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蒙自市创新载体和形式,各族群众共建共享“石榴家园”建设成果,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夯实政治基础,共建“红色石榴家园”。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蒙自市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蒙自市创建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工作,纳入政治考察、专项巡察、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各族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利用中共云南省一大会址——查尼皮、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等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与党史等15000余人次。
夯实思想基础,共建“同心石榴家园”。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倡导签订《新时代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爱国公约》,组织线上、线下签约20余万人次,维护民族团结进步成为各族群众的精神素养、价值追求。“红色小蜜蜂”志愿宣讲队荣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马灯”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项目荣获云南省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成功申报“非遗”代表性项目119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31人,打造《我家的石榴九月熟》《蒙自故事三部曲》《蒙自彝族(尼苏)词汇》等一批艺术作品。持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基层活动,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教育》和中华经典诵读、中华文明礼仪、中华传统记忆教育。
夯实物质基础,共建“甜蜜石榴家园”。找准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结合点、发力点,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现代畜牧产业园、过桥米线全产业链,推动加工贸易、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电子信息、跨境商务、风光电项目聚集发展,擦亮“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过桥米线”名片,大力培育文旅新业态。
夯实社会基础,共建“和谐石榴家园”。创新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推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在全市13个乡镇(街道)建成“建设者之家”13个,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语言文字、户籍住房、创业就业、宣传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法治服务”七大保障平台,为19.8万流动人口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提供双向就业创业信息15.5万余条,协调办理城乡医疗保障、上学等服务5.2万余人次。拓展城乡互嵌式发展行动,建成12个脱贫攻坚安置点,3628名随迁人口易地搬迁,8615名大中型水库移民插花安置在坝区乡镇,各族群众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务实法治基础,共建“平安石榴家园”。把民族团结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章程,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增进民族团结,用法律保障合法权益,维护民族团结。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满意度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