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河州专题专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红河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创建动态

路通水通产业兴 生活越来越火红

——开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侧记

文章来源:红河州民宗委

发布日期:2019/11/05 16:02

浏览次数:

  近年来,开远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同落实民族政策、脱贫攻坚、经济发展等工作相融合,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民族团结深入全社会的每一个细胞,形成了各民族群众同频共振、和衷共济,共同奏响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主旋律。

  打通致富路

  开远市灵泉街道三台铺村委会老邓耳村是云南省最大的苗族村,多年前由于交通阻碍,村民难以发展生产,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2010年开安公路开通,老邓耳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三台铺村村委会主任熊正义说:“路修通后,不仅农产品出得去,外地客商也能到村里来。我们种植的豌豆、辣椒等农产品都有客商到村里收购。”

  近年来,随着白草、大马、碑羊等道路的修通,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708.37公里,行得通、走得畅,四通八达的路网连通了,缩短了城乡通行时间,为山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发展带来了希望。

  接通幸福水

  老黑地村是开远乐白道街道乍黑甸社区的一个苗族村,地处较为偏远的山区,生活饮用水过去主要靠水窖,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

  老黑地村村民熊文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说:“自从自来水接通后,再也不用去挑水了,十分感谢党和政府。”

  为了让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群众都喝上稳定水、放心水,今年5月以来,开远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通过打深井、建泵站、铺管网等一系列供水、电力配套设施建设,全市33个水窖村全部接通了自来水,彻底告别了靠天取水的历史。

  白石岩村民小组副组长李永兴奋地说:“自来水接通后,除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还可以帮助村民发展产业。”

  谋好产业篇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也给开远市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新变化。

  羊街乡黑泥地社区聚居着彝族、苗族、壮族3个少数民族,是远近闻名的新型农村社区。近年来,在土地流转、宅基地确权、现代农业示范等政策的推动下,当地成了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建设的核心区,社区居民家家都有流转土地、务工及分红3份收入。居民们摇身一变,成为园区产业工人。

  黑泥地社区居民普锐说:“我家每年流转土地的收入约1万元,我在高效现代农业园上班,每个月的收入有2500元至3000元,如今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了。”

  2018年,黑泥地社区经济总收入1611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482元。

  黑泥地社区党总支书记钱保兴说:“过去黑泥地社区大多是茅草房,出门是泥巴路。现在,家家户户住进了别墅,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家家有轿车。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黑泥地的明天会更好。”

阅读下一篇

弥勒市西一镇着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