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河州专题专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红河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创建动态

守望相助谱写新时代团结篇章

——建水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纪实

文章来源:红河州民宗委

发布日期:2019/10/25 15:39

浏览次数:

  建水县是中原文明与边地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文化圣地,这里有汉族、哈尼族、彝族、苗族、回族、傣族6个世居民族,22.62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1.5%。千百年来,各民族和谐共处,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时代背景下,犹如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亲密团结。

  人心归聚促进步

  2013年,建水县全面启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等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州委、州政府“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要求开展创建工作,在全县政治、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及稳定发展上持续发力。全县各乡镇、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单位随之广泛发起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建水55万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如一,书写着一曲曲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时代新篇。

  按照“双向融入、文旅融合、三产共抓、两城共建”的战略发展举措,建水以促进东融滇南中心城市群、北融滇中城市经济圈为抓手,依托全域旅游、特色小镇和古城AAAAA级景区创建,全面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聚焦三次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突出“古城古典化、新区特色化”开展“六城同创”,一个经济持续进步、民生不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旅游热度跃升的新建水,面貌日新月异,未来可期。

  持续增长的数据,是建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以来经济社会进步的直接反映。今年1至6月,建水县域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7.5%;实现全县地方财政总收入7.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9%。围绕“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建设的大批项目开工建设;以龙窑生态城为核心的紫陶产业群项目全面推开;建(个)元高速公路建水段、南部公交枢纽站、建水绕城高速公路等重点交通项目有序推进;城市道路、灯光亮化、棚户区改造等市政项目全面落实。

  点燃发展新引擎

  民族团结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建水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打造了曲江镇万亩蔬菜基地、盘江乡万亩柑橘产业基地、青龙镇温氏生猪产业化养殖基地、南庄勐曼花卉基地等一批民族地区产业经济带。从苍茫巍峨的磨玉大山,到江河辽远的干热河谷,从云雾漫舞的民族山区,到一河烟柳的传统村落,从石榴、柑橘、生猪等传统产业到葡萄、蓝莓、花卉等新兴产业,多层次的产业构成,高质量的产业品位,正在助推建水民族地区产业振兴,助力建水民族经济健康发展。

  目前,建水已成功入围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名单,通过省级旅游度假区验收,实现了全州旅游度假区零的突破。米轨主题公园1915艺术区、建水紫陶街等“夜游经济”蓬勃兴起。

  哈尼族铓鼓舞、彝族烟盒舞、建水小调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建水旅游发展,从地方文化的“小戏台”逐步走向了民族民间艺术的“大舞台”;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陶习苑、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等实训基地大力培养少数民族紫陶人才,让建水紫陶“非遗传承”有了更广阔的平台;建水文庙开展的“儒家三礼”及儒学经典讲读活动,让优秀的国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与建水的文化魅力相得益彰。

  建水县按照“两融两共”思路抓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点燃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民族之花结硕果

  示范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民族团结进步的创建成果在建水大地遍地开花。建水县委、县政府命名128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20 户“建水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表彰“振兴之星”民族团结奖。目前,全县共创建完成示范点313个,营造出了“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民族文化氛围。

  2018年以来,建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走进机关、企业、社区、乡村、学校、军营、医院等各单位及家庭,覆盖全县各个角落,涌现出了以“全国十佳农民”“全国三八红旗手”姚美秀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产业带头人,长期坚守哈尼族铓鼓舞文化的李生方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传承人,将紫陶艺术与民族文化完美融合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马成林等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代表性人物,培育了更多的民族花朵,结出了更多的和谐果。

阅读下一篇

依法全面开展创建 确保创建工作高质量推进

>