朗的现代元素,具有彝族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相结合的高雅精美、色彩艳丽等特点,在各种民族服饰文化中形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现代彝族文化风景,受到民族服饰市场的一致青睐。
围腰
尼苏妇女身上,穿的是历史,戴的是神话。在其多彩多姿的服饰上,显示着丰富“美”的个性和迷人“靓”的特色,尼苏服饰让人过目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